瓯江蓬莱江心屿——一座孤屿,两塔闲愁,万种风情 | |||||
|
|||||
江心屿横卧在温州市鹿城区北面瓯江之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其盛名从南北朝至今已有1570多年,江心屿遍布亭台楼阁,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清幽,有“瓯江蓬莱”之称,与厦门鼓浪屿、长沙橘子洲头和镇江焦山岛并称为“中国四大孤屿”。
世界古航标
岛屿两侧屹立着东西双塔,曾有800多年时间它们被用作航标来导航,因此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古代航标。 1997年,双塔被世界航标组织列入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江心屿一直以它得天独厚的奇秀轮廓代表着温州。
中国诗之岛
江心屿被称为中国诗之岛,其历史悠久,历代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如宋高宗赵构、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陆游、王十朋、董其昌、郭沫若等都涉足于此,留下诗词楹联千余首。 南朝郡守、著名诗人谢灵运最早登临,传下名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正是这首诗使得这座岛扬名天下。
历代诗词还有: 寺影一拳石,潮声四面风(宋·张扩) 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宋·永嘉四灵之徐照)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宋·林景熙) 半天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宋·吴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宋·文天祥) 衣沾炉气出,船载磬声还(明·高启) 江山如有约,云水暂为家(明·朱谏) 欲回天地波涛上,只剩河山涕泪中(清·端木国瑚) 故国山河无半壁,新亭涕泪此中川(清·陆耀遹) 归鸦洒墨高盘塔,征雁传书远入云 / 怜才红袖嫌何少,交友黄金愧不多(清·谷培宸) 趁潮客棹依山转,出郭人烟隔岸浮(清·方成珪) 偏安烽火日,何处有清辉?(当代·鞠国栋) 屿为船矣塔为樯,千古江心未启航(当代·崔宝珏)。
东西双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此后在元至正,明万历,清乾隆多次重修。其中明万历年间由邑人王叔杲发起重修。塔顶自然生长一株100多年树龄的榕树,无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绿,实为奇观。
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明、清曾多次修缮。塔每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塔周围置青石坐凳,万木扶疏,清幽格静,引人遐思。因塔身倾斜,曾于1982年进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风格。
浩然楼
也称孟楼,位于信国公祠东,临江面城。 明万历八年(1580年),温州巡道吴自新、郡丞刘正享建盖。楼名一说取自文天祥《正气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句;又说为纪念到过江心屿的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原址在信国公祠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建移今址。建筑系三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抬阁式名楼。楼上中间悬有“江城如画”匾额,清乾隆学使李芝令撰联一副“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白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樟抱榕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前临江靠堤处,有樟树榕树合抱的连理树,距今有800余年历史。其中樟树有1300余年树龄,苍劲蓬勃,常年枝叶葱绿,二树相交相生,盘根错节,共兴共荣,故又有“爱情树”之称。
谢公亭
在西峰下,相传为谢灵运观海处,后人建亭纪念。 最早发现江心屿得天独厚之自然景观者,当属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永初三年(422),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在温一年间,游遍山水,写下《登江中孤屿》一诗,内中有“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妙句。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
位于江心屿东塔山麓。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年(1876)所订《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等四处“通商口岸,作为领事馆驻扎处所”,次年三月温州开埠。1894年在东峰西南麓兴造三层西式楼房一座为领事馆,建筑面积409平方米。次年,又在东首建造三间两层楼房作为巡捕房。两楼既有欧洲建筑遗风,又有文艺复兴时期民间建筑艺术韵味。
宋文信国公祠
位于江心屿东面,是崇祀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浙江省文保单位。 文信国公祠创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后经多次扩充、重修。今祠为晚清建筑,碧瓦彤墙,铜钥朱扉,颇见古朴:祠正中新塑了文天祥彩色立体像;回廊四壁镶嵌《正气歌》、《北归宿中川寺》、《江心寺》、《过零丁洋》等;还有张宗祥、沙孟海、王遽常、方介堪、启功、张伯驹、郭绍虞、夏承焘、陆俨少、潘受、谭建丞等当代名家楹联碑刻。
澄鲜阁
江心西端江边,旧名水陆阁,又称江上楼。宋崇宁元年(1102)建成,明万历十年(1591)重建。万历年间邑人王叔杲修复时,取谢灵运《登江中孤屿》名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易其名。 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面阔三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现匾“澄鲜阁”为谢稚柳所题。
江心寺
沧海桑田,江心屿几多变迁。据《温州府志》记载:孤屿原为二岛,东西对峙,中贯川流,期间有龙潭,深幻莫测。南宋绍兴七年(1137)奉诏而来的蜀僧青了,率众抛石填塞中川,二屿合而为一,并兴建中川寺。 江心寺即中川寺,庙宇宏伟,造型优美。宋宁宗时品选天下禅宗丛林,列为十刹之一。明清年间,曾两度毁于台风,现存之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1983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寺院山门面临瓯江,悬有相传为南宋状元王十朋所撰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据说这幅对联就是当年王十朋看江心寺前潮涨潮落、云集云散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写成的。此联用词奇特,别出心裁,几种读法,含义深远,构成意境。利用汉字中一字多间、多义的特点,巧妙地写下这副名传千载的绝妙佳联。 寺前排列七座石塔,每座石塔内的佛龛内,均塑有一尊庄严慈祥的如来佛像,称作“七宝如来塔”。
江心十景
江心“十景”之说载于嘉庆年间《孤屿志》。江心孤屿乃“瓯江蓬莱”,四时朝暮风月烟霞,顾盼之间亦各臻妙趣。
罗浮雪影
温州冬雪较少,赴江心屿赏雪,从来雪亭引颈北望,白雪和双塔相映,画面极佳,为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诗云:“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春城烟雨
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早晨烟雨如丝,春到江南,绿染城头,正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意。前人题诗云:“是烟复是雨,东风不开束,一夜霏空潆,染得城头绿。”
海淀朝霞
东峰下,瓯潮涨落,沙滩浮现,水鸥群集,夏日晨曦初照,海淀朝霞如染,光耀夺目。有诗云:“殿角水禽鸣,曙色扶桑东,飞霞捧日寂,亦作玛瑙红。”
瓯江月色
中秋之色,从东峰山巅遥望瓯江,只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诗情画意十分浓厚。古人题景诗曰:“月出海门东,闲云扫晓风,江长飘玉带,人生琉璃中。”
孟楼潮韵
于浩然楼上聆听瓯潮澎湃,水石相击,富有天籁妙趣。古人题云“潮音漱石根,琅琅小楼上,一笑顾老僧,何如渔山唱。”
翠微残照
从西峰山隔江遥望鹿城西门外的翠微山,夕阳余晖,晚霞似锦,归鸟倦飞,塔影横斜,别有情趣。古人题景诗云:“倦鸟渡江回,西山夕阳催,都看一双塔,偃卧在苍台。”
远浦归帆
从东峰山间举目远瞩,群山连绵,江道弯转,波光掠影。傍晚远浦渔船扬帆破浪,满载而归。古人题诗曰:“江路夕阳明,归帆遥可数,五两折轻风,欲近上戍浦。”
沙汀渔火
在端午节前后的夜晚,孤屿四周江面上捕捞瓯江特产——凤尾鱼的渔船灯火遍燃,星星点点,景色动人。写景诗曰:“衲子入定来,斋堂钟磬罢,唯有渔舟灯,几点汀洲夜。”
塔院筠风
盛暑时节,江心屿的竹林下,是人们纳凉的地方,耳听风吹竹声,十分惬意自在。古人题景诗云:“洁夏绿筠荫,南熏披袂袂,人间烦暑多,此是清凉界。”
海岩泉香
龙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们就去提水煎茶,一时松烟缭绕,古人题景诗云:“携钵汲寒泉,试将松火煎,自从谒赵州,不参五味禅。”
江心夜景
江心屿的夜景充满着温情、遐想,伴随着浪漫、激情,夜幕中瓯江两岸更是流光溢彩,妩媚竞秀,璀璨夺目的“灯光秀”,多彩的灯柱与造型灯下的千年孤屿交相辉映。站在江滨路凭栏远眺,屿上那五光十色的楼阁亭榭以及玉树银塔,让人疑是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而漫步岛上,江边湖中熠熠生辉的水中倒影,又让人疑是误入光怪陆离的水晶宫。
据悉,江心屿灯光秀的表演时间为每周日至周四晚8点10分,每天一场;周五至周六晚7点10分、8点10分,每天两场。
市区可乘坐28、46、51、68、71、92、B105路(原106路)至江心码头站,再坐船渡轮到江心屿。 自驾路线:驾车从瓯江三桥进入。
江心屿 默默屹立于瓯江 等你来 寻找诗与远方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