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温州非遗 | 蓝夹缬技艺:雕花夹布浸,蓝白相与间
时间:2020-04-21 10:50:04 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邵晶晶 字号:[ ] 阅读量:

  “种蓝得靛,衣被乃染;雕花夹布浸,蓝白相与间。”这话说的是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的夹缬。

  曾几何时,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姑娘出嫁的时候,都会收到家人送的一床蓝夹缬被子作为嫁妆,被子上的图案也预示着许多吉祥幸福的寓意。



  根据《二仪实录》记载:“缬,起于秦汉间”。1982年版《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今天,与小编一起探寻蓝夹缬,感受匠心传承。



什么是蓝夹缬?



  蓝夹缬,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蓝夹缬,曾是浙南民间婚嫁必备用品;它以蓝靛(中药板蓝根的植株所制)为染液;表现以晚清至民国时流传的昆剧、乱弹、京剧等戏文情节为主要纹样,辅以花鸟虫兽等大吉祥纹样,现成为中国传统染织品中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的唯一孤例。温州蓝夹缬技艺,有实物可查的,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其技艺曾普遍流传于温州地区,至今在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均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

  该项目2011年6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夹缬的历史起源



  “夹缬”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夹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并慢慢绝迹。明清以来,夹缬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以单色——蓝夹缬的形式流传,并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


张澄永 摄


  夹缬印染技艺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堪称中国印染工艺的“活化石”。



蓝夹缬的制作工艺及特征


郑建俊 摄


  蓝夹缬的制作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以及夹缬印染。夹缬就是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


郑建俊 摄

郑建俊 摄


  花版制作是蓝夹缬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道程序。雕花版,首要选择木材。可供选择的有枫树、杨梅树、棠梨树和红柴。选定的树先锯成需要的尺寸大小,再两面刨水平平面。将版材在水池里浸泡一周后,取出,保持湿润。


雕花版工具 郑建俊摄


  先画好“粉本”(纸样),在版胚上刷上浆糊后,贴上粉本。拿刷子轻轻刷平粉本,然后执刀直接在上面雕刻,先刻外面的框框,再从左到右刻里面的人物和花纹。第一次用斜刀,浅浅地刻个底,第二三次才用正刀,把握好分寸挖下去。一块型版雕刻完毕,将纹样拓回纸上。




  然后在第二块胚版上刷一层浆糊,四周对齐在第一块版上,抓住纸样露在外边多余部分,带动整张纸样到第二块胚版。取缝衣针刺破气泡,小心弄平,防止纸样偏移,然后开始刻第二块胚版。夹缬花版的雕刻,版与版之间要求吻合、无隙,“明渠暗沟”四面通达,要使染液达到每一个间隙。


制成的靛青

靛青膏


  印染蓝夹缬的染料是靛青,靛青是由蓝靛打制而成的。靛青打制流程包括浸泡、加灰、打花、沉淀等几个步骤,打靛过程要求高,讲究技巧。



  印染是蓝夹缬生产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就是将整理好的白色棉布,对折放在花版中间夹好,再连版带布泡在发好靛的靛青液浸泡,经过多次入染、多次氧化,直至染成稳固花纹的过程。

  温州夹缬蓝白相映,色彩素朴,手法粗犷,有强烈的浙南民间特色。


制作流程


  ①土布的准备:取长10米、宽50厘米的干净棉布浸水、晾干,等分折成40厘米长左右,做好记号,卷在竹棒上。


将石灰拌和在马蓝液中

将靛青抽放到过滤槽


  ②靛青的准备:将靛青染料分数次加入水缸,均匀搅拌,使靛青发酵,缸水温度以15℃至20℃为宜,正常色呈黄。同时以石灰调节靛青水的酸碱度,一般沉淀6—8小时,待缸水呈碧绿色,即可浸染。(靛青可用板蓝根叶经捣取其汁。又据《现代汉语词典》介绍:“靛青,方言靛蓝,有机染料,深蓝色,用蓼蓝的叶子发酵制成,也可人工合成的。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可见,也可用蓼叶制)。



  ③装土布于雕板:利用竹尺,对照棉布上的标志,将布依次铺排于17块雕板之间,然后拴紧雕板组框架,拧实螺帽。



  ④入缸染色:利用杠杆吊雕板组入缸,开始染色。浸染半小时左右,吊离染缸,于空中稍作停留;进行第二次浸染。然后将雕板组上下翻转,做第三、第四次,多者十余次浸染。

  浸染过程中注意整理棉布摺皱处,以防发粘。


郑建俊 摄


  ⑤卸布洗晾:将布从雕板上取下,平铺在河水中漂洗,然后甩于高竹架上晾干。


打磨石 阮立忠 摄


  ⑥打磨:把被子平放在打磨石上打磨,使被面更平滑。

  ⑥清洗:洗去污垢,使夹被更美观、整洁。


特征


工艺特征:

  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而且各个程序讲究技巧、工艺精细、要求高。


纹样特征:

  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使用特征:

  古时仅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蓝夹缬在浙南地区是婚嫁必备物品,和生活密不可分。



蓝夹缬的价值



  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对研究浙南一带的民俗风情,以及人文历史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浙南民间手工技艺瑰宝,展现浙南一方美丽的风土人情。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



  温州市采成蓝夹缬博物馆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净水村,于2011年建成,是集展览、展示、实践于一体的艺术类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由非遗传承人创办的蓝夹缬博物馆,也是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技艺传承基地。蓝夹缬博物馆展览、展示传统的靛青染料炼制、蓝夹缬制作技艺的一整套程序。


郑建俊 摄


  博物馆一楼是以蓝夹缬技艺衍生产品为主的展示厅,大厅正中央摆着两台织布机,机布机和四周的墙上悬挂着各类产品,有蓝白相间的传统蓝夹缬被面,有蓝布花系列的桌布、服饰、围巾、靠枕、茶席、茶托、包等生活用品。




  一楼除产品展示厅外,还有炼制染坊和游客体验大教室,除了日常生产,还承担生产制作演示和DIY制作的作用,游客或学校团体前来时可以体验蓝夹缬制作工艺及靛青染料炼制操作全过程等。


郑建俊 摄

郑建俊 摄


  作为博物馆的主阵地,二楼的藏品展览厅有300多平方米,分为四个区,分别通过图文介绍和有关蓝夹缬工艺使用的工具、原料等实物展示,生动再现了从原始社会的草麻披到棉布制衣,再到后来有了印花内容的演变。在展厅里还可以看到不少明清时期的蓝夹缬印花布,上面印有百子图、南戏人物以及花鸟图案等。


蓝夹缬衍生品





  曾用于制作被面,是温州地区婚嫁必备用品的蓝夹缬,经过时光的点染,而今,却如此鲜活地出现在我们的案头、身边,成了不可或缺的日用品:扎染的手袋,印染着百子图、月季花的背包、靠枕,小巧的杯垫,以及长长短短、款式不一的中式服装……这些妙笔生花、匠心巧思让夹缬焕发了新韵。



  “一支竹竿,两把卷尺,三块定板,印出雕版印染活化石;一双巧手,两口老缸,三匹土布,染出兰花布上的昆曲。”这一抹饱含山光水色,天灵地韵的中国蓝,是否让你一见倾心……


(资料:部分资料整理自瑞安、苍南文旅部门。图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