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都市报】温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两会”代表热议
时间:2020-04-26 09:47:26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叶锋 字号:[ ] 阅读量:

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中心的文化建设领域,成了今年“两会”热点话题。4月22日,温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再次被写进我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提升‘15分钟文化圈’,启动建设温州美术馆,新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30个,农村文化礼堂覆盖面达到98%,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报告描绘了文化建设的崭新目标,吹响了示范区创建攻坚奋战的号角。



此外,今年我市“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的资料袋中,多了一份温州决战决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响亮口号和宣传品。代表委员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温州示范区创建的基本常识、创建进度、公共文化“两法”等内容,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云端大舞台”,寻找并参加喜爱的文化活动。这是温州加大公共文化“两法”宣传、推进示范区创建的又一创新举措。



今年“两会”提案建议中,文化建设方面提案共计112份,占提案总数的17.9%,获得了众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

市政协委员翁逻沿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更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发言,他介绍温州每年开展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节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超过8000场,举办大型民俗节庆活动超过100个。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过程中,已经推出了温州乡村文艺繁星计划,在每个乡村组建艺术团,年内实现全覆盖,将有效实现基层文化自我供给,但这一项目还需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尽早给他们加注动能。他提议:更好地利用全市统一的文旅信息平台,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对于已经打造出来的具有全国影响的精准化服务品牌,像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需要各级继续深化提升,使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更好服务基层群众。



市人大代表、平阳县南雁镇副镇长黄静在会上作提案发言时表达了对文化建设的关切。她说,基层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要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之力必不可少,基层农村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近年来在南雁镇,随着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逐年推进,群众业余文艺团队遍地开花,广场舞、地方戏、趣味活动、露天电影放映等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希望各级能输送更多暖心的文化活动。

随着温州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区域联动、合作共享成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带来了《关于我市文化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利用长三角地区文化事业高度发达、文化产业高度繁荣、文化资源丰厚多样优势,借助已经搭建的区域联动机制,实现资源联动共享,艺术创作展演全面协作,对促进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探索跨区域联动合作,推动机制共建,比如牵头组建全国“城市书房”联盟、区域“文化驿站”联盟,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互联互通。未来还将参与长三角地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机构的联动共享机制建设,使温州文化建设在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发挥积极作用。

温州自2018年获批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大力推进下,紧紧围绕“温州市公共文化充分发展”的总体目标,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纵深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亮点纷呈;探索创新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市民文化节、温州艺术节、乡村文艺繁星计划、读书会联盟等8个具有较强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文化品牌项目;全市建成城市书房88家,文化驿站70家,文化礼堂2515家,各类专题博物馆60余家;通过城市书房专题化提升与文化驿站优质资源库建设,不断擦亮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艺术团等享誉全国的文化名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了“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供给新模式。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