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氤氲着历史的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中找寻岁月的积淀 | ||||
|
||||
沿着市区万象城南侧的一条路进去,在温瑞塘河畔,有一家叫做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 她的特别之处在于,是以“石刻”为主题,展出唐宋以来不同年代的各种石刻。为了建这家博物馆,馆长“青灯先生”张金成历时13年,深入温州200多个村落,收集精品石刻与建筑石材。 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 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是温瑞塘河沿线民办专题博物馆(艺术馆)群首个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采用一百多个村落收集的古老石头作为建设材料,由意大利设计师丹尼尔设计。是一家集石刻造像、藏品收藏和交流传播为一体的非国有专题博物馆,展出的石刻精品上溯唐五代,下至清代,大体包括佛像石刻、碑文石刻、建筑石刻等三大类。 博物馆从开工到开放,历时3年,耗费15000工时雕琢,工程繁复浩大,二十多位来自泰顺、文成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工匠,用祖传的传统手法整理、修缮石料和砖瓦,打造了这座手工博物馆。整个馆呈山字形,山中建院,相间穿流水,垒苏州老太湖石,背山面水,大城拥小城,把温州这个山水城市都浓缩到了里面。 @Loveodor 从高空往下俯瞰,这座设计有露天拾级缓坡、一面坡上栽种有大量绿植的石头建筑,散发着沉静的气息,与塘河边上的骑楼、埠头、古桥梁遗迹相生相融,似是耳边响起悠悠的旋律令人眷眷往日。 @温州旅游体验师 博物馆南首入口处,以一座雕刻有“百忍家风”题字的老门台为门面,其上的戏曲人物纹砖雕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大门前,有两尊石将军镇守,威武庄严,令人肃然起敬;门上有联:尽妙穷微其命维新,虚心徒石于兹得所。 青灯石刻 沿露天拾级缓坡踱步而上,左手边的墙体由旧石块垒砌,粗粝斑驳,石马、石狮子等各式动物、人物、花鸟的砖雕及磨盘、瓦片等嵌于墙面充当装饰…… 一条500多米长的环馆之路,由跨越了千年岁月的条石铺筑而成;一面沉静低调的墙面,由来自温州各县(市、区)老宅大院里的石块砖瓦垒砌而成——古朴的宋朝石雕、厚实的明朝条石桥面、保存完好的清朝旗杆石…… 行至博物馆北首入口处,大门周边石雕颜色碧绿,石材细密硬朗,这是来自温州著名近代建筑陶永泰钱庄。 然后你便看到了一座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主体建筑。这座建筑,以及所有细节装饰是由15座唐宋元时期的古桥石条、689座拆迁民居废墟中的石头、500余件明清时期的砖雕、近80万块明清时期的墙砖等从历史建筑拆迁过程中抢救而来的断壁残垣,经修复、复原、重组后共同构筑的。 展厅内,唐五代飞天人物塔件、五代后梁阿育王塔件、宋朝的古朴石雕、明时的条石桥面、明代灵芝供器、清代的“且园”石匾、清代日晷、清代旗杆石……件件石刻精品,让人惊叹。 佛像石刻的雕刻年代以两宋时期为主,碑文石刻多出自温州历史上的文化名家之手,建筑石刻则大部分展示了温州浙南风格典型古建的精湛工艺。 与大多数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所有的展品都没有玻璃罩阻隔,可观看亦可触摸。每一件都刀痕深重,岁月纹路的触感,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 馆内展品均有编码可供查阅文字、图片与视频存档,一些门台等大型建筑石刻旁还设立有二维码小标牌,手机扫一扫,可了解其“前世今生”。 走在这里,你时常会觉得很是亲切,从地面到墙体,从阶梯到门台,每一块砖石都似曾相识,像是童年时,在奶奶家、外婆家玩耍的地方。 每一次抚摸,那些粗糙的手感,都让你的记忆复苏,与过去来了一次面对面。回忆里,那些曲折巷陌里一座座的老房子里流淌着的是温州人最初的生活情怀。 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让历经岁月的前“石”有了今生,仿佛置身岁月长河。原本冰冷的石头,被能工巧匠赋予了温度,成为千姿百态的石刻艺术。留存住温州城市的原始古老印迹,见证了温州的峥嵘岁月,展现了温州历史的变迁。 不如来走一趟,一起与往昔相遇。 (资料: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