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短短几月,温州非遗项目频频获奖,他们都是哪些……
时间:2020-07-20 10:15:36 来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字号:[ ] 阅读量:

  为促进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主题活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日前,大展入围作品名单已出炉,温州非遗项目频频亮相。



  

  在“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主题活动中,温州市4件工艺类作品入围“薪传奖”传统工艺大展,作品分别来自吴尧辉老师的《春光无限》,吴涛林老师的《群英荟萃》,金魁老师的《鹳雀楼》和季天渊老师的《戏剧人物造型》。

  在“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活动中,温州市传统类美食也不负众望,其中乐清的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获“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薪传奖。两项传统美食获“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优秀展演奖,他们分别是苍南的肉燕制作技艺和洞头的冬至鸡母馃习俗。

  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在此次的活动中获“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评优秀组织奖。


吴尧辉作品《春光无限》




  吴尧辉老师的作品《春光无限》,采用的是黄杨木雕制而成,黄杨木色黄尊贵吉祥,表面光洁温润,木质坚韧细腻,纹理紧密清晰,遇火不易燃,落水即易沉,日久渐变如同象牙,是珍贵的雕刻材料。作品运用了拼雕的技法,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比例协调的搭配,呈现了一幅在旧时代里的“闺秀之春”,凭栏处那优雅的身段是旗袍所衬托的气质,鸽子无畏无惧折服于她的芊芊玉指,体现了它对她的信任和她对它的爱护。如要问何为心中向往?那便是“春光无限美好”!


吴涛林作品《群英荟萃》




  竹壳雕作品《群英荟萃》出自吴涛林老师之手,作品以三国戏剧人物舞台形象为创作灵感,利用竹壳的肌理和色泽,浅中深三色,可贵的天生花纹、无规则的斑点,综合传统民间雕塑、剪刻、绘画技法,因材施艺,将竹壳的个性和特性有效的体现,竹壳的话语权充分发挥,同时使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作品借古喻今,表达了全人类通力合作、众志成城、不分彼此,敢于奉献的精神。


金魁作品《鹳雀楼》



  金魁老师的《鹳雀楼》创作历时8个多月,作品六层,乍看,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古香古色;从细处看,精致的小竹门或开或合,透过空隙可以看到天花板上镌刻的各式细小花纹层次分明。殿堂高耸,慈佛端坐,庄严肃穆。


季天渊作品《戏剧人物造型》




  季天渊老师的木偶头雕刻作品——《戏剧人物造型》,木偶头雕刻工序繁杂,需要经过“打柸、修光、打底色、开脸、上蜡”等工序,根据角色需要,创作的旦角、花脸造型,以及一些特定的角色如作品中的济公造型,需要根据人物来设定偶头的五官、表情,以增强木偶戏表演时的舞台表现力。


乐清市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


徐小慧 摄


  乐清的温州粉干手工制作技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粉干制作过程,他是先用大米通过洗、浸、磨、包、榨、捏、烧、捣、压、捞、晒等复杂繁琐的工序后,创造上厨炒而不粘,煮而不烂,韧性独特的粉干,再加以香菇、虾干、鳗鱼干、目鱼干等配料,使炒出来的粉干色、香、味一一俱全。


苍南县肉燕制作技艺


@航拍神州


  苍南的肉燕制作技艺之所以精湛,秘诀在于肉燕及其衍生品肉燕面,皮薄如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味韧而綿,食香盈口。肉燕精选上好的本地猪后腿精肉,趁肉有余温马上切块,将肉捶打成浆状,配上本地手工番薯粉,经过一棍一棍的反复压打而成燕皮,再取肉之精华做馅包入其中,用手捏成燕子形状,一锅汤水,旺火烧开,下肉燕,肉燕遇水一热,燕皮一舒一张,“形似飞燕,食似燕窝”,细微的变化便是苍南肉燕的精华所在。


洞头区冬至鸡母馃习俗



  洞头的冬至鸡母馃习俗是洞头特有的习俗,在冬至节这天,各家各户的主妇会制作鸡母狗馃来祭祖祭神。鸡母狗馃是一种用米粉等材料捏成小动物形状的甜食,有寓来年家中牲畜好养、兴旺之意;鸡母狗馃拜祭祖先,意是用自己的劳动果实向祖先“荐新”、进飨,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做鸡母狗馃既是民间米塑工艺的展示,又是妇女们比巧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此前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 “安吉杯”疫情防控主题非遗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温州市选送出的作品同样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2件作品获得荣誉奖,它们分别是吴明月《全民重视战疫情》和陈余华《大爱无疆》;1件作品获一等奖,它是胡蓓老师的《二次口罩》,1件作品获二等奖,它是郑方杨老师的《钟南山(笔筒)》,还有7件作品获优秀奖、9件作品获入围奖。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