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暑期研学游 | 来沧河巷认识一下全才大师郑振铎
时间:2020-07-31 16:36:22 来源:市文旅信息中心 作者:邵晶晶 字号:[ ] 阅读量:

  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被誉为“全才大师”。

  今天,就请随着小编的脚步走进位于市区沧河巷的郑振铎纪念馆。



  我是喝瓯江的水长大的,我是瓯江的儿子。

——郑振铎


郑振铎生平



  郑振铎,笔名西谛、C.T.、陈世训、郭源新等。1898年12月19日,生于温州城内乘凉桥下的盐公堂,他说温州话、吃温州菜、喝瓯江水长大。温州的童年生活,给了他最初的生活滋养;秀美的东瓯山水,赋予他杰出的才华、坚毅的性格。他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有深厚的情感,一生乡音未改,每当得到一本好书,总是不经意地用温州话称道“喜欢得弗得了”。

  他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学者,投身祖国的文化进步事业,辛勤耕耘,以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文献学家、艺术史家、文物鉴赏家的身份名世,成就巨大,誉满海内。他是朴实勤勉的爱国主义者,为了祖国的民主解放事业,毕生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事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功在千秋。


郑振铎纪念馆



  沧河巷金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35年。整个建筑由门屋、左右厢房、正屋等组成,是一座二层的砖木混合结构楼房。

  屋顶采用近代中国建筑的歇山顶式样,青瓦屋面,而正立面则是西方巴洛克式风格,西式壁柱。回廊檐柱也采用西方柱式,栏杆上装饰镂空几何、花草纹饰等。顶部还有露台。整体建筑是典型的近代中西结合样式,古旧而典雅。

  金宅建筑曾用作多种用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历史。2015年10月,郑振铎纪念馆依托于金宅布展而成并对外免费开放。


汉白玉浮雕墙



  进入纪念馆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汉白玉浮雕墙,上面雕刻的是徐悲鸿创作的郑振铎像和郭沫若题写的“一代才华”四个大字。


大堂



  整个展馆以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为主,营造江南民居中“书香之家”的氛围。大堂被设计成了一明两暗的标准格局,厅堂的两侧则以拉板的形式标示出郑振铎一生的功绩。


中厅




  穿过别致的大堂,来到了中厅。中厅的正中间是郑振铎和他母亲的雕像。



展厅





  展厅内陈列《一代才华——郑振铎纪念馆》分四个单元,围绕郑振铎的生平、学术成就、桑梓情怀、交友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重点突出的展陈。





  第一单元“书生报国数十载”位于正屋一楼的西次,运用电子屏等高度凝练地介绍郑振铎的生平。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因其曾祖父来温任官,遂举家迁到温州定居。郑振铎在温州出生,也在温州度过自己的童年、青少年时期。自永嘉第一高等小学(今广场路小学)毕业后,他于1911年考取温州中等农业学堂,后转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从此离开故乡赴外求学,投入到更广阔的天地中。

  1919年暑假回到温州后,他与姜琦、周守良、马孟容、陈仲陶等发起组织了永嘉新学会等进步团体,参与创办了《救国讲演周刊》《新学刊》,为温州的新文化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1年初,郑振铎与茅盾、耿济之、周作人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开始长达十年的编辑生涯,先后创办或主编了《文学旬刊》《文学周报》《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公理日报》等刊物。期间,他还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等作品。1931年,郑振铎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清华大学教授,期间潜心著述,完成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1935年他徙居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翌年撰成巨著《中国俗文学史》。居沪期间,他与鲁迅交往密切,合编《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成为文坛佳话——20世纪30年代初,郑振铎在北平搜访笺纸500多张,鲁迅从中选出332种,编成六册《北平笺谱》由荣宝斋刻印出版。抗战爆发后,郑振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上海沦陷期间,他蛰居四年,与胡愈之、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秘密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进步书籍。抗战胜利后,他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实践了“书生报国”的心愿。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郑振铎被任命为文物局局长,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十年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博物馆工作。他在任上起草、制定了新中国第一批文物保护法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奠基人。除担任政府公职外,他还是对外联络团体和组织的成员。

  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外访,不幸因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此时距离他六十周岁还差两个月。





  第二单元“心怀温州桑梓情”主要布置在正屋一楼的东次间,概括介绍郑振铎与故乡温州的连接。


  郑振铎曾经说过:“我是瓯江的乳汁哺育大的。”温州人杰地灵,素称浙南“人文渊薮”。温州的童年生活给了他最初的生活滋养,东瓯山水赋予他杰出的才华,更有骨子里的坚毅性格。他经常怀念童年在温州的生活,一生乡音未改,一生对于故乡的赤子之情难忘。在温州文化土壤中成长的郑振铎具有温州人的典型性格:他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自办经营,充满活力,办刊物、开书店,干得虎虎有生气;他善于团队合作,热心社会事务,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及多个社团,推动文化救国;他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所著《中国俗文学史》《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等均为具有开拓意义的学术著作。作为温州的杰出人物,郑振铎身上体现了温州人诸多优秀品质。




  第三单元是“鞠躬尽瘁为文物”,主要布置于正屋二楼的东次间,采用影片播放、实物展陈等方式突出郑振铎于文物考古事业的贡献。


  上海沦陷时期,嗜书如命的郑振铎坚守“孤岛”,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抢救了大批珍贵的古籍文物,其中艰辛甘苦在《劫中得书记》中有详细记述。1948年,他把日本侵略军从香港劫掠,而由中国驻日代表团追回的珍贵文物秘密转移至上海,解放后交由中央工作团接收,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留在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振铎出任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成为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奠基人。他秉持“做事不做官”的信条,勤于职守,勇于开拓,制定了各项文物保护法规,对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他学识渊博,对事业充满热情,毛泽东主席曾经表示,关于文物的事情应问郑振铎。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著名收藏家的郑振铎高风亮节、胸襟开阔,1952年便把自己收藏的657件陶俑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批陶俑上起两汉,止于宋代,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填补了当时故宫博物院的收藏空白。故宫博物院还曾专门推出了以郑振铎捐献的汉唐陶俑为主的专题展览。目前温州郑振铎纪念馆内展示的仿唐彩绘胡人骑马俑、仿唐三彩双龙戏珠击鼓壁饰、仿宋影青瓷犬首俑等,就是郑振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那批陶俑的仿制品。

  而在郑振铎去世后,家属遵从其遗愿,把全部中外文藏书共17224部、94441册捐献给国家(现由北京图书馆收藏)。这些丰富的藏书以古籍图书为主,其中不少是珍贵的善本书,如元版《碛沙藏》扉页版画,明代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天一阁藏明人抄本《张小山乐府》等。在郑振铎纪念馆中可以见到赵万里、王树伟等为其编制的《西谛书目》,赵万里还在《西谛书目序》中表示,“就数量和质量论,在当代私家藏书中可算屈指可数。”




  第四单元是“一代才华万古传”,位于正屋二楼的西次间,通过场景复原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将其交友、影响与著作等情况向观众做详细展示。

  郑振铎驰骋文坛四十年,从编辑、创作、翻译到教学、收藏、研究,始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猝然去世后还留下了一大批文稿日记。据不完全统计,由他主编和参与编辑出版的杂志、报纸有三十七种,图集十四种,丛书二十二套,校点、影印的中外著作四十余种。这些作品涉猎广泛、文采飞扬,至今仍有审美和学术价值。展厅内收藏了郑振铎的相关书籍近百册,还设置了书桌、台灯、电子读书器等。观众在此可以尽情阅读相关书籍、图书、杂志。

  纵观郑振铎的一生,他才华横溢,是杰出的学者文人;他待人真诚,对事业满腔热忱,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善于团结人,先后团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学界、学术界朋友,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他乐于助人,凡是有过交往的朋友无不交口称赞,甚至表示他的人格“连草木都能被感动”。他与现代词学开拓者、奠基人夏承焘,著名经学史专家周予同,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考古工作主要指导者、组织者夏鼐,温州近现代诗坛上承前启后的陈仲陶等众多乡贤均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来往。




部分展品




  在郑振铎纪念馆图书名录上,有郑振铎的散文、小说作品,也有他的翻译作品,还有一些怀念他的文章等。





  在家属捐献的物品中,有中国科学院聘任书、文化部副部长任命书、考古组组长聘书、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任命书。还有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证、中国科学院考古所通行证等。



  展馆内还有六册《北平笺谱》见证郑振铎和鲁迅的合作。

  展厅进门位置的通柜上,有一枚郑振铎用过的藏书章。印石色彩瑰丽,石质温润如玉,刻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九个字,目前在国家图书馆收藏的诸多郑振铎捐赠古籍善本上,还能发现这枚藏书章的印记。该章也堪称纪念馆最有收藏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物之一。


镇馆之宝



  此外,还有一座来历不凡的汉白玉毛主席像。该像高28厘米,宽23厘米,系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余料制作而成,出自雕塑家刘开渠之手,据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彭真、副主任郑振铎和梁思成各得一座,留作珍贵纪念。


  Tips

  地址:鹿城区沧河巷24号

  开放时间:免费,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资料:部分资料整理自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