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温州必游目的地 | 走读五马历史文化街区
时间:2021-08-27 10:50:27 来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郑静 字号:[ ] 阅读量:

“白鹿衔花,悠游鹿城”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著名学者郭璞登临郭公山,仿北斗星座建永嘉郡城。相传筑城时有白鹿口衔鲜花跃城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有了“鹿城”的别称。“倚江、负山、通水”的“山水斗城”格局、“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区划和明清以来所形成的街巷风貌,封存了瓯越文化的历史脉络。



温州最有“故事”的街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以来就是外地游客来温的必游之目的地,是温州老城商业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地域,是一条历史底蕴、人文情怀、百姓情结有机融合的老街。街道两旁建筑基本保持原有西洋风格。



全新亮相的五马历史街区将禅街、五马街、公园路连为一体,并以慢行的形式,打造成历史街区的主动脉。五马—禅街里幽深的谯楼,布满苍苔的青砖路,温州试院旧址、王木亭、雁池、四顾桥、乘凉桥以及散布于街区各处的中式古建筑,点缀其间,充盈着说不出的老温州韵味。



同时,主打古城记忆,“公园路十景”和“积谷山十二景”陆续同步惊艳亮相。夜色中的街区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呈现着极高的商业人气。

沉浸式的 “遇见五马”文旅街区让你在车水马龙的斑斓夜色中悠闲畅游、开怀乐购的同时,更读懂了那份承载温州人记忆的脉脉温情。


公园路



五马街



五味和



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宁波商人杨正裕与老乡冯伯桢联手在鼓楼街(旧称馒头巷)西段开设“五和”蜜饯店。

作为冯伯桢曾经的家庭老师,书法大师梅调鼎应邀为他们写了店招并改店名为“五味和”。五味即“酸、甜、苦、辣、咸”,与店内所贩卖商品相对应。


“五味和”旧照


“五味和”新颜


炒米糖,老少皆宜,过年的时候往茶几上一摆,绝对是最受欢迎的那个。“咔——”一声,米香裹着糖香像是有魔力一般,诱着人一口接一口。裹着粉的桔红糕小巧可爱,入口Q弹带着一股清凉;九层糕充斥米香,入口弹牙;香糕色白微甜,松酥香软;双炊糕,香软却不粘腻,越嚼越香……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学着制作糖画、纱面和粽子。当一回传统的老手艺人,体验制作带来的幸福感。







在五味和,买上一些温州特产手信回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蝶变的五马街“五味和”食品店,给你带来岁月的味道。



云博百货商厦



云博百货商厦是温州第一百货商店的前身,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旧时除日用百货、烟糖、钟表、五金等经营品种外,还设有茶室、剧院、餐馆,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物。其营业额之巨、规模之大在当时誉满浙江。



五马雕塑



相传书圣王羲之任温州郡守时,常乘坐五马齐驱的马车出行,五马街因此而得名。明嘉靖《温州府志》载:“王羲之,山阴人,为永嘉郡守,出乘五马,老幼仰慕,为立五马坊。”北宋杨蟠任温州知州时,把温州城内划分为三十六坊,其中就有“五马坊”,杨蟠《咏五马坊》诗云:“相传有五马,曾此立踟蹰。人爱使君好,换鹅非俗书。”2002年国庆节,五马街矗立起一座五匹骏马拉着车帷的“五马奔腾”铜雕,就是来源于这一传说,如今已成为五马街的标志性建筑。





谯楼



谯楼,温州人俗称鼓楼,为三间带回廊二层歇山顶木构建筑,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建造的子城南城门楼。历经千年风雨的谯楼在修缮后,现外围的花岗岩雕花护栏与正中的仿清复原的楼阁遥相呼应,底部用条石叠筑城门,用大青砖砌成拱顶,加上谯楼新刻新镌“东瓯名镇”的匾额,使整个建筑古朴壮丽,雄姿不减当年。



楼内挂有“建炎警跸”匾额。康王赵构即帝位,称宋高宗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后南迁扬州为都。金兵大举伐宋,宋高宗赵构沿水路南下最后抵达温州,居江心屿普寂寺。温州太守卢知原及士大夫薛弼等,请高宗迁跸入郡城,通过谯楼到达州治(温州衙门)驻跸治内,改州治衙门为行宫,谯楼为朝门,赵构驻事温州先后一个半月左右,后金兵遭江南军民坚决抗击被迫北撤,高宗即回杭州,并正式定都临安。




金三益



金三益由金氏三兄弟创立,是当年鹿城有名的绸布大户。“头顶东桂芳(帽),脚踏余顺康(鞋),身着金三益绸布庄”这在当时是最时髦的穿着,说的正是金三益的名气了。


“金三益”旧照


上百年的时间过去了“金三益”的金字招牌如今依然挂在五马街的大楼上。现在的“金三益”开始推陈出新,在店铺内,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开始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摄影:甌越耕耘者


无料书铺



这是温州网红书店之一,这里整体偏像书吧,因为开在闹市,人流量比较多,适合拍照。可以在此静静阅读,也可以淘几本心爱的书带回家慢慢品读。



生活就是如此,心之所向,行之所致,一个简单对话,一个共同兴趣,铸就一段不平凡的时光——“無料书铺”。进门就是一堵书墙,也是小年轻们来打卡拍照的最佳地点。



现在无料书铺还会定期推出展览,在五马街走累了,可以来到这里看看,稍作休整。




老香山



清同治七年(1868),宁波人李蔚创办了“老香山”堂。跨过了漫长的150年,现在,“老香山”成为了五马街上唯一保留的、较大规模的中药店。作为一家百年的老字号,总是会吸引很多人拍照留念。“老香山”新铺开张后,中西合璧的建筑,气派的门面、黄金的地段,让“老香山”赚足了眼球。“地道药材”的品质和“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让“老香山”赢得了市场的尊重。于是,“老香山”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众口皆碑的浙南金字招牌。


“老香山”旧照


百年的岁月激荡,并没有将“老香山”的辉煌磨砺掉,反而是像陈年的美酒一样越来越醇厚。


“老香山”新貌



郡城舆图



五马街的西入口处,是三维地雕的“温州古城城池坊巷图”,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温州的古城风貌。





禅街



温八中校门



青石板路映衬着显得沧桑风格的八中老校门,在这里,时光的流淌仿佛也慢了下来。置身此地,是不是顿时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呢?



八中坐落在繁华热闹的街区里面,一到上课的时候,朗朗读书声时不时的从学校里面传出来,这也让逛街的游人们驻足倾听,似乎勾起了往时的回忆。



科举试院展示馆



禅街温州八中门口新辟有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进馆处大书“温多士为东南最”,向观众揭示展馆的主题。



南宋学者真德秀在《秘书少监直学士院徐公墓志铭》中写道:“温多士,为东南最。”据温州教育史馆研究统计,宋代,全国文状元118名,其中浙江籍30名,占全国总数的25.4%,排名全国第一;温州6名,占全省总数的20%,位列全省第一。




王木亭



位于温八中文化广场中这一古色古香的亭子名为王木亭,是温州人为敬仰南宋乡贤、温州状元王十朋和木待问而设。王十朋和木待问都是南宋时期的温州籍状元,两人相隔6年相继高中状元。据说,王十朋和木待问二人曾向朝廷请求赈济温州灾民,乡人感恩建亭纪念。《乾隆温州府志》载:文昌祠,一在王木亭。清代丁立诚写有一首《王木亭》诗云:王木尔何神,夏松殷柏例。我思蓟门道,卧地受人祭。可惜1919年一场大火,王木亭化为灰烬。在这次五马历史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中,王木亭再次回到了温州市民的视线中。



温州大酒家



承载着许多温州人“瓯味”记忆的温州大酒家,在五马禅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中重新装修,成为了向市民游客充分展示瓯菜传统技艺的一个窗口。







全新升级后的温州大酒家,添加了瓯窑、瓯绣、瓯塑、瓯剧等经典“瓯文化”元素及温州民俗特色,带有浓郁的温州历史文化韵味。




雁池坊



雁池坊是由雁池而得名。历史上郭璞在规划温州古城时期,在城内开雁池、伏龟等五个水潭,寓意通五行之水。传说永嘉大师的师妹玄机在此悟道,每当凌晨清景或逢明月之夜,在池塘边吹奏玉笛,招引来一群群大雁从天而临。这也就是星月雁池名称的由来。



从南宋到清初,雁池均是城区内的游览胜地。南宋时期“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曾在此留诗云:“包家门外柳垂垂,摇荡春风满雁池。为是城中最佳处,每经过此多立时。”




公园路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建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是当时温州各界人民为纪念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自行筹款建成。中山公园其面积4.8公顷(水域1.52公顷),前接华盖山,后靠积谷山。园中有中山纪念堂、白鹿雕像、中日友好樱花林、文化走廊、音乐台、九曲桥、玉带桥、登云桥、冽泉井、摩岩刻石(包括小赤壁、气如虹、云根、枕石等)、小石门洞、飞霞洞、谢客岩、池上楼、如意亭、湖心亭、驻鹤亭、云辉亭、留云亭、赤壁亭、四宜亭、儿童乐园等景点,是市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池上



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贬,出任永嘉郡太守。他仕途失意,文坛得意,温州的秀美山水正诱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写了大量描写温州山水的诗篇,最著名的有《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等。温州至今留有许多纪念谢灵运的遗迹,积谷山脚下一带又称谢村,三十六坊中的康乐坊、竹马坊就因他命名。后人为纪念谢灵运,在积谷山西麓重凿春草池,故又名“谢公池”。池旁有楼,曰“池上楼”。




儒英坊



南宋时期,温州书院林立、学风大盛,温州科举创造“进士登科数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科举传奇”,据记载,这里曾经是温州宋代儒家英才集聚的地方,故得名“儒英坊”,为此打造了儒英咸集的景点,建筑立面主要采用青砖干挂和艺术砼手法,并融入温州民居坡屋顶结构,以增设休憩广场等方式进行改造。此次改造对曾经空置的商铺进行盘活,将其打造成温州地方特色小吃的集聚地




华盖山



华盖山是斗城九山当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万历温州府志》称其为“郡城九斗山,此山锁其口”。因遥望山形如华盖而得名“华盖山”。华盖指的是黄帝车上的伞盖。华盖山最有灵气之处在于山下有容城太玉洞,其称之为“天下第十八洞天”。传说刘根容于此腾飞升天,故称“容成太玉洞天”。古城三十六坊中,有一处叫作“容成坊”,位置即在附近。



“工农兵”塑像



“工农兵”塑像位于华盖山南侧入口,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温州第一座公共雕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兵联合的象征。1952年曾建过木雕“工农兵”塑像作品,但因日久天长、风吹日晒而损坏。到1954年,由我市著名建筑师虞书堂和台州玉环民间堆塑艺人郭世桢合作,历经一年多时间建成“工农兵”塑像。当时设计的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地面到塑像高度7.40米,其中台座4.20米,宽2.60米,方形耸立,用石英镶面装饰。“工农兵”塑像体现了浓郁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风格,留给后人以历史回味,为温州市区最为悠久的雕塑之一。



公园路十景



斗城遗韵


濠河泛月


华盖洞天


儒英咸集


城南旧事


府学儒风


城隍曲韵


开元问禅


瓯医溯宗



对于很多温州人来说,

心底里蕴含的对五马街公园路的情怀是根深蒂固的,

是任时光飞逝也难以忘怀的初衷。


它身上承载的根与魂,

是永远屹立不倒的温州缩影。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