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温州文旅“微改造·精提升”系列⑥—瓯海区篇
时间:2022-10-28 10:35:48 来源:资源开发处 字号:[ ] 阅读量:


瓯海瞿溪:共享亚运盛会之机  瞿溪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瓯海区瞿溪街道位于温州西大门,地域面积35.5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0人,素有浙南古镇之称,拥有“真皮古镇、民俗会市、塘河源头、琦君故里”等多张名片。瞿溪紧抓第19届亚运会的机遇,持续发力,以微改精提为切入点,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新风倡树、产业融合发展三大战役,以发展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以奔跑的姿态迈向共同富裕。



一、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大变样

瞿溪抢抓机遇,围绕塘河源头、琦君成长地以及独特的山水资源谋篇布局,推动规划面积5.65平方公里,长11公里的“琦君眷乡、塘河源头”示范带建设落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成美丽河湖、观景平台、亲水游步道5公里、铁人三项基地等10多个微改场景。同时瞿溪首个村庄规划也正提速报批,为未来乡村建设做好规划指引。



二、文明入心,人居环境大改善

打扫屋子再请客。乡村的美丽不仅在于大自然赋予的青山绿水,也在于村民的举手投足和房前屋后之中。对此,瞿溪紧扣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把文明触角延伸到乡村的角角落落。一是红色堡垒吹响冲锋号。村两委领衔党员组建了志愿整治队,累计整治疤点2000余个,实现祛疤栽花再利用5000余平方米,建成景观小品、便民停车场200余个。瞿源村创成省级文明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二是全民参与唱好大合唱。随着行动的推进,许多村民实现了从不理解到我参与的转变,主动扫清门前屋后、配合拆除田间大棚。位于林桥村的双鱼田块仅用时20天就拆除大棚70余顶,流转土地300亩,春黄夏绿秋稻香的美景复现。三是社会共助伸援手。2021年瞿溪设立了“美丽基金”,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助力家乡建设,一年多来已累计募捐20余万元,为乡村面貌更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大提升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巧遇亚运时代,瞿源村抓住了乡村振兴的风口。瞿源紧紧抓住桃园水库这一13万平方米非饮用水水库的优势资源,谋划推进“环湖乐动”体育主题公园。今年7月与温州铁人协会携手,共同举办了首届温州(瞿溪)水陆两项体验赛,吸引120余名铁人爱好者参赛,1000余人参与。特别是8岁小铁人上演“桃源记”,成为最小完赛者,引发社会热烈反响。亚运赋能下的瞿源产生了强大的人口磁场,当下的瞿源游人络绎不绝,已经成为瞿溪乃至瓯海西片的健身首选地。而露营基地、水上桨板、潜水基地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之中,环桃源运动综合体的蓝图画卷正在徐徐绘就。而大川村则抓住了高山农业契机,与乐农家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泉东川300多亩的抛荒地成功复耕复种,并朝着规模种植、研学游一体的桃源谷高山生态园目标奋进。



曾经的永嘉太守、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到访瞿溪,留下一首《过瞿溪石室饭僧》。瞿溪的文旅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之路,正如诗中所言“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必将以亚运为机,继往开来谱新篇。



以“微改精提”为抓手,推进泽雅“研学纸山”未来乡村共同富裕


“研学纸山”未来乡村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境内,涉及垟坑、外水良、水碓坑、纸源等4个村,区域内文旅资源丰富,有国家文保单位——古法造纸作坊和腌塘群、有国家“指南针计划”试验地、省级古村落、中国古法造纸博物馆等,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近年来,该片区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坚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不搞大拆大建,持续深耕文旅产业,探索出与资源环境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研学品牌逐渐打响。目前该片区已列入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纸源村美丽乡村


一、创新模式

一是整合财政资源的整村开发模式。创新整合财政资金折价入股模式,投资商以每年7%的分红返还村集体,带动村集体资产增长。如水碓坑村前期投入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等财政资金近2000万元,引入君兰、安葵、兰里等三家社会资本和服务运营,引入合作项目超30个,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行动,打造了水碓坑MOJ咖啡、减兰里研学等一批核心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近150万元。

二是闲置资源盘活的强村民宿模式。通过盘活村级闲置公房进行统一民宿化改造,引入第三方运营,实现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同步推进。例如,纸源村听涛民宿和外水良隐丛民宿,财政投入160万元进行基础改造,通过公开招租,与投资商签订15年合作协议,每年收入达20万元。


水碓坑隐丛民宿


三是农房集中流转的研学基地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流转村内闲置的房屋、道坦和农田,投入350万元打造研学一条街、研学教育基地等项目,带动周边村民通过物业式增收近70万元。并由村级负责研学基地的运营和维护,与入驻研学机构签订协议,每年村集体享受研学分红近30万元。

四是劳动力再就业的管家学院模式。联合君兰文旅集团在垟坑邻里中心打造乡村振兴学院,开设民宿管家培训,提升农民的服务能力。并与所有落地的产业项目签订优先就业协议,推动农村劳动力再就业。


二、经验做法

(一)创新财政资金折价入股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村集体按需流转,政府投资建设”的方式,将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再由村集体与投资商达成合作协议,按照投资额7%的固定收益给予村集体分红,在减少投资者前期投入成本的同时,利用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泽雅镇利用这种模式整体打造水碓坑共富示范村项目,整合财政资金2000万元,成功招引君兰、安葵、兰里等文旅企业,在不整村征地的情况下,以财政配套项目,撬动社会资本近2000万元投入运营,开拓了“小资本”投入下的整村开发模式。

(二)倡导片区协同化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泽雅镇坚持统一谋划,加速区域整体化、协同化、功能化发展,在未来乡村板块结合区域发展资源布局四大板块:一是林岙文旅融合板块:中国寓言文学馆落户该区块,由瓯海旅投与驴妈妈集团共同投资延伸出总投资8.06亿中国寓言村项目,同时满足片区的交通换乘和大规模团队接待功能。二是垟坑门户接待板块:作为未来乡村的山面门户,投资600万元对村民中心改造提升,打造未来乡村客厅,兼具游客接待、艺术展示、村民活动等功能,并引进浙江君兰文旅负责运营,借助君兰在全域布局13处民宿的游客接待需求为村集体带来了每年15万元的固定收入。三是纸源研学服务板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雅古法造纸术的精髓所在,利用未来乡村提升研学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引进温州国旅等三家大型旅行社共同打造纸山研学基地,每年可带来客流超10万人。四是神仙谷休闲度假板块:位于地处峡谷的水碓坑和外水良两个村极其适合高端休闲度假产业发展,集中布局艺境、隐丛、安葵等三大高端品牌民宿,并相应配置了乡村私塾、咖啡馆、艺术西餐厅、剧本杀馆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三)引导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推动三权分置落地。一是闲置公房利用模式。利用闲置的村级集体公房,投入财政资金进行民宿化改造,再经过公开招投标交由市场运作,打造了两户强村民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80万元,撬动运营商投入200万元打造两户品牌民宿,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二是闲置学校利用模式。针对的较多农村旧校舍闲置,采用资产归教育局,管理归属地镇街,收益归村集体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本地乡贤投资近5000万元,打造唐宅艺术民宿,7亩的占地和60个房间的接待量满足了团队接待需求。三是闲置民房利用模式。通过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由流转20间民房用于商业开发,由政府投资300万元进行街区改造和环境提升,再以25万元价格出租给投资商运作,依托传统造纸文化资源优势,推动纸山造纸研学基地建设,为沿线村民提供了每年近20万元物业式收入。


纸源造纸研学基地


三、共富成效

一是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环境“精美”工程,将闲置资源得以盘活利用,现有闲置公房、校舍、民房得到持续性的维护经营,同时周边环境得到同步的改造提升,各类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逐步规范化,村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空心村变网红村。

二是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体验“精致”工程,将产业业态与传统资源进入良性互动,纸山文化、纸山传统逐步走出可体验、可消费的模式,“纸山品牌”的实现品质化转型。

三是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实现运营“精细”工程,引进研学、民宿等专业运营团队,大大提升了运营管理水平,推进了乡村旅游品质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消费,促进了村民、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


水碓坑兰里研学私塾基地


*本文图片来源瓯海区文广旅体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