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泰顺双革元代龙泉窑遗址入选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推荐项目
时间:2022-12-20 10:19:26 来源: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入围项目出炉,泰顺双革元代龙泉窑遗址名列其中。据了解,12月17日-18日,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在杭州举行。此次省内各考古机构推荐了21个考古发掘项目进行现场汇报,接受专家点评,最终将评选出2022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泰顺双革窑址总平面 上为北.jpg

泰顺双革窑址总平面 上为北


双革窑址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百丈镇,地处飞云江上游窑背窑址群及仓楼墩窑址群之间,东距珊溪水库约500米。2022年,为配合泰顺司筱线公路改建项目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元代晚期的龙泉系瓷窑址,产品以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瓷器。


双革窑址出土“辛丑”纪年凤尾瓶.jpg

双革窑址出土“辛丑”纪年凤尾瓶

双革窑址出土瓷灯.jpg

双革窑址出土瓷灯


本次发掘揭露出具有打破关系的龙窑炉2座、窑前(Y1)工作区1处、辘轳坑1处、淘泥池1处;窑业废品堆积2处。两处窑炉依山坡而建,头东尾西,结构均为分室龙窑。Y2仅见部分窑身,残长7.77米,窑室进深4.3米,窑头方向56°。窑头已毁,窑尾被Y1叠压,未完全清理。Y1保存相对较好。窑头、窑身、窑尾、窑门、隔墙、护墙等结构清晰可见。窑头方向65°,斜长28.11米,坡度10-13°。窑炉前后共分10室,内设隔墙9道,窑室进深2.2-3.2米。隔墙用窑砖顺向错缝平砌,底部以圆柱状支烧具支撑,形成烟火孔。窑壁用窑砖和M型匣钵混筑,顶部为砖砌结构。窑头两侧用匣钵砌筑半月形挡墙;后部及窑尾用块状瓷石垒筑墙体。初步推测为窑炉加固保温及堆柴烘干的附属设施。窑门均置于窑炉南(右)侧。一室一门,共10门。除东1门外,其余窑门均开于各室东南角,紧邻隔墙,宽约0.5-0.6米。排烟室由窑尾墙体和瓷石护墙构成,尾墙下支烧柱形成排烟通道。装烧方式以明火叠烧为主,器物以泥点间隔,置于圆柱状支烧具上。产品以龙泉系青釉瓷为主,兼烧黑、酱釉瓷。器型基本为日用器。青釉产品以碗、盘、双鱼洗、碟为多,也有少量杯、盏、灯;黑釉器可见碗、盏、碟、盘、壶,有较多酱黑釉粗瓷罐;还发现少量素胎擂钵、单把带流壶。


双革窑址T0303①北斜坡装烧样本.jpg双革窑址T0303①北斜坡装烧样本


北侧堆积区第③层发现一件青釉凤尾尊,通高0.7米,肩部有“辛丑”纪年。结合共出器物特征,初步定为1361年,属元末。根据“南无地藏王菩萨”等四组文字推测,当为寺院定烧器。


双革窑址T303③层出土装烧标本1.jpg双革窑址T303③层出土装烧标本


元代中期以后,随着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达,市场需求的扩大。龙泉窑产区由中心烧造区逐渐向周边扩张。温州地区永嘉、文成、泰顺、苍南也开始设窑烧造。本次发掘揭示了龙泉系青瓷产业向泰顺地区扩张、龙泉系泰顺类型发展定型、产品主供外销的窑业现象。

双革窑址采用分室龙窑技术,兼烧黑釉盏、碟等类型产品,又明显受到福建地区影响,为不同窑系窑业生产技术在这一地区的扩散、融合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