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博物馆潘罗敏关于龙湾古建筑构件展展陈论文在韩国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 ||||
|
||||
在2022“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的大背景下,龙湾博物馆(文保所)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潘罗敏的论文《温州龙湾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策展实践探讨》(Curatorial Practice Study of Traditional House Building Components Exhibition in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发表于韩国核心期刊KCI登载集《国际先进文化技术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ulture Technology)。 该论文以“温州龙湾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展”为例,从展览背景、展览空间设计、展览形式设计、展览情感和观众体验等方面来探讨和研究建筑构件的策展方式。 潘罗敏在论文中做了如下总结: 此次展览从社会热点出发,通过长达三年的展品准备,策展时灵活运用展厅和内容编排,通过现场体验让观众进入“沉浸式”的乡愁记忆。民居建筑构件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构件的收集、清洗、整理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策展人则需要具备良好的古建筑知识、策展常识和团队管理能力。龙湾博物馆作为区级博物馆能在温州市龙湾区城中村改造的历史潮流中抓住机遇,留存温州龙湾的民居建筑记忆实属难得。 笔者作为龙湾区博物馆理事会一员,见证了“温州龙湾区传统民居建筑构件展”工作人员的台前幕后的艰辛。在城市建设发展大浪潮中,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及其构件,就是传承地方建筑文脉,展现地方自然与人文精神。此次展览也为今后的同类展览提供一个系统的参考。 潘罗敏简介 潘罗敏,男,中共党员,博士,1981年出生于浙江温州,西安美术学院学士、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硕士、韩国南首尔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南昌工学院传媒设计学院、韩国南首尔大学外籍教授,兼职温州市龙湾区慈善总会潘罗敏艺术工作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孤独症研究中心指导教师等。 多年来,潘罗敏的作品被国内外15家艺术机构收藏,先后举办了10次个人展览,策划了20余场展览。他的艺术创作风格独特,手法多样化,涉及当代油画、数码版画、丝网版画、装置、行为计划、大地艺术,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藏家的青睐。 2015年底,潘罗敏开始计划为自闭症儿童开设艺术培训公益班,首次把艺术和慈善结合在一起;2016年龙湾区慈善总会发文成立龙湾区慈善总会潘罗敏艺术工作室(简称:潘罗敏慈善艺术工作室),6年里长期坚持“艺术+慈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