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苍南“一碗肉燕”走出深巷 非遗传承奔赴共富
时间:2022-08-03 10:42:18 来源:苍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阅读量:

成品的矾山肉燕


“老板,肉燕来一碗。谢谢哦。”“好香呀,这个什么东西做的?”“给我来两包。”……为唐公肉燕摊位前消费者络绎不绝。近日,为唐公肉燕应邀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年年夏日·浙味荟萃”2022年暑期浙江美食季活动,生意红火,并喜获浙菜美食名点名小吃金奖。肉燕,为苍南县矾山镇特色小吃,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镇有650多年明矾采炼史,鼎盛时期有矿工3000多人,矿工采矿艰辛,喜欢吃肉燕来犒劳自己,肉燕“以肉做皮、以肉为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算是珍馐。上世纪90年代以后,矾矿陷入衰败,但肉燕的做法却传承下来,近几年来,随着肉燕制作行业的不断发展,肉燕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矾山肉燕不仅走进了各大超市零售柜台,还通过开设连锁店等方式走向温州市其他县市区及云南等省外地区,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目前,矾山镇各大肉燕企业纷纷开通线上销售,通过先进物流网络,把肉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高达1.5亿元。


传承人朱师勤在制作肉燕


传承百年技艺,带动乡村振兴。因以肉做皮,以肉为馅,形似飞燕而得名。矾山肉燕皮薄馅大、肉鲜味美、入嘴顺滑、嚼后劲道,其关键在于燕皮,核心在于“打”,一张燕皮的成型需经过2个多小时的反复捶打,并通过肉温的变化控制力度和节奏,要求有丰富的打燕经验和技巧,无法用机器替代,只能采用手工制作,这种“独门绝技”主要通过师徒、父子之间传承。今年50多岁的朱师勤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矾山肉燕制作技艺”传承人,从13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朱为唐学做肉燕。为让百年工艺发扬光大,朱师勤与相关政府部门、学校联合成立矾都肉燕培训机构,通过校企战略合作等方式开展肉燕技艺培训,帮扶学员就业创业,储备非遗传承人才。截至目前,培训班共培养200多名肉燕实用人才,近半学员在全国各地就业创业。他们靠着这门手艺发家致富的同时,也让矾山肉燕享誉大江南北。同时,像为唐公肉燕这样的企业以点对点的方式,与当地农户签订食材种养保护价统购协议,有力带动了周边山区的旱藕种植与生猪养殖,增加农户收入。矾山肉燕,如今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苍南职业中专学生参观矾山肉燕传承基地

为唐公肉燕参加省非遗薪传传统美食展评活动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新模式。“非遗+产学研”融合,助推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促进城乡、跨区域协调发展。苍南县政府将矾山肉燕产业融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依托矾山乡村振兴示范带丰富的自然景观、矿山遗迹,全方位、多领域打通时空和产业壁垒,推进肉燕活态化展示宣传,打造文旅IP与非遗智慧景区建设,加强非遗互动体验与非遗活态传承保护,提升非遗传承转化的多样性,促进非遗文旅成果有机循环。苍南县政府推进肉燕产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非遗+乡村振兴”、“非遗+非遗主题小镇”、“非遗+文化街区”等多元融合新业态,建成了肉燕制作技艺展示、体验、研发、销售等于一体的传承基地、体验基地和产业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例如矾山福德湾景区内有在原址上重新装修开放经营的为唐公肉燕店和肉燕制作技艺体验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游客品尝和体验肉燕制作的重要场所,每年接待游客和研学活动不少于2000人次。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