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活”在当下
时间:2022-08-03 17:25:03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程潇潇 字号:[ ] 阅读量:

作为“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城市,目前我市已创建示范点122个,260多位传承人入驻,开展活动近2万场,已惠及百万以上群众。

瓯越文化源远流长,那些凝聚温州先民智慧与审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时空,让我们在咫尺间感受浩渺历史与文化魅力。如何让古老非遗焕发生命力?答案是让非遗融入当下生活。

8月3日至5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温州开展“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全国“非遗在社区”八个试点城市所在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人员参会,共同交流探讨“非遗在社区”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非遗在社区”的模式和路径。


在永嘉瓯忆瓯窑烧制技艺传承基地,学生在体验瓯窑制作。杨冰杰摄


温州,是全国八个“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温州市在鹿城区率先开展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温州市已创建了122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26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驻,开展各类活动近2万场,已惠及百万以上群众文化生活。


温州非遗百家坊(南戏)揭牌。杨冰杰摄.


温州“非遗在社区”工作,让非遗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到被关注,被喜爱,再到被传承、转化和传播,走出一条生动实践之路。

非遗新空间花开咫尺

近日,广大温州市民又多了乐享非遗文化的新去处,温州市第二批15家“瓯越非遗百家坊”集中开放。这新一批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有体现温州文化特色的南戏、瓯窑、温州鼓词,也有体现温州“百工”特色的造纸技艺、米塑、蓝夹缬,还有富有区域特色的永嘉麦饼、畲族剪纸、平阳黄汤等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高公博木雕作品《一带一路》。杨冰杰摄


“瓯越非遗百家坊”是我市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打造的“温州样本”,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优选百个以上非遗项目,在百个以上社区入驻百名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万场以上活动。


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民俗文化龙灯盛会。杨冰杰摄


目前,已有30家“瓯越非遗百家坊”在全市多点开花,这些以非遗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各有各的特色,让非遗在百姓近旁盛放。其中,有凭借温州“戏曲故里”的底蕴,用好永昆、瓯剧等15个省级以上地方传统戏曲项目,打造的系列社区戏曲大舞台;有凭借南宋三大医派之一——“永嘉医派”的品牌优势,打造南塘中医药一条街;凭借“中国龙舟名城”和第19届亚运龙舟赛举办地资源优势,打造瓯海龙舟文化公园;凭借去年举办“全国曲艺展演周”的时机,完善社区词场建设.....一年多来,“非遗百家坊”融入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文化驿站、“共享社·幸福里”等公共服务空间,营造出温州非遗的新生态。 


平阳县昆阳镇鸣山村非遗活动。杨冰杰摄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非遗生态圈,我市还深入实施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设,根据不同院校的不同特点,分别在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置了非遗专业9个、非遗资源课程21个、非遗实践基地27个等,出版非遗专业教材30余本,并与教育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让非遗更多地走入年轻人的视野。

让老非遗产出新“富矿”

温州是非遗大市。目前,温州市共有人类非遗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项、国家级传承人37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省级传承人230位,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9项、市级传承人933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丰富,全国罕见。


温州南戏博物馆里上演青春版《高机与吴三春》杨冰杰摄


这些历史瑰宝中,也蕴含着无限的经济价值。深挖非遗“富矿”,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同时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我市“非遗在社区”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平阳县鸣山村,非遗技艺体验串联非遗美食,让非遗融入景区,全年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平阳黄汤茶制作传承人以茶园种植+非遗民宿的模式,让非遗融入农业园区,带动少数民族居民就业,实现户均收入增加2.6万元;乐清下山头村以铁皮石斛为核心,打造铁定溜溜田园综合体,实现旅游年收入6000余万元。2021年,铁枫堂生态石斛有限公司因带动当地就业,实现共同富裕,产值达40多亿,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随着我市“非遗在社区”工作的深入,非遗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展现出更加广阔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非遗之舟载中国故事远航

随着“非遗在社区”工作的普及,也让更多学习、工作、生活在温州外国友人接触到温州非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老外”成了温州非遗的传播大使,纷纷迫不及待要将这份美好传递出去,与世界分享。


在平阳县鸣山村,非遗融入景区,构成一幅美丽新风景


居住在温州瑞安的唐云女士,是一位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大利人,去年,她通过深入社区调研写出了《发现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因此收到了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的感谢信。以她为主角的《当代女马可波罗的瑞安假日》视频还获得2021年“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特等奖。2020年,也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历史学家巴赫默,以温州非遗为主题,拍摄了《守一份匠心,多一份传承》视频,此作品获2021年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国家外文局主办的“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一等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今年7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专题播出以俄罗斯桑德拉、塔吉克斯坦阿珂莫在温州社区学非遗为主要内容的《我在温州学非遗》纪录片,又如去年以来我市专门组织拍摄以外籍人士体验“非遗在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视频“让世界看见温州非遗”……海上风来,非遗之舟也载着温州故事、中国故事,扬帆远航。

据悉,当前,我市“非遗在社区”工作已被列为温州市年度重点工作和十四五“百项文化工程”之一。今年是“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接下来,温州非遗保护工作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共建共享共富有”的理念,深化普及工作、打响非遗品牌、拓展转化渠道,积极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保护。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