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要闻
“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京津冀活动圆满收官
时间:2023-11-15 10:13:19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程潇潇 叶锋 字号:[ ] 阅读量:

戏曲史经典再现,九百年风雅传承。

继今年8月走进上海之后,“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于11月10日至13日走进京津冀,带去一台融汇南北戏韵的戏曲专场演出、一部极具温州地方特色的瓯剧《张协状元》、四场极具“含金量”的戏曲分享会,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南戏独特魅力,破解南戏900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密码。

以戏为媒,声传万里。声高传远的动人南曲中,跃动的是文化振兴的铿锵音符,流淌的是南戏故里诚挚温热的赤子情怀。


640.jpg


南曲瓯韵,唱时代新声

南戏,中国“百戏之祖”。南戏之美,脱胎于温州独特的山水人文,以极具生命力的语言,高叹低吟,诉尽百态世相。

贯穿中国戏曲史的南戏,在温州一唱900年,更哺育着中国戏曲形成百花竞艳的繁荣局面,是一张极具温州辨识度的宋韵文化金名片。


640 (1).jpg


从“南戏故里”出发,今年温州启动了有史以来最为声势浩大的南戏文化巡演活动——“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首站走进上海,第二站走进京津冀,还将南下走向粤港澳等地,持续开展戏曲走亲、经典剧目巡演等活动,不断擦亮温州“南戏故里”文化金名片,向世界讲好温州故事。

11月10日晚,“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京津冀专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拉开帷幕。这台精心排演的精彩好戏,汇聚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代表,共赴戏曲溯源之旅、文化交流之约,体现了当今中国戏曲的最高水平。


640 (2).jpg


一台瓯曲盛宴,连接古今,吟诵宋韵瓯风。

此次专场演出不仅熔温州鼓词、民歌、木偶戏、瓯剧多种本地曲调于一炉,展现千年塘河孕育的多彩文化,更将中国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以及“中华第一戏”《张协状元》华彩选段呈于一堂,越剧、永昆、瓯剧各彰其美,尽展原汁原味的南戏风貌。

“南戏、秦腔,一南一北,实则同为一脉,气韵相连。此次能与众多南方优秀戏曲艺术家同台,切磋南北技艺,荣幸之至。”正如秦腔名家齐爱云所言,“戏从温州来”的夜晚,戏迷观众们看到,瓯剧、越剧、永昆、京剧、河北梆子、曲剧、评剧、温州鼓词、温州民歌、木偶戏等多种戏曲艺术形式,同台绽放。

一台戏曲文化大赏,融汇南北戏韵,满盈时代芬芳,透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文化窗口”,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一站式”观览中华戏曲百态新韵。


640 (3).jpg


守正创新,续南戏经典

11月12日晚,“中国第一戏”《张协状元》在国家大剧院开演,六位主演,各饰多角,撑起一台戏。本该是悲戚负心故事的《张协状元》,因瓯剧的演绎带给观众别样感受:嬉笑怒骂中展现人性和伦理,诙谐台词中寓是非褒贬,时不时穿插一句温州方言,让现场观众忍俊不禁,引发阵阵掌声。

古老瓯剧,风韵独具。这也是温州独有特色剧种瓯剧首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专家评价,这部作品是温州人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有益探索和具体成果,体现了中国戏曲人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640 (5).jpg


“宋韵流千载,瓯风传一脉”。800多年前,创编《张协状元》的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们“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体现了艺术创作的雄心。时至今日,南戏故里的戏曲人身怀赤子之心,勇担时代使命,尽心尽力、用心用情,悉心擦拭温州的文化明珠。

这些年来,为打响“南戏故里”文化品牌,温州持续开展“南戏新编工程”,同时积极创排《兰小草》《风乍起》《柳市故事》《霞光》等当代戏曲新作,举办“戏曲寻根”“宋韵文化会市”等品牌活动与赛事,推出全国首个戏曲生活市集“九山书会·大宋戏仓”,不断挖掘南戏中的温州地名元素,设置南戏文化标识,做好永嘉昆曲、瑞安高腔、瓯剧、和调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和传承,弘扬温州的戏曲文化。


640 (6).jpg


《琵琶记》《张协状元》《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上赫赫有名的经典之作,历经数百年,仍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令人感动不已。

这种“活态传承”,正是得益于持续20年的“南戏新编工程”。而温州在戏曲领域守正创新的一系列有益实践,也为探索如何在传承和发展中保持中华传统艺术的精髓和神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提供了有利参考。

此次“戏从温州来”2023南戏经典文化周走进京津冀,除了剧场演出,温州籍戏曲专家池浚、黄燕舞、徐律、方汝将还分别在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正乙祠戏楼举办了四场分享会,引领观众走进南戏故里,认识南戏,爱上南戏。


640 (4).jpg


合力致远,兴文化梦想

最美是乡音,最浓是乡情。此次南戏经典文化周京津冀之行,也是一次乡音和鸣、合力致远的文化旅程。

当今京津冀的经济文化大舞台上,活跃着庞大的温商群体,也活跃着大批文化艺术领域的优秀乡贤,53万在此创业生活的温州人,成为温州与京津冀之间的情感纽带。此次活动,同样得到了京津冀三地温州商会的全力支持,不少温籍在外艺术家——姜嘉锵、瞿弦和、谷好好、陈忠康、山翀、陶慧敏、黄依群、李砚、陈经、章乐斌、池浚、白雪、张晓灵、夏理斌、陈朵朵、潘小芬等均热情参与其中,怀揣拳拳赤子心,合力托举故乡在新时代的戏曲文化梦想。


640 (7).jpg


得知家乡的文化动向,京津冀三地企业家们主动援手,鼎力相助——他们成立专班,对接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后勤接待工作,还纷纷组团来国家大剧院看演出,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

“此次京津冀温商共聚国家大剧院,将我们紧紧联结在一起!”北京温州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道在观看演出后深情道,共同观看一场来自家乡的演出,是一种情感的凝聚,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提升。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杰出乡贤谷好好积极为“戏从温州来”系列活动出谋划策,极力助推活动圆满完成、出彩出圈。在她的牵桥搭线下,上海白玉兰奖艺术团、上海昆剧团还曾于今年下半年在温州举办“玉兰花开 戏聚九山”演出、携全本《牡丹亭》在温州大剧院上演,通过加深两地戏曲交流互鉴,力促当代戏曲交融创新。


640 (8).jpg


“温州的文化雨露滋养了每一位从温州走出去的文艺家,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以身为温州人而骄傲。”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献演舞剧《英雄儿女》选段后表白内心:“站在‘戏从温州来’的舞台上,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南戏、宣传温州,我为能够贡献微薄之力而感到无比自豪。”

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池浚心系家乡温州文化事业发展。活动期间,他在中国戏曲学院和正乙祠戏楼分别主讲、主持了两场戏曲分享会,发挥专业特长,增进大众对温州戏曲文化的认知。


640 (9).jpg


温州本土院团及艺术家同样不遗余力——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温州市越剧院、永嘉昆剧团、平阳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纷纷派出“精兵强将”,参与演出,做好后勤;陈忠达、方汝将、蔡晓秋、黄燕舞、郑曼莉、邵梦岚、胡曼曼、南显娟、金海雷、吴鑫、叶媛媛、胡涛、翁翔、周飞、毛显造、麻建山等老中青艺术家倾情演绎拿手好戏,“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呈现了一台乡情满溢的文化盛宴。


640 (10).jpg


温州人、温州戏、温州情,“戏从温州来”活动就像温州人共同筑码头、闯天下一样,推动温州文化走向世界,展示“千年商港、幸福温州”的别样精彩。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