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22/2008-0021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生成日期 2008-03-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2006年文物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8-03-19 14:33:25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文物[2007]1号

温 州 市 文 物 局

关于印发《温州市二○○六年文物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现将《温州市二○○六年文物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一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文物   工作总结   通知

  抄:省文物局、各有关文博单位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室              2007年1月23日印发

温州市二○○六年文物工作总结

  2006年是文博事业“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文物工作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加强文物的示范利用和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文物宣传工作有新载体

  全市文物系统认真组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这二个纲领性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最大限度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结合工作实际,努力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全面提升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处理好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的关系,积极引导群众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5月18日,结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与青少年”这一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免费为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开放和服务,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使他们在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的趣味。

  今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我市各级组织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紧紧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活动主题,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活动期间,我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副市长钱成良作了活动动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瓯海、龙湾、乐清、瑞安、泰顺、平阳等地四套班子成员也纷纷出席当地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市局利用舞台车在世纪广场举办了庆祝“文化遗产日”文艺晚会。全市在城区中心、乡镇主要街道、文保单位等处悬挂了近2000条宣传横幅,利用各级政府与重要居民社区宣传栏张贴了文化遗产日宣传挂图,并向各有关部门和市民发放了近13000本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册。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及文保单位当天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各地还纷纷举办“历史文化遗产图片展”在广场、社区、乡镇巡回展出宣传,并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知识现场咨询、鉴宝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搭建了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平台,扩大了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特别是激发了青少年热爱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达到了社会关注、隆重热烈、平安运作的目的。

  二、文保维修工作有新进展

  1、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健全。为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力度,瑞安市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乐清市召开了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会议,完成乐清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南阁文物保护站的挂牌工作。平阳县成立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顺溪文物保护管理所,并请示县政府成立平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2、文物保护政策纷纷出台。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各地纷纷出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给文物保护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瓯海区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和《瓯海区地下文物管理办法》;平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平阳县古民居保护暂行办法》,拟订《平阳县文物保护点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瑞安市出台了《瑞安市市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

  3、文物资源逐步提升晋级。近年来,我市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更是成果丰硕。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永嘉芙蓉村古建筑群、乐清高氏家族墓地、平阳顺溪古建筑群、瑞安圣井山石殿及利济医学堂旧址、泰顺廊桥及仕水矴步、苍南赤溪五洞桥及蒲壮所城归并项目——壮士所城白湾堡等九处文保单位名列其中,至此我市国保单位也由原来的7处增加到15处。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了布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名单,我市瓯海区水碓坑·黄坑、瑞安市林垟、永嘉县屿北、苍南县碗窑、苍南县金乡、泰顺县百福岩·塔头底等六处古村落榜上有名。12月,市人民政府公布平阳县青街畲族乡、文成县南田镇等13处为“温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瓯海区公布了潘桥、黄山宫等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成县公布了第四批文保点。平阳县完成了第九批县保和第四批文保点公布的前期准备工作。

  4、文保维修工作不断规范。各地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已落实维修经费且维修方案已得到批复的各级文保单位进行维修,包括瓯海四连碓造纸作坊、永嘉芙蓉古村落、花坦梅氏大屋、平阳陈氏民居、泰顺廊桥、乐清大乌石雷公殿、苍南张琴墓、蒲壮所城、文成谢林大宅院、洞头妈祖宫、龙湾张璁祖祠等。市本级对叶适墓、八角井、谷宅、江心屿东塔等文保单位进行了维修,并对铁栏井、东瓯王庙门台、天后宫、澄鲜阁、文天祥祠、浩然楼、朱自清旧居、新四军驻温通讯处等文保单位进行了局部修缮与清理。

  5、保护规划编制不断加强。各地认真做好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市局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编制了浙南石棚墓群保护规划,平阳编制了顺溪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均通过了省文物局专家组的初审;加大、规范各级文保单位尤其是省保以上的维修方案和保护规划的编制,如:泰顺廊桥、瓯海三垟周宅、瑞安垟坑石塔、龙湾国安寺石塔、文成谢林大宅院、永嘉芙蓉古村落、乐清高氏家族墓地、苍南矾矿遗址、平阳会文书院、洞头沙角天后宫等。市本级积极配合旧城改建指挥部做好康乐坊、公安路、鼓楼街等历史街区的整治工作。

  三、文物基础工作有新突破

  1、认真做好各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各县(市、区)按规定要求及时划定第五批省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并报省政府审批。市本级完成了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并完成标志碑的树立。瓯海、龙湾两区也完成了全区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建控地带的划定工作,现已报当地政府审定。

  2、保护先行,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开展考古发掘及文物调查工作。配合省考古所做好温福铁路、诸永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甬台温铁路等工程温州段沿线的考古调查、发掘和西周土墩墓出土文物的资料整理工作,着重做好双屿卧旗山遗址和墓葬群、永嘉启灶窑址及龙下窑址、乐清白象大坟庵墓葬及窑址的清理发掘工作。市文保考古所还完成了对鹿城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调查工作,并协助做好瓯海西山东路六朝墓、瓯海金竹六朝墓、乐清蒲歧侯氏家族墓地的清理。平阳县文物馆在配合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测绘宝胜寺双塔时,在东西两塔的3至5层壁龛中整理出17尊珍贵的宋代泥塑坐佛,为该县宋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县(市、区)还认真组织开展古民居、古村落、古道、古文化遗址等调查工作,对新发现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及时做好记录,为即将开始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做好准备工作。

  3、“四有”工作跃上新台阶。根据省局的工作安排,全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一至三批省级文保单位的“四有”资料整理工作,同时启动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和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的“四有”资料整理工作。市本级完成了省级文保单位正和堂窑址、叶适墓、文天祥祠和市级文保单位戚宅、东瓯王墓、扈屿桥、南雅桥、万里桥的“四有”资料整理;并与第五批市保单位使用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72份,树立第五批市保单位标志碑18块。泰顺县完成了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标志碑的树立工作,新立标志碑24块。瑞安市文物馆因“四有”工作档案完成质量高,被省局评为“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工作先进集体”,该馆王进同志也被评为“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工作先进个人”。

  4、文物资源不断得到合理利用。在保证文物安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扩大文保单位的合理利用,如举办民间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市本级完成朱自清旧居的陈列布展,11月24日对外开放,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王蒙,朱自清儿子朱闰生参加开幕式并为朱自清纪念馆开馆揭幕。瓯海区完成黄淮纪念馆和中共浙南一大纪念馆陈列方案的策划。平阳县拟订了通福门和会文书院的陈列展览设计方案。瑞安市对国保单位利济医学堂旧址的陈列进行了改造,以更现代的、更新的展览风格向广大公众展示。

  四、博物馆事业呈现新面貌

  我市各级博物馆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陈列展示水平,积极发挥博物馆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各项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博物馆充分发挥硬件设施,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把展览做大、做精、做活,向广大社会公众全面展示文化精品。温州博物馆全年共举办《成吉思汗——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大展》、《青田石雕全国巡回展》、《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等12场各具特色的展览,讲解70余场,接待观众20万人次(包括免费接待观众15万人次),其中接待学校及社会团体100 多个,接待外宾230人次,接待国家、省、市各级领导70余人次。瑞安市文物馆共举办了《近代瑞安书画家作品展》、《温州反腐倡廉图片展》等8个展览活动,接待观众近3万人次。通过一系列具有影响的展览和活动,大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贡献。

  文物库藏总量是衡量博物馆研究、保管、征集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民俗、革命文物的征集,不断拓展文物藏品的征集范围。随着温州博物馆社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慕名而来的各种捐献活动也逐年增多,2006年该馆共征集各类文物1042件(其中包括寓居上海旅港温籍同胞王国桢先生第四次捐献书画38件、王荣年子女捐献王荣年家书及书法196件、温州市民林兆芬捐献京剧界书画31件、龙湾邵氏家族捐献明代金银器20件、苍南信澈法师捐献毛泽东像章及古籍726件),征集的重要文物有清光绪温州海防营汛图、德化窑弥勒佛像等;接收了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移交的文物295件(其中钱币284枚);修复碑帖38件,20余件书画和部分宋代漆器正在修复中。瑞安市文物馆征集字画、陶瓷类文物达20余件。

  根据省文物局的工作部署,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市馆藏珍贵文物(三级品以上)的建档和馆藏文物藏品总账的登记,顺利地通过了省局的验收,市文物局因组织工作出色,在全省验收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并被省局评为馆藏文物建档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温州市博物馆谢作拳同志也被评为“浙江省藏品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市文物鉴定小组发挥专家的特长,组织对乐清、瑞安、瓯海、永嘉等地的馆藏文物进行三级文物定级,共96件。积极配合省文物局做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温州博物馆完成全部1266件馆藏珍贵文物的建档工作。瑞安市全面启动馆藏文物的制卡工作,逐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藏品管理制度。

  五、文物安全工作有新举措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在公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全市文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紧紧围绕“创安”工作这个中心,以维护单位内部稳定安全为目标,以健全文博单位安全防范机制为重点,切实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文物的万无一失。

  认真组织各项文物安全检查。6月,开展了全市古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各文博单位采取有力措施排查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消防器材失效、电线老化等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同时,加大古民居类文保单位的电线整治工作,市本级完成了戚宅、岳宅两处文保单位的电线整治。7-8月,市局和公安局一起对全市文博风险单位进行了安全抽查,重点抽查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瓯海文博馆库房、苍南文物馆库房等文博风险单位,及时下发整改意见,并督促他们限期进行整改。瓯海文博馆已根据整改意见将该馆全部馆藏文物搬运到温州博物馆文物库房暂时保管,苍南文物馆也完成了文物库房扩建和技防改建工程;平阳完成了技防的模改数工作。经各方努力,我市文物的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今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在苍南县马站镇登陆,我市苍南、泰顺两县文物遭受了巨大损失,其中苍南县有20多处文保单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30万元;泰顺县19处文保单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10万元。台风登陆期间全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抗台精神,坚守在抗台第一线。台风过后受灾县文物部门及时采取措施抗灾自救,对损失不大的文保单位进行修复,并积极寻求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业余文保员是文物部门的基层宣传员、情报信息员和义务消防员,我们通过文保员换证工作不断调整、充实业余文保员队伍,逐步形成县(市、区)、乡镇(街道)、村三级文物保护体系。今年,我市有11名业余文保员荣获“浙江省优秀业余文保员”称号,受到了省文物局的表彰。各县(市、区)也纷纷召开业余文保员座谈会,表彰了一批优秀业余文保员。瓯海、乐清、瑞安和市文保考古所等单位还组织文保员赴外地参观考察,开拓他们的视野,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业余文物保护网络始终处在健康发展、运转自如的状态。

  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全市各级文物部门积极向当地政府要求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队伍,争取编制、人员、职能早日到位;截至目前,我市洞头、文成等地文物行政执法大队已挂牌成立。不断完善文物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行政执法主体,规范执法程序,界定执法权限,分解执法责任,制定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相关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市文化行政执法支队积极协助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处理东瓯王墓侧取土事件和正和堂窑址保护范围内违法建筑事件,责令当事人恢复原貌。洞头县文保所和文物行政执法大队配合默契,今年共追缴、征集3批2005件文物,其中包括在北岙镇追缴元龙泉窑模印菊花纹青釉碟4件珍贵文物、在半屏海滩上采集唐“开元通宝”钱币2000枚、在大门观音礁村追缴出土的宋韩瓶1只。

  六、文博队伍素质有新提高

  加强文博干部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选派干部参加省局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市文物局于4月在瓯海举办了为期5天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主的“馆藏文物建档制卡”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更新观念,开拓视野,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文物工作管理经验,市局于9月组织部分文物业务骨干赴云南昆明、大理、丽江学习考察。全市各文博单位也频繁来往,互相学习取经,构建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

  各地重视文物信息资料的综合利用,积极鼓励文博干部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研究,努力使文物资料成果化、文物干部专业化。温州博物馆全年研究硕果累累,该馆出版了王国桢、王维新捐献书画专集2套;伍显军、谢作拳合作整理的《杨青集》(温州古代文献丛书系列之一)出版;高启新与人合作撰写的《温州密码》1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7篇,并在温州日报、温州晚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各类文章40余篇。乐清市文物馆编辑出版了《乐清文物》。平阳文物馆编写的《平阳文物图录》出版。瑞安市文物馆和该市政协文史委联合编辑的《陈雪薇捐赠国画作品集》出版发行,《瑞安历史人物传略》一书已交出版社审稿,并启动《古本琵琶记汇编》编纂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市文物战线屡获殊荣,捷报频传。瑞安市由于近年来文物工作成绩突出,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温州博物馆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展览创新奖,并被省综治委评为省级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洞头县文物监察大队荣获“2006年度全省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平阳县文物馆馆长蔡昌振、瑞安市文物馆副馆长陈钦益因长期在文物战线上辛勤工作、成绩突出,被省文化厅、文物局授予“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平阳县文物馆陈余良同志被授予“全省文物系统优秀通讯员”。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