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工作基本回顾
200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省等上级旅游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1422.47万人次。同比增长33.0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1.3254万人次,同比增长23.79;创汇9096.71万美元,同比增长28.2%;旅游综合收入128.69亿元,同比增长32.71%,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
一是旅游宣传促销成效显著。首先是搞好境外促销。1月份,参加港澳浙江周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在香港《文汇报》展示温州旅游产品。参加了省旅游局组织的台湾市场宣传,落实宣传经费10万元。随省旅游局组团赴欧洲宣传促销。制作了中英文对照的对外宣传资料1万份。编印出版了《温州旅游交通地图》20万份。其次是搞好媒体宣传。在全国政协会议专刊上宣传温州旅游整体形象。在天津电视台免费播发4集×15分钟/集“时尚温州、山水温州、文化温州、活力温州”专题片。第三是积极组织参加旅游促销与区域合作。组织全市100余人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发放资料70余万份,获得最佳组织奖。组织参加上海旅游博览会。组织赴福建泉州、宁德、福州三市温州旅游宣传推介会。配合市政府旅游考察团在成都市举办大型旅游宣传推介会。积极参与浙东南五市旅游区域合作,并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24日举办了浙南闽东旅游产品研讨会。帮助平阳县开展“红色旅游”各项工作。随省旅游局组团赴重庆、成都宣传促销。第四是组织与接待外地来温促销旅游。组织广东部分旅行社代表来温踩线,再推“活力浙东南”。接待外地来温举办旅游推介会共20余批次及宁波旅游洽谈会促销团。接待2批日本旅行商、航空公司来温踩线。第五是狠抓旅游节庆活动。4月30日,平阳县举办了西湾海鲜美食节,5月份动物园第二届动物节、文成龙川乡名特优水果基地推出的“农家游”等活动引人入胜,温州博物馆推出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参观人数史无前例。9月23-10月7日,首届浙江山水旅游节暨第八届温州旅游节本次旅游节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市政府欢迎晚宴、开幕式暨《欢乐中国行——魅力温州》大型文艺晚会、彩车巡游、温州新拦街福、温州景观菜展示、温州品牌产品专题考察、温州精品线路踩线、温州旅游推介会和浙南闽东旅游产品研讨会等。各县(市、区)在旅游节期间推出的一系列配套活动,如鹿城区江心屿的金秋文化节,“洞头渔家乐”、“携手雁荡山麓,共谱和谐新篇”中日韩电视人金秋雁荡论剑、文成生态休闲旅游节、第六届楠溪江文化旅游节等。本届旅游节共邀请各地媒体、旅行社嘉宾及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共600余人,还有德国、意大利、伊朗等国驻上海领事馆官员、日本媒体记者采风团等。节庆期间,开幕式、彩车巡游、新拦街福及温州景观菜展示现场观者如潮,温州城市万人空巷。旅游节期间,还组织了福建、杭州、宁波、台州、江西南昌等地5个千人团来温观光旅游,以衬托节庆的气氛,将本次旅游节庆活动推向高潮。11月中旬举办了世界小姐温州城市巡游活动,主要有入城仪式、江心屿世界婚礼、世界小姐“美丽眼睛看雁荡”、世界小姐瑞安才艺决赛等活动。以上活动,在国际国内均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旅游规划发展全面推进。首先是抓好旅游规划编制评审。如期完成《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并先后通过专家组、市人大、政协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结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举办了由各县市区旅游局参加的规划培训班。完成总体规划近期十大旅游项目策划并在6月份省洽会上推出。组织雁荡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与鹿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招标评审工作。其次是抓好旅游统计工作。1月份召开年度旅游统计工作会议,3月2日召开年度旅游工作会议。6月份帮助省旅游局在温州召开“浙江省旅游卫星帐户项目方案研讨会”。切实抓好“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信息专报、市场秩序规范、投诉处理等工作。12月上旬完成了2005年度国际、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工作。再次是狠抓旅游项目与旅游点规范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大虎打火机、报喜鸟、奥康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提高了接待服务水平,完善了旅游线路;组织正泰、德力西、康奈、红蜻蜓等4家工业企业申报全国第二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并顺利通过省级初评;接受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检查。组织参加团省委、省旅游局联合推荐青少年红色之旅经典景区评选活动,温州共有3处入选。完成投资220万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雕塑、平阳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旅游联合体扶持、旅游专列(温州至徐州、柳州)开通等。10月中旬至11月初,组织各县(市、区)43人、90多个项目参加宁波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1月25日,总投资3000万元的洞头望海楼工程正式奠基,苍南县招商引资项目华玉山庄、海口游艇俱乐部等项目进展顺利。引进世界500强美国豪生管理集团,打造五星级酒店“万和豪生大酒店”。2月上旬,楠溪江游客服务中心、九丈甸园住宿区,瑞安寨寮溪九珠潭建成并对外开放,已于“五一”前如期开放。4月下旬,楠溪江丽水街旅游开发经营权出让给永嘉邮电旅游公司。文成先后建成日月度假村、国际、阳光假日、新凯悦大酒店等星级酒店,新增客房400余间,而56省道改建工程文成段的开通大大便利了游客的来往。龙湾区在“五一”之前改造了瑶溪风景区入口,完成了天柱景区游步道改造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分水关段于“五一”前夕正式通车,从温州到泰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20分钟,泰顺52省道全面贯通,泰顺境内“康庄工程”的全面建设和开通,从县城到各乡镇基本实现1小时交通圈,缩短了通往各景区的距离。1月底,组织评定小组完成8个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其中3A级5个(初评)、2A级2个和A级1个(终评),同时完成对评定已满2年的A级旅游区点进行全面复核。1月中旬,瑞安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家旅游局考核验收,2月份雁荡山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7月上旬,指导乐清市召开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的创优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帮助乐清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整理资料台账等。
三是旅游调研与旅游扶贫工作得到加强。就温州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全市旅游管理体制、雁荡山旅游管理体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就温州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旅游发展扶持性政策建议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3月30日下午,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在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德康,副市长徐育斐等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我局专题调研,并就今后旅游发展作出指示。5月28-6月3日,刘奇市长率政府旅游考察团赴海南三亚、广东东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成都市专题考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10月份,就雁荡山景区旅游管理体制问题,组织赴武夷山、新昌、诸暨等地考察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完成关于制约温州旅游业发展瓶颈因素及对策的调研,提出了制约旅游业瓶劲因素及对策研究、发展温州旅游业扶持政策建议。3月份,完成全市通景公路调研。7月份,配合省旅游局完成海洋旅游调研、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情况调研工作。8月份,完成各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对“农家乐”调研活动。完成《温州年鉴》旅游部分、《2005年浙江旅游年鉴》温州篇编写。组织编写“温州旅游丛书”(一套6本,共计1400万字、500幅图片,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印数3000册)。切实抓好旅游扶贫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139富民攻坚计划”,制定了《关于实施“139富民攻坚”旅游工作意见》,就加快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在资金、技术、宣传、培训、旅游区点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8月份,组织到接对挂钩扶贫单位泰顺县雅阳镇走访调研,了解情况,同时与9月份落实了12万元扶贫款。
四是黄金周假日旅游工作有条不紊。今年春节黄金周,是我市旅游业在旅游者接待人数与旅游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全市各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景区未雨绸缪,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领导重视、精力集中、制度落实、工作到位。在排除天气阴雨潮湿的不利因素影响下,2月9日至15日,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1.67万人次,同比增长33.74% ;全市旅游景区总收入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74%。“五一”七天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4.6万人次,同比增长3.35%;旅游总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6.94%。全市共接待旅游团队1462个,同比增长52.61%。红色旅游成为新亮点。今年“春节”、“五一”黄金周期间到平阳山门、凤卧,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文成刘英纪念馆,洞头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泰顺红军挺进师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激增,尤其是平阳山门、凤卧作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5月1日一天就接待游客7000余人次。“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前面有4次台风对旅游景区景观设施交通的严重影响,后有第19号台风“龙王”扰节,据统计,“十一”7天,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7.46万人次,同比增长3.85%;旅游总收入6.71亿元,同比增长3.87%。全市接待旅游团队849个,同增5.08%。
五是旅游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按照新版标准,指导饭店创星25家;新评星级饭店11家;重新评定星级饭店10家;3家进行升星评定,完成2家4星、1家5星饭店初评,并向省旅游局推荐。9月22日温州万豪商务大酒店被省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4星级酒店,使我市4星级酒店总数达到了9家;指导饭店创绿6家,通过4家。完成2004年度旅行社年检,88家旅行社通过年检,9家旅行社暂缓通过,不予通过的5家(其中注销4家);完成省属分公司年度地接指标考核,2家被警告;完成2004年度导游员年检,1013人通过。推广实施新版旅游合同;全部回收2003年非典期间退返给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本着“公开、公正、效率”原则,认真做好省旅游局旅行社许可分窗口有关工作。至11月9日,审批旅行社4家,注销旅行社2家;团签审批出境游4737人;办理导游证131个、景区(点)导游证89个。实施旅行社新合同,并会同工商部门监管、督查到位。举办2005年全市饭店业服务技能大赛、饭店景观菜展示。组织全市10家星级饭店19名选手参加省饭店业服务技能大赛,并获得10个单项奖、1个团体奖、1个组织奖,奖项列全省第二。积极动员旅游企业参加“青年文明号”岗位竞赛,通过2004年度复核10家,申报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岗位38家;积极配合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旅游相关工作。组织一次全市旅游行业满意度测评活动,评出10家最满意旅行社、6家最满意星级饭店。组织开展“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检查和联合检查,有效打击“黑社”、“黑车”和“野导”。今年以来,共检查景区(点)、火车站、机场、旅游车集散点15个(次),旅行社61家(次),导游员70人(次),查处违规导游员12名。2005年,我局共接到各类旅游投诉119件(其中96118转来92件、省旅游质监所转来2件),受理103件,与2004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目前已结案100件,结案率97.1%,对不诚信、违背承诺的旅行社按最高上限予以处罚,切实维护游客的正当合法权益。狠抓旅游安全生产。针对不同时期,分别开展两个黄金周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在旅游系统部署2005年度安全生产月、创文明安全星级饭店、开展火灾隐患排查、组织全市星级饭店消防演习、景区漂流企业整顿等方面工作。召开了全市旅游安全生产暨教育培训大会,通过省旅游局和市安委2004年度考核。分别同11个县(市、区)及直属企业签定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并组织对上年度安全生产进行考核。完成省旅游局下达各项培训指标,1到10月份14期培训班,共计培训人数2159人次,其中全市旅游乡镇长(旅游局长)培训班和旅游执法人员培训92人、饭店业务(含领班主管和饭店员工二门课程)培训323人、旅行社导游(含年检)培训1670人、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培训306人(报名参考434人)。组织参加省标技委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省标技委旅游商品购物点、省标技委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2005年度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50人)培训等。
二、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中国乡村游主题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旅游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的“四大工程”、“五个一工程”和“三个温州”建设的要求,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建设浙江旅游副中心城市、实现旅游经济强市为目标,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以饱满的热情、开拓进取的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全面推进旅游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2006年全年计划接待旅游者1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0亿元。旅游工作思路如下:
一、编制完善和实施旅游规划,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的规划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创新意识的旅游和规划。举规划为发展之纲,以规划明确项目,以资金开发项目,以管理盘活项目,以项目带动市场。
1、要认真抓好《温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温州市旅游交通发展规划》及各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和编制,各县(市、区)总体规划要在3月份前完成。完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快旅游区(点)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完善。各个规划要在拓展旅游功能、突出特色品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产品链接市场上下功夫,努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特色商务文化和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并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与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布局相衔接,旅游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及与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相配套、旅游开发项目质量提升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城镇美化等相协调,充分体现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溶入性,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发展和防止避免低小重复建设原则明确发展目标,确立战略布局和确保项目落地,为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要着力培育产业主体,引导和落实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旅游经营与旅游项目及产品开发建设。修改完善并出台温州市《关于加强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按照省旅游局的工作部署,重点培育2-3个旅游经济强县、11个旅游经济强镇,形成一批特色旅游村。
3、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经济的投入,各级政府在年度预算中要增加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旅游宣传促销等方面。
二、强化宣传促销,打响温州旅游品牌。利用传统的、创新的手段与方法,实施多方位、多手段的旅游宣传促销,进一步打响“时尚之都,山水温州”的城市旅游品牌。
1、要配合2006年中国乡村游,积极办好拟在9月份举办的第九届温州旅游节,节庆期间,积极推进和提高旅游地接量,争取组织更多的千人团来温参加节庆活动并启动新景点。各县(市、区)都要积极策划与之配套的节庆活动。切实办好“第二届温州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全国地市级媒体记者“温州风采”大赛等活动。组织参加2006年杭州休闲博览会,并将2006年杭州休闲博览会作为市场开发的一大重点,对温州展馆进行精心布置,为温州旅游与全国乃至世界旅游顺利接轨发挥“桥梁”与“窗口”作用,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2、要抓好市场拓展。重点抓好江西、湖北、北京、天津等新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3、要推进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活力浙东南”、浙南闽东八方联盟和温金丽衢旅游区域合作。巩固老牌旅游线路,继续推进商务旅游、海洋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三、切实落实旅游项目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要重点抓好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旅游标识、自驾车旅游线路景区内的接待设施建设。
1、要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旅游项目落实工作。在05年旅游项目招商指南基础上。编制2006年旅游投资项目库书(中英文版)。千方百计抓好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落实工作,要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重点、明确目标。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的设计、包装,土地及政府的落实紧抓与项目的落地工作,凡是全市范围内的旅游招商项目,市旅游局将全程介入,形成上下合力,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同时做好相关酒店投入建设及技术和服务工作。
2、要完善旅游交通和可进入性。要多方筹措资金,切实改善和增加通达全市旅游景区主干道与景区之间的旅游交通和旅游交通道路指向牌,提高温州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与可进入性的有效性。重点抓好雁楠、文泰、青腾等通景公路的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借洞头半岛工程开通交际,抓住机遇,把洞头旅游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快机场与口岸建设,联系有关部门研究开通温州至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地区)主要旅游客源城市的航班。
3、要完善服务接待和配合设施。合理规划和大力建设一批休闲度假酒店,加快旅游星级饭店评定、景区旅游接待酒店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建设。加快我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重点是:在提升城市特色化、人性化和国际化水平上有新突破;县城旅游经济新突破;突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红色旅游和工农业旅游;在区域联动整合资源优势上取的新突破;在完善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上有新突破。不断提高我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暨旅游目的地的水平。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水平,计划新评星级饭店5家,重新评定13家,推进5个以上四星、五星酒店建设项目的落实;逐步推广社会酒家星级评定工作,积极扶持有条件的酒店上星;完善绿色饭店后续管理,指导并通过绿色饭店认证4家。启动与建设瓯江旅游度假区、温州旅游购物中心(一期)、平阳红色旅游等项目。年内新建、改建20家星级标准旅游厕所。4月份启用温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专线车线路的试运行工作,及早启动、规划和建设县(市、区)二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与市级集散中心相配套相衔接。
四、整合各种旅游合力,全面推进旅游发展。
1、要树立大旅游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防止旅游资源部门化的倾向。要切实解决旅游产业一体化的问题,要将有关部门的职能统一到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加强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和协作配合,正确处理好旅游发展与乡镇、乡村之间的矛盾,探索建立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
2、要理顺管理体制。尝试以理顺南麂岛旅游管理体制为突破点,切实解决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等严重影响旅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带动理顺全市景区旅游管理体制。
3、要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包括政府部门如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财税等部门职能的整合、旅游产品线路的组合与推出、市县旅游发展工作重点的整合、旅游产品与新闻媒体的呼应嗫合等等,形成旅游发展的共振效应和良好氛围。
4、要创新机制。在旅游经营模式上,要按照有利于促进旅游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原则,大胆探索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所有权不动的前提下,融合经营权,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整合盘活全市旅游资源。要认真研究提高全市地接水平的奖励的政策,使全年的地接量有一个新的提高。
五、提升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要重点突出山水旅游和商务旅游的特色,精心打造体现温州文化内涵、商务气息和休闲度假的特色旅游精品,真正打响商务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和红色旅游这六张品牌。
1、要深度开发雁荡山、楠溪江、百丈漈-飞云湖旅游产品,老的产品要提高质量、提升品位、提高服务、提高管理、使之真正成为名牌。新的产品要多宣传、多推出、多投入,多措施使之成为新的热点。加大旅游产品培育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工业旅游、农(渔)家乐、特色示范村和美食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引导旅行社不断推荐组合新的旅游产品、线路。
2、要规范旅游发展。同时要培育有发展潜力的A级旅游区。对评定已经满2年的A级旅游区点进行全面复核,完成3家A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进一步做好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推荐工作。
3、要积极推进“139富民攻坚计划”旅游扶贫工作的实施,安排300万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欠发达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的以奖代补。支持欠发达地区旅游区点参与国家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
4、要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农办一起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旅游景区点,积极培育10个“农家乐”和建设10个特色旅游示范村,推出一批乡村游的新产品与线路。结合“农家乐”与“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建设,举办欠发达地区富余劳动力上岗培训班5期750人次。启动星级旅游购物点的推荐工作。
5、要深化创优工作。指导乐清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帮助完成省级初评;做好市本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验收工作。
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要完善旅游监管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投诉处理和规范经营。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健全旅游投诉处理工作机制,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进一步扶持与规范旅行社联合体发展。积极推进市县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游客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发展多语种旅游信息频道。建立与发改委、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民航等相关部门协作机制,提升假日旅游组织协调和管理水平,完善重大工作研究、沟通和通报制度及“黄金周”联合检查。努力加强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星级饭店协会等旅游行业协会的筹建和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促进旅游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
2、要抓好旅游安全。层层签订和落实年度平安建设、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责任制重点做好星级饭店消防、旅游区抗灾防灾、旅行社用车管理等,组织5次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完善我市旅游安全预案和星级饭店安全预案的检查。
3、要抓好旅游市场整治管理。整治旅行社虚假广告,监管与杜绝黑社、黑车和野导现象。严厉打击非法旅游办事处(点)。旅游市场日常要严格监管。
4、要做好旅游教育培训。今年星级饭店经理、领导主管和服务人员等培训9期800余人,全国导游证培训班及导游年审培训考核共4期,景区点导游培训2期。
5、要抓好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星级饭店英文演讲、旅游系统文体比赛。组织全市三区饭店及旅行社进行“双十佳诚信旅游企业”评选并参加全省评选。坚决制定旅行社的违规经营和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同时加强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广大游客对旅游诚信的社会监督,做到让百姓放心旅游、满意旅游。要建立企业诚信公示制度,利用旅行社业务年检网络系统、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星级饭店、A级旅游区评定等渠道,搭建企业诚信信息公示平台,对行风败坏、诚信严重缺失的,依法予以处罚。积极动员组织旅游企业参加“青年文明号”、 “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行业文明单位”等岗位竞赛及评选活动;配合市文明办完成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年度验收工作。做好省旅游局旅行社许可分窗口有关工作,及时办理旅行社许可证、导游证和团签。
二〇〇六年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