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4-01-24 15:32:07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围绕“六城联创”的战略部署和文化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抓重点、攻难点、求亮点,积极主动地推进全市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通过加大文化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几项重要指标在全省的排名进一步前移,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16%、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587平米、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为4.52元、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0.85册,分别从2011年全省排名2969位跃居1555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评估排名从全省第11位跃居第7位。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文化艺术大楼工程项目结项,市少儿图书馆馆舍重修、市图书馆玻璃墙安全防范工程完成。积极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苍南、永嘉、文成、龙湾4县(区)均以高分通过考评验收。开展文化强镇创建,永嘉县桥下镇等7个镇(街道)被评为省级文化强镇,有15个社区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区,此外,还评出温州市级文化强镇7个、市级示范社区35个。苍南的宗祠改建文化中心项目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永嘉文化中心、平阳文化中心开工建设,泰顺启动图书馆新馆建设,乐清、文成文化中心、瓯海博物馆、苍南文博馆等正进行内部装修,龙湾、瓯海图书馆、瑞安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全市共建设中心镇文化中心20个,县图书馆乡镇分馆30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20个,完成县级图书馆评估定级,全市11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有9个馆被评定为一级馆。

  2.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制订下发《2013温州基层文化年活动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开展送戏、送图书、送展览、送电影下乡活动,全年送戏下乡1838场,送书下乡25.5万册,送讲座展览95场,送电影下乡5.15万场,周末剧场演出42场次。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154.5万户,数字电视145万户,整体转换完成比例94%,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为88%;全市共有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0.9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191 万户,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率已达到 95 %;利用村村响和有线电视网络,增加对农节目的播出数量;推进广电低保工程,完成数字整转地区低保户能够免费收看数字电视;推动社区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和有效管理。平阳县的“文化T台”和瑞安市的“书香万家”被省文化厅列入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1224小时图书自助借阅机(ATM机)和8台汽车流动图书馆已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推出零借阅图书推荐大赛荣获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案例一等奖,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3.承办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11月底我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了主题为“百年合唱·中华梦想”的第十二届中国(温州)合唱节,共吸引了来自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9个合唱团3000多人来温参与比赛和展演,是迄今为止我市承办的最大型音乐赛事,参赛团队和参赛人数创下合唱节历史之最,同时温州市合唱团等我市13支合唱队伍共获得五金七银一铜的好成绩。

  4.举办温州市首届市民文化节。按照“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的基本思路,面向基层、面向市民,举办了温州市首届市民文化节。为期2个多月的市民文化节,采取政府搭台,百姓上台的方式,有11个县(市、区)文化馆和6支社团组织参与了声乐大赛等专场演出35场,观众人数达8万多人次;在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广场、公园设立20个“微舞台,星秀场”将市民文化节活动深入到基层社区,同时还带动县(市、区)举行各种形式的市民文化活动,全市共推出100多项赛事,观众人数超过50万人次。此次市民文化节,既有歌舞艺术的精彩汇演,又有民间文艺的有力展示,以节俭的方式、有限的资金为市民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温州文化艺术的氛围,让市民在自觉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展示了艺术风采、丰富了文化生活,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国文化报》以《简约不简单,精简更精彩——温州市首届市民文化节为百姓搭建“没有围墙的剧场”》为题专版报道我市首届市民文化节盛况,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大教授李国新撰文评价温州市民文化节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样本。

  5.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以“建幸福温州·度文明新春”为主题开展了“过大年·看大戏”演出等系列活动,举行“2013上海·温州水墨交流展”等书画展,举办“艺路同行”三周年——温州流行音乐大型演唱会、纪念永嘉大师正道歌吟诵会和温州市第四届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在温州江心屿举行的“月落灯红,孤屿新韵——温州戏曲艺术雅集”联袂演绎南戏新韵,这些活动以各种形式展示温州戏曲、书画、声乐的艺术魅力,做到雅俗共赏,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还组织参加省文化厅2013“新松计划”青年歌手大赛,我市选送的歌手取得了地市一级的最好成绩。

  6.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平阳县小品《京巴小白》、乐清市歌舞《畲乡三月三》、市图书馆服务拓展项目“儿童知识银行”、温州籀园小学原创歌曲《小沙弥》分别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戏曲、音乐、创新项目、合唱门类全国“群星奖”,市文化馆馆长谢智勇获得“群文之星”,“群星奖”获奖个数位居全省第二。昆剧《金印记》、越剧《大唐骊歌》和木偶剧《知县·轿夫》三台剧目获第十二届浙江省戏剧节“新剧目大奖”,瓯剧《东瓯王》和越剧《章纶》获“优秀新剧目奖”等,在全省音乐新作比赛、舞台舞蹈比赛、戏剧小品比赛等获金奖46项,音乐、排舞、戏剧小品三个门类以绝对优势位居全省金牌榜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戏曲故里”、“歌舞之都”的知名度。

  7.积极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由省文化厅、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原创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山水画境·富春山居图随想》在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后,分别赴郑州、武汉、福州、杭州等地大剧院和温州大剧院进行巡演,这是我省创建文化强省、创新艺术精品、薪传民族音乐的又一重要举措。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断桥》等三出折子戏精彩亮相第十七届德国勒拉赫国际戏剧节,受到各国代表好评。苍南县玉苍合唱团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唱响五洲”金色合唱节活动,荣获民谣组金奖。举办《俄罗斯风景油画展》等展览,送出《锦绣中华——全国刺绣精品展》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出。组织开展瓯剧《东瓯王》赴绍兴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各县(市、区)组织文化走亲活动达72场。在台湾举办的第七届“台湾·浙江文化节”——温州文化周活动,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台湾政要也参加了开幕式,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8.认真实施水乡文化提升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浙南水乡”的战略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实施美丽浙南水乡文化提升工程,成立水乡文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水乡文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组织考核小组对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的水乡文化宜居社区、村镇建设试点和文化生态园建设情况进行考评。确定了5个水乡文化宜居社区、村镇和3个生态文化园示范项目,申报2014年度各县(市、区)和市本级重点水乡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为2014年全面铺开美丽浙南水乡文化提升工作打下基础。

  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扎实推进

  根据全市“六城联创”的工作部署,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努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创建工作。

  1.推进文物工程和专题博物馆建设。完成了东瓯王墓、东瓯王庙、让·平祖居等一批文保单位的文物维修工程并对外开放,陈宅、金宅、王宅、夏承焘旧居、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等维修布展工程有序推进。建设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温州教育史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制订《温州市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实施细则》,通过政策扶持和规范引导,利用社会资本建成了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龙湾白水民俗博物馆、瓯海藏灯阁等一批民办博物馆;创新民办博物馆创办模式,把位于鹿城区广化路的市级文保单位杨宅以公助民办形式向社会招租兴办博物馆,这一创新举措引起省内外媒体关注,浙江日报作专题报道。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开通“温州博物馆藏”新浪微博,采取馆校共建、送展进校园、吸收学生加入温州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2.全面开展文物普查等相关工作。积极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落实普查经费。全市普查调查国有单位4258家,调查登记表回收率达到100%,调查出有文物收藏单位106家。同时已组织普查员针对反馈有文物收藏的单位开展上门认定工作,为数据录入工作做好准备。开展四大历史街区历史建筑调查,完成1000多处野外调查和历史建筑资料文本初稿。加强文保单位的申报晋级,我市曹湾山遗址、国安寺塔等14处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保,全市国保单位数量上升至29处。做好苍南矾矿申遗和“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申遗的相关工作。我市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苍南县龙港镇鲸头村、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等三处古村落被住建部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升至8处,为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基础。

  3.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开展民俗展示活动,全省面积最大、藏品最多、规格最高的温州市非遗馆是我市重要非遗宣传展示平台,全年接待参观团队120多个、参观人数达6万多人次,尤其是周末“百工一条街”现场表演和公益“非遗学堂”,11个县(市、区)传承人轮流上阵现场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完成市第二批非遗传承基地评审,命名非遗基地30个,申报省第二批传统节日基地16个。完成省第四批传承人申报工作,申报90位中有42位入选,入选人数全省第一。评审公布了第七批温州市非遗名录76项、县(市、区)级非遗名录90多项,组织16个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有9个项目被省文化厅录选向文化部上报,项目录选上报数居全省第一。举办了“薪火相传”大师收徒仪式,细纹刻纸等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与34位徒弟、42位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与84位徒弟,进行现场收徒仪式,以此唤起市民对我市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加强名城创建宣传。邀请专家到温州进行名城申报咨询和指导,举办了温州建城2205周年、永嘉大师圆寂1300周年等系列纪念活动;举办了东瓯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温州书画大展及“黄公望画作回故里”等活动;在68日“文化遗产日”活动期间,举办了首届温州藏品展等活动。稳步推进《温州通史》编纂工作,已经编纂《温州通史》专题史10部,拍摄制作《温州历史大讲坛》13集,并在温州电视台公共民生频道播出10集。举办了第五届“中国·泰顺廊桥文化旅游节”和2013年“中国·泰顺廊桥文化研讨会”。组织木活字印刷术在深圳国际文博会和成都国际非遗节博览会上展演,举办《俏不争春——温州博物馆馆藏花鸟画展》等展览,举办《文物鉴定与文物的时代性、民族性》等多场学术讲座,扩大温州文化名城的知名度。

  三、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通过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重点文化企业培育等措施,文化产业布局更趋科学,文化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1.扎实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完成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东瓯智库、红连文创园)的认定工作,国智9号创意街区、东浦66等园区已开园,以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为主题的东瓯文创园项目已进入立项程序,泰顺石文创园、楠溪江文化创意园、永嘉书院、平阳滨海新区印刷产业园、苍南印刷包装工业园区、瑞安溪坦礼品文创园等一大批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全面启动为文化产业规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认真开展文化与典型引领结合,开展了“十大优秀文化温商”评选活动,10人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优秀文化温商”,其中9人入围2013年度“文化新浙商”。举办了“创新驱动、创意融合、创业发展”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发展讲坛。加强文化与重大专题节庆活动结合,借助深圳文博会、义乌文博会、杭州文博会、海峡两岸文创展等重要展示平台,组织50多家重点企业参加展会,获得5个奖项,宣传和提升了温州文化产业整体形象。积极推进文化与资本、网络经济、旅游、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指导各门类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向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温州大剧院全年组织和保障各类活动148场次,观众达12.85万人次,其中自营演出82场次,公益演出38场次。成立温州市影业协会,全面完成县级城市影院数字化改造,市区新增影院6家,全市一年共放映电影29.6万场,观影人数513万人次,总票房收入2.1亿元;温州雁荡院线共放映电影26万场、观影人数464万人次,票房收入1.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8%、24.9%、5.6%。积极有效引导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全年全市文化产业投资额达到17.8亿元。

  3.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出台《关于开展全市文化系统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组建工作机构、建设项目库,加强机制和平台建设,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有内资1000万元、外资75万美元,总投资50亿元的中非文化交流中心项目已签署项目合作协议,与长城新盛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艺海天成(北京)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筹建温州文化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框架协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4.制定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文化产业资金补助、土地保障、贷款授信、税收减免、人才培育等方面明确了相关优惠政策,会同市委宣传部、财政局安排专项资金873万元对文化产业进行专项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

  四、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完善

  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将省政府下放市本级的34项行政许可,除明确规定由市本级审批的13项外,其余21项行政许可中的10项、13项非行政许可中的8项直接下放到各县(市、区);全年完成审批事项669件,审批提速率达56.3%;审批窗口一季度被评为“示范窗口”,二、三季度被评为“红旗窗口”。规范有线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方案、工程验收及入网审批的程序。加强广播电视播出监测,在进行固定监测的同时,积极开展移动监测工作;开展广播电视政府类奖项评审,组织参加省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质量奖、广播电视政府奖、科技论文奖等奖项的评选,获得一等奖21件、二等奖27件、三等奖30件。完善公开报刊审读制度,已编发《审读动态》10期;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审查图书8614个品种、183862册图书,审查出盗版图书121个种类、3825册;加大版权保护力度,保质保量完成了市、县两级党群机关300多个单位正版办公软件的采购安装和全市检查验收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党群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任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先后组织了 “净网”、“清源”、“秋风”专项行动和迎接文明城市测评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全年共出动检查18775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8890家次,办理案件733,查获非法出版物地下批发窝点5个,收缴各类非法物品15万多件,罚没款480万多元,受理举报130起,有效规范了文化市场秩序。

  五、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根据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不同特点和文化市场的适应能力,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注销东南剧院、大戏院、文物商店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转为温州文化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完成企业法人登记和工商注册。积极做好改制后人员身份安置工作,3月成立了市文化人才服务中心,核定编制85人,将市电影公司、新中国影都、东南剧院、大戏院、文物商店职工的人事关系全部划入该中心,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经营类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2.推进艺术院团改革。做好市瓯剧团、市越剧团体制改革,对体制改革的有关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5月市编委批准设立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和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同时做好两个院团改革后的资产划转工作,从而进一步激发我市瓯剧、越剧的发展活力,确保剧团职工的思想稳定。

  3.探索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加强职称评审管理,对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行量化打分,使评审推荐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做好局直属单位和局机关全员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在市文化馆、瓯剧艺术研究院、越剧演艺中心、书画院、艺术研究所等5家单位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健全职称评聘分离、专业人才成长、分配、内部管理等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富有生机、充满激励和竞争活力的工作机制,为全系统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铺开提供示范和实践经验。

  六、专业人才素质逐步提高

  文化专业人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加强人才培养,文化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1.实施文艺人才培养的“星辰计划”。经过多次遴选,选拔了具有较好艺术潜质和培养前景的文艺人才233名作为“星辰计划”培养对象,分别举办了2场“星光灿烂”展示、5期“名师讲坛”、8次“美丽之路”培养对象回报社会活动;11月底在上海隆重举行了主题为“徐派风范·四代同堂”的拜师仪式,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派”创始人徐玉兰收温州越剧界老中青三代“徐派”小生汤丽芳、黄燕舞、潘婉婉为徒,进一步促进我市越剧事业的传承发展。

  2.加强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温州书画院名誉院长林剑丹荣获代表中国书法艺术界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的“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方汝将荣获代表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分别成为我市书画和戏曲领域的领军人物。

  3.加强干部培训。举办二期“春风行动”培训班,基层社文科长、文化站长、文化馆业务干部、社团骨干共350人参加了培训,在厦门大学举办干部研修班,全市文广新系统4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业务培训,在北京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和杭州艺术职业学院分别举办了公共文化管理与创新培训班和中心镇图书分馆管理人才培训班,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分管局长、文化馆馆长等参加学习培训,全市各县(市、区)通过多种形式共培训文艺骨干7000多人次,以上通过专家授课、学员交流、参观观摩等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基层文化干部的活动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业务和管理水平。

  七、机关建设不断加强

  以深化责任型、服务型、效率型、学习型和廉洁型“五型”机关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服务水平,提升机关整体形象。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深入基层为局属单位上党课;在市直机关率先开通微信党课,让党员干部通过崭新的手机交流软件进行党务知识学习,推行“处长讲坛”、“干部读书会”及“读书·品书·荐书”活动,开展“我是文化人,我为温州文化强市建设做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请专家讲座、观看录像、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覆盖面。

  2.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学习十八大·文化惠民生”主题辩论赛和新党章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组队参加市机关工委组织的“力学力行辩论赛”,力战群雄闯入决赛取得第六名荣获优胜奖。抓好党建、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工作,积极做好文明单位和文明机关的迎验工作并顺利通过验收,通过组织“大爱无疆、祈福雅安,温州百名歌手赈灾义演”为雅安灾区捐献物资与款项154万元。在市博物馆举办了8场道德讲堂,大大提升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检查上班纪律、卫生情况和服务态度,保持机关良好工作状态。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解万难”行动,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带一队,抽调7名处长分别到8家企业,开展帮政策、帮资金、帮思路、帮规划的“四帮”活动,搭建政企互助平台。此外我局主动与永嘉县茗岙乡章岙村结对,为该村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出思路、建平台,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市委作风建设“1+8”文件的有关规定,制订《关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藏品征集管理办法(试行)》,加强财务监管,对局属各单位财政拨款经费使用情况实行绩效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规范了文物艺术品征集工作和大宗物品的采取行为;开展“廉政微电影”、“廉政书架”、“廉政书画”、“廉政文艺演出”的廉政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依托市图书馆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创办《廉政参考》内刊,创建廉政文化专题网站,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市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开展的廉政文化教育包活动,被列入市纪委、监察局创新创优项目,充分发挥了文化系统廉政教育领头雁的作用,扎实推进“清廉温州”城市品牌建设。

  一年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对照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基层文化设施管理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有待深化;三是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四是文化元素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融合度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41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