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旅游局2013年工作总结2014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14-04-18 09:36:34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3年温州市旅游工作总结

  2013年度,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旅游局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温州市委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温州旅游转型升级再上台阶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将温州旅游产业定位为“一号服务业”,进一步吹响了我市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深化改革的前进号角。一年来,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旅游休闲业的升级版。泰顺县、文成县从实际出发,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战略。永嘉县举全县之力实施“大生态旅游区战略”。市委市政府将旅游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的重点考核内容,旅游普遍成为各地的主抓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立足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开创合力兴旅的局面。市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作用显现,出台了《温州市重点旅游项目推进管理和考核办法(试行)》,各成员单位支持和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建立,与旅游部门合作的领域扩大。旅游功能区和洞头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温州市编委会批准洞头县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健全了县、乡镇(街道)、景区三级旅游管理体制。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组建了旅游发展投资公司,加快了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

  一年来,大社会办大旅游的趋势日趋明显。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会展、节庆的数量增多。社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各类涉旅活动面扩大。市民群众旅游休闲参与度提高,举办了两次专门面向市民的旅游产品展以及相关的系列活动,旅游业与群众的互动性增强,推动了国民休闲业发展。

  二、旅游业拉动消费势头强劲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虚实结合开展全方位旅游宣传营销。市级投入2663万元在央视《走遍中国》和《海峡两岸》栏目、浙江卫视频道、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中央、省级主要媒体投放高强度广告,策划播出“泰顺百家宴”(东方电视台星旅途栏目)、苍南“山的那边是海”(东方电视台星旅途栏目)、世界文化遗产“瑞安木活字”(世界教科文组织委托日本东京电视台拍摄)、 “温州瓯菜”、“雁荡山飞渡”(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等专题。在台湾投放“50分钟飞温州”旅游大巴车身广告和100多辆公交车温州旅游广告。发挥温州旅游官方微博、温州旅游官方微信和《雁南归》、《素面人家》、《桐溪之恋》、《相聚雅林》、《寻梦花岩》、《梦境铜铃山》等微电影的宣传作用。编撰出版《恋上温州》、《风情温州》、《千面温州》等“带本书游温州”系列旅游快餐式书籍。

  利用旅游会展、节会打响品牌,拉动消费。承办了“2013浙江·台湾合作周”,召开了浙江·台湾旅游观光业合作(温州)会议,与台湾区旅游观光总会签署了《温州·台湾两地旅游业发展合作协议》。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温州第四届户外旅游用品展览会、温州·台湾旅游产品展卖会、第六届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暨旅游信息化产品展览等展会。举办了2013中国温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两岸半屏山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洞头妈祖平安节、雁荡山国际文化旅游节、首届(中国)百丈漈观瀑旅游节、瓯海仙岩“绿”文化旅游节等共计20个以上旅游品牌节会活动。

  坚持做好温州旅游“走出去”推介工作。赴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澳门等境外市场开展旅游推介。在台湾挂牌成立温州旅游宣传推广中心。特别是做好国际游线的嫁接和延伸,开通了至菲律宾长滩岛、越南岘港、柬埔寨等3条国际旅游包机线路,旅游企业积极参与了罗马航线的开通。以高铁开通为契机,组织到南京、苏州、常州、上海、杭州、厦门、福州、潮州、深圳等沿线城市拓展国内市场,新增了长沙、哈尔滨、新疆、深圳、合肥等5个在外商会旅游办事处,使旅游办事处达到了19个。修订出台了《温州市旅游社招徕奖励政策》,激励各地旅行商为温州旅游招徕客人。8月至11月开展“提振消费·温州旅游营销百日行动”,启动“金秋万人游温州”系列活动,发放千万旅游消费优惠卡(券),率全国之先开展A级旅游景区买门票刷银联卡优惠50%活动,并预留1000万旅游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开展“星级服务﹒百姓消费”——温州市星级饭店惠民行动日日报”等活动,从宏观出发,微观入手提振和拉动服务业消费。

  2013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751.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7%;旅游总收入58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4%;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676.85万人次,同比增长16.17%,国内收入55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5%;接待海外旅游者74.21万人次,同比增长28.97%,创汇42064.18万美元,同比增长23.58%。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明显

  2013年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年在建旅游项目203个,完成投资155亿元。重点推进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鳌江皇家大酒店、廊氡旅游休闲文化中心等30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招商引资工作态势良好,全年组织了5次旅游招商引资活动,专门召开温州市旅游招商大会,全年引进龙湾永昌堡文旅开发项目、苍南雾城旅游度假开发一期项目、平阳海豚湾梦幻水上乐园项目、洞头大门马岙溏度假区、楠溪江九丈甸园旅游综合项目等旅游项目12个,引资额达到206.7亿元。

  全市新“十百千”创建不断完善了新型旅游业态与设施,旅游部门负责的首批27家旅游购物场所、30家自助游营地驿站、22家旅游乡村客栈、35家智慧旅游体验点创建任务胜利完成。各地景区创建提升工作进展迅速,启动20个以上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工程。文成百丈漈景区经封闭改造后重新开放,景区品质极大提升,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百丈漈瀑布节,喜获“中国十大名瀑”称号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单体落差最高的瀑布”认证;楠溪江古村落群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古村绿道、旅游商业街、特色酒店和文化展馆建设使景区特色更加明显,加快了5A景区创建步伐;洞头县投入近千万资金,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方向,打造数字化景区,并启动了环岛骑行绿道建设;泰顺乌岩岭、廊桥文化园、氡泉、南浦溪和九里溪等景区建设持续推进;鹿城五马街区都市旅游区块创A工作顺利启动;苍南大玉苍山景区改造提上议事日程;乐清启动了中雁、灵山、淡溪一体化改造工程;瑞安寨寮溪、九珠潭、木活字、桐溪、圣井山等景区开始改造。2013年玉苍山创成4A级旅游景区,瑞安桐溪、文成月老山、峡谷景廊创成3A旅游景区,我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34家。召开首次旅游景区厕所创建提升工作现场会,命名了36家三星级以上旅游景区厕所。

  2013年围绕登山、骑行等健身休闲游主题,着力建设近程微旅游目的地。各地都建设或开发了一批休闲步道、生态古道、景观绿道、骑行绿道、自驾游线等。平阳南雁荡山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复核,楠溪江龙湾潭、瑞安花岩、文成龙麒源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速度加快

  加强对旅游集聚区的规划引导,编制《温州瓯飞海洋生态旅游区规划》、《温州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温州瓯江沿岸旅游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瓯江沿岸旅游发展思路》等规划;《雁荡山-楠溪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雁荡山旅游功能区规划》、《文成县旅游总体策划和规划》、《廊氡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也相继开始编制或进行修改。

  积极探索完善旅游功能区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市旅游局组织功能区运行情况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下步旅游功能区建设提出建议意见。四大生态型旅游功能区树立了“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思路,在景区创建、项目引资、配套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大大增强了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对接和沟通,形成合力兴旅的良好局面。

  全市旅游系统重视产业融合,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2013年我市农业旅游、体育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得到长足发展。市旅游局联合市农办推出十大最美历史文化村落、十大最美村庄、十大最美农庄、十大最美客栈,并公布了第十批市级农家乐;与市体育局联合评选出一批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凯易路马术俱乐部、玉龙湖水上乐园、东方仰义乡村俱乐部被列入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康奈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组织温州瓯瓷等旅游商品参加浙江省旅游商品大赛与省级旅游工艺品设计竞赛,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2个工艺品设计三等奖,取得了温州旅游商品研发在省里获奖的历史性突破。

  五、科技化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

  在我市成为首批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基础上,2013年智慧旅游工作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示范试点项目,获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示范试点项目补助资金800万元。

  完善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制定《温州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及实施方案》。启动《温州智慧旅游(2013-2017)建设方案》编制和温州智慧旅游数据平台、温州智慧旅游运行管控中心、温州旅游全媒体平台项目、温州自助旅游手持终端创建工作。完成12301旅游服务热线的全省联网。实现4A级以上景区和四星级以上饭店WIFI覆盖,普遍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了旅游信息触摸屏。

  在全市各系统中率先召开了电子商务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推进会,参与中国电信旅游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落户浙江的争取工作,并在温州设立了智慧旅游应用研发中心。推出温州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方案,将按计划设计推出平台,邀请全市景区(点)、旅行社、餐馆酒店、涉旅企业等入驻,我市景区普遍重视网上营销,一批旅行社在淘宝天猫开出旗舰店,进一步打开温州旅游线上交易渠道。

  六、行业服务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鼓励旅行社加快发展自助式旅游服务,大力开辟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渠道和会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务。引导饭店业积极发展主题文化酒店、度假型酒店和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和光盘行动。瑞立大酒店、人人大酒店、诚大饭店等创成绿色饭店。

  切实转变作风,加强行业服务指导,提升行业服务品质。及时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宣贯,强化市场监管,创新联合执法机制,全面启动了服务质量公示制度,发布《温州市旅游业服务质量投诉情况公告》,游客满意度提升明显。强化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安全业务培训1200多人次。办好温州酒店管理学院,建立旅游发展专家库,举办旅游项目管理培训班、旅游统计人员培训班。在全国率先试行旅游体验师(员)制度,并首聘了8位旅游体验员。

  继续实施旅游惠民工程。组织文明出行活动和金牌导游带你喜看温州新景象——关怀特殊群体活动,开展美丽温州·幸福旅游主题推广月惠民旅游活动,推出 “看晚报·游温州”主题旅游惠民推广活动。我局机关也获得了省老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全面实施全员绩效考核,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深化“和谐旅游·服务民生”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推进即办制落实和电子政务建设。办理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建议提案29件。健全工会工作,成立首届妇委会,着力丰富机关文化,建立机关文化墙和读书角,“五型”机关与文明机关创建取得显著成绩。

2014年全市旅游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力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按照建设“一号服务业”的目标要求和“和谐旅游·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努力再创温州旅游体制机制新优势,开创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局面,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全市赶超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预期目标: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0.15万人次,旅游创汇4.4亿美元,与2013年同比分别增长8%、5%;接待国内游客6357.95万人次,旅游收入639.84亿元,旅游业总收入667.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5%、14.55%。

  重点工作:

  (一)全域谋划产业布局,打造旅游发展大舞台

  以规划为先导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抓住雁楠公路开通和编制实施《雁荡山——楠溪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机遇,深化雁荡山和楠溪江旅游景区合作,实现线路、市场、品牌、政策、服务一体化,打造国内外一流的山水组合型大景区。进一步实施《温州西部(飞云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规划》,推动沿飞云湖旅游产业集聚,争取创建飞云湖国家公园。贯彻《温州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洞头——南麂岛和沿海旅游资源一体化工作,助推温州滨海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开发苍南50公里滨海风情自驾线。编制《温州都市区重点旅游休闲区块提升规划》,加快城市旅游化和街区景区化改造,形成瓯江两岸夜温州、印象南塘、女人街(五马街)等“时尚温州”旅游消费热点区块。

  进一步探索温州模式下的旅游创新之路。坚持敢为人先和先行先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改革步伐。总结率先在全国建立旅游功能区的实践经验,推进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把雁荡山、永嘉楠溪江风景旅游区、文成百丈漈-飞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平阳北港生态休闲旅游区、泰顺廊桥-氡泉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功能区建设成为旅游主业化、全域景区化的典范。旅游功能区年投资额、旅客接待量和经济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推进洞头省级旅游改革试点,建设县域国际旅游目的地。

  以景区(点)创建为抓手,丰富旅游产品。加快楠溪江、洞头、百丈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步伐,启动泽雅、永昌堡、印象南塘等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继续实施到2015年完成20个以上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工程,使我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质量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加大跨业合作力度,推进涉旅产业大融合

  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创建“十百千”工程的任务要求,联合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完成13个历史文化村落、22个乡村休闲观光园、40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3个自助旅游营地驿站、21个文化艺术参观点、25个智慧旅游体验点、27家特色旅游购物场所、33家乡村旅游客栈、33家星级特色餐馆、28家星级酒吧茶楼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年度创建任务。

  坚持社会化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与农林渔业融合发展,创建旅游风情小镇、旅游特色村,做好旅游扶贫和帮助农民致富的文章。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医疗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更多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辟工业旅游和非公党建等特色考察旅游。继续在餐饮美食、酒吧茶楼、工艺美术、旅游商品、保健疗养、运动休闲、化妆美容、娱乐演艺等行业内打造一批旅游休闲特色产品。

  不断形成新型旅游消费业态,促进旅游衍生经济发展。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带动游艇、房车、户外用品等一批旅游休闲装备生产销售企业发展。开发一批带有温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礼品,举办2014温州旅游商品(纪念品)大赛。引导社会化、市场化办会办展,培育会展经济。举办2014中国(温州)户外旅游用品展览会、时尚消费博览会旅游体验展等20个以上涉旅节会。配合省里在温举办浙江山水旅游节。

  (三)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助推硬件设施大改善

  抓好旅游招商引资“一号工程”。2014年旅游招商工作实现“五十百”目标,即组织5次以上旅游项目招商活动、引进旅游项目10个以上、纯旅项目协议引资100亿元以上。切实帮助做好招商项目落地工作,会同所在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项目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2014年全市各地旅游项目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大力推动泰顺廊桥-氡泉和文成天顶湖申报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特别要加快景区开发和乡村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海洋旅游等纯旅项目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促使旅游目的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深化智慧旅游试点,引导电子商务大发展

  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利用好全国首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浙江省政府将温州智慧城市建设确定为智慧旅游主题试点的机遇,着力提高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建成市旅游信息管控中心,提高旅游公共场所信息化运用水平。强化旅游景点、饭店、旅行社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实际运行能力。形成融旅游网站、智能手机、触摸屏终端、WAP等于一体的温州旅游新媒体集群。继续做好智慧旅游体验点创建,扩大WIFI覆盖区域。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整合政府、通信运营商、电子商务行业网站、旅游企业等相关资源,力争建成辐射全市的专业型、综合性、实体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宣传推广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温州旅游淘宝馆、淘宝旗舰店,在温州旅游官方网站开设电子商务专区,为旅游企业建立网上网下互动经营模式,帮助旅游企业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无缝衔接。落实电子商务扶持政策,激励旅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和建立专门电商机构,培训“旅游网商大军”,确保我市旅游电子商务业务较快增长,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组织开展“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主题活动。办好第七届中国(温州)网络旅游节和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及其全国性相关产业报告的发布。

  (五)挖掘旅游消费潜力,努力拓展客源大市场

  有效拓展客源市场。围绕国际航线、高铁沿线和重点目标客源市场做好宣传促销。巩固浙、闽、苏、沪、粤等重点市场,拓展湘鄂皖、晋鲁豫、京津冀等中远程市场,发展台港澳入境市场和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际客源市场。在韩国、台湾等举办温州旅游专场推介活动。抓好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营销,策划微博、微信、微电影系列宣传,打造一系列温州元素旅游营销新载体。大力度塑造“诗画山水·传奇温州”旅游形象,力推“魅力山江海”、“激情夜温州”、“五彩瓯之南”产品和线路,同时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山水雁楠——中国最美山水型组合景区之旅”、“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寻趣温州自驾游”、“温商子女故乡寻根之旅”等年度具体产品、亮点景区和特色线路专题形象宣传。

  有效扩大旅游消费。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做大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政府鼓励、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举办各类旅游活动,拉动消费。发放千万旅游优惠券,实施银行卡和市民卡刷卡优惠等促销活动。指导酒店开展惠民消费活动,帮扶星级酒店提振消费。

  有效促进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旅游要素培育,有序发展国际旅游包机业务。发挥温州旅游(台湾)宣传推广中心作用,将温州发展成为我国对台旅游的中心城市,主导大海西旅游经济体的形成。争取我市列入大陆居民赴台湾个人旅游试点城市。努力培育中外会展会奖旅游,不断开辟新的旅游消费领域。加强与境外旅游组织的工作接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或国内旅游交流活动。广泛参与长三角、海西区、珠三角和活力浙东南、缤纷金丽温等区域旅游合作,相互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完善在外温州商会旅游办事处运行机制,增设在外温州商会旅游办事处。借助海外温州同乡会等资源,尝试设立旅游联络处。

   (六)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品质大提升

  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转型。鼓励旅行社加快业务转型,发展定制式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务。引导旅游饭店转型,加快在建综合型高星级酒店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重视发展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和绿色饭店,吸引更多的旅业集团和世界品牌进驻我市。推动旅游景区经营模式转型,提高自主经营和综合服务能力,实行A级旅游景区接待环境和管理服务考核公示制。

  进一步提高就业者素质。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旅游行业培训机制。依靠旅游院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实用技术培训或高学历培训。强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发展专家库。开展多层次的从业人员岗位练兵和技能比赛。

  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认真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改变作风,抓好旅游部门现代化建设和行风建设,深化“五型”机关和文明机关创建。加大力度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旅游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旅游经营活动,引导旅行行业规范经营,提高游客满意度。引导游客文明出游、生态消费,认真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公益旅游,争取有更多的旅游休闲场所向公众和游客免费开放。继续试行旅游体验师和义工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