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硝烟弥散后的平静——温州的那些明代抗倭城堡
时间:2015-01-21 16:21:41 来源:温州旅游网 作者:黄娅凡 字号:[ ] 阅读量:

       元末明初,浙东南沿海倭寇泛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完天下后,派汤和在东南沿海一带修建了大大小小59座卫城和所城,后经不断增修,设堡、寨、墩总计达1622处,在海岸线上构成一条长长的防倭海防线。而在这漫长的“国防建设工程”中,温州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来,今天跟着小编来数数,温州那些一脉相承的抗倭城堡们吧。

 

 

       龙湾永昌堡

       位于龙湾的永昌堡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由邑人王叔果、叔杲等倡议兴筑,以防倭患,是我国唯一一座民间私家筹资修建的明代抗倭城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55米,高8米,基阔4米余。周长2366米,有陆门4座,水门4座,中引渠。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城内开凿南北走向的上下两条河,穿过水门与城外河道相通。河上还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桥五座,至今依然原色原味保存完好。永昌堡是兼具军事色彩和人居生活色彩的私家抗倭城堡;是明代温州地区具有丰厚人文内涵的文化中心;也是兼具明代建筑特色以及滨海型浙南水乡风光的特色抗倭城堡。

       自驾线路:市区出发经机场大道后转至瓯海大道过龙海路 、永定路、高新大道、永青路、环海西路、新城街到达景区。

 

 

       苍南蒲壮所城

       苍南的蒲壮所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逾600多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状。城墙周长2公里,高3—7米,底宽6-8米,顶宽4-7米。均用条石和块石分内外各三层包砌,中间填以夯土。城堡分东、南、西三门,各门均筑有瓮城和城楼。城内街巷排列成“四”字形。街街相贯,巷巷相通。城内古迹众多,有城隍庙、文昌阁、东林寺、西竺寺、守武真官墓。古谣称:“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庵堂,东西南北十字街,二十四井八戏台”。是对城堡结构的形象写照。

       这里民风淳厚,民俗独特,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拔五更”、“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独一无二,场面恢宏,蔚为壮观。

       自驾线路:G15(甬台温)高速福建方向,观美路口下,经78省道到达景区。

 

 

       苍南金乡卫城

       金乡镇位于温州苍南县,濒临东海湾,西北连接山区陆地,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建置“金舟乡”,是为金乡之名由来。明洪武二十年(1387)明太祖朱元璋为抗御倭寇,按刘基“高筑墙、广积粮”的战略,命信国公汤和于金乡置卫筑城,下辖蒲门、壮士、沙园三个千户所,至今已达600多年历史。

       金乡卫城墙南北长980步,东西宽900步,周长9里30步,计1420余丈。城墙以条石砌建,内为黄土和砾石,墙高1.9丈,趾厚2丈,堞1650口,窝铺 43座。卫城防格局保存完整,原四座城门今尚存来爽门、望京门,围绕城墙宽阔完整的护城河,保存完好,是江南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几度在此扎营练兵,抗击倭寇。

       自驾线路:市区出发G15(甬台温)高速福建方向,萧江出口下,转至萧江互通到萧龙线,沿路牌指示进入龙金大道到达景区。

       涨姿势: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洪武十七年(1384年)奉朱元璋之命,率部抗击骚扰东南沿海各地倭寇,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汤和先后三次赴沿海前线组织军民抗倭。在这4年中,他不辱使命,从山东半岛到苏浙闽沿海地带,构筑起59座卫所城。一座座城墙屹立海疆,形成东南沿海牢不可破的抗倭屏障,有力地抵御了倭寇的侵犯。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为了纪念汤和的丰功伟绩,缅怀抗倭将士的英勇事迹,温州龙湾永强一带至今仍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举行“汤和信俗”活动。如今,龙湾宁村的汤和信俗活动已成为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古老的中元节习俗中最具特殊性、典型性的个案之一。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