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关于印发《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5-01-28 15:59:42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县(市、区)文广新局、经开区文教体局、各县(市)广电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5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年1月26日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谋划“十三五”文化发展的重要之年。2015年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抓好文艺工作、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市场秩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加快我市“赶超发展、再创辉煌”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精神为指引,大力抓好文艺工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五水共治”为主题,努力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繁荣文艺事业。

  1.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火热的生活,汲取创作营养。根据年度创作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农村、企业和社区,把创作室搬到基层,体验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实施全市文化馆干部服务基层“网格化”工程,把专业干部分配到片区,定点指导,推动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创建一批创作采风基地,打造融入生活的创作室。

  2.精心组织好三大活动。办好第五届温州艺术节,通过戏剧节、音乐舞蹈节、合唱节、话剧节、微电影节、曲艺小品大赛等活动,使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文艺创作的展示舞台。办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组织开展以“五水共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建设浙南美丽水乡的社会氛围。

  3.切实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制订艺术创作三年规划,确定重大题材和重点项目,加大扶持力度。确定年度创作任务,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00个。积极筹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等各项国家、省级文艺节会和比赛,争取好成绩。精心打造、包装艺术精品,争取国家艺术基金、省精品创作扶持资金、“五个一工程”奖等。

  4.实施地方戏剧振兴行动,打造“戏曲故里”的城市金名片。切实做好瓯剧生态保护区规划,做好传统戏剧之乡的扶持工作,做好对和剧、高腔、乱弹、木偶等濒危剧种的保护。加强对戏剧专业院团的支持力度,促进专业院团的规范化建设,扶持民间职业剧团的发展。

  5.更加重视美术工作。设立美术创作“黄公望奖”、书法“墨池奖”,举办温州首届美术、书法展览。谋划创作反映温州历史文化的重大美术工程,使温州美术、书法发展的成果能够大范围、深层次地惠及老百姓,提升温州美术、书法的影响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队伍,建立温州美术书法艺术委员会。

  6.加强对文艺人才的培训、管理。通过实施打造“文化名家”工程,培育若干名文化名家。继续组织实施 “星辰计划”,办好“星辰计划—名师讲坛”、“星光灿烂”展示、“美丽之路”回报社会等活动,进一步壮大文化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培养基层文化人才的“春风行动”,加强乡镇文化员、农村社区文化骨干的培训。在戏剧专业院团演员、演奏员业务考核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文化馆专业干部的业务考核。

  二、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为目标,努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民生,是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此要按照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强省,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区、文化遗产保护模范区、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区、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区的要求,全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

  1.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五有”建设。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推动乡镇、社区文化中心“有设施、有队伍、有专人、有经费、有活动”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基层文化“五有”阵地230个,明确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覆盖范围;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根据我市具体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基本保证各地区之间、各社区之间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相均衡。将制定的方案与实施效果结合起来,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制定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指标,探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实现评价常态化、动态化。

  2.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瓯海博物馆、苍南文博馆并对外开放,建成乐清、永嘉、文成文化中心并投入使用,推进平阳文化中心、泰顺图书馆建设工程。建成农村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100个。按照15分钟都市文化圈要求,打造休闲文化。重点抓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成“文化驿站”10个;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建设,建成24小时图书馆10个。

  3.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完成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广电低保工程,确保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督导各广电台、广电有线网络公司完成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整转工作,逐步停止模拟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传输。完善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创建星级农家书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深入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在全社会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社会氛围,全年组织送戏2000场次、送书10万册、送展览讲座100场、送电影51288场。继续打造“文化走亲”“文化会客厅”“艺路同行”等文化活动品牌并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三、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动力,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按照《温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意见》的工作要求,全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扎实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1.会同市规划局做好名城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出台《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做好名城申报形象片和申报报告制作,编撰、出版申报系列丛书。开展第二批历史建筑调查、登记并予以公布,保质保量完成文物工程建设。

  2.做好专题博物馆建设。完成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改造,完成郑振铎纪念馆等2个专题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县级博物馆陈列布展、馆藏藏品管理指导工作。进一步发挥专题馆的社会效益,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吸引观众,提高专题馆的利用率,积极扶持建设规范化的民办博物馆及民办非遗馆。

  3.实施历史文化名人宣传工程。继续开展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宣传系列工程,举办纪念郑振铎逝世57周年活动;深入挖掘刘基文化、温州数学家群体、永嘉学派等名人文化元素,拍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宣传片,组织历史文化名人研讨会,打造传统优秀文化展示平台。

  4.做好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中心工作,以名城申报为契机,精心组织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重要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集中展示文化遗产的魅力;扎实开展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大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的宣传。全面完成系统内可移动文物认定录入,积极宣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及典型经验。

  5.强化文物安全工作。文物安全是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命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增强全民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在全市从事文物管理工作的干部中开展安全教育和文物安全业务培训,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力以赴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两化”、“四有”工作。严把工程建设中文物安全关,强化文物安全法律实施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盗、破坏文物的犯罪行为,严厉查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的文物失窃或损毁行为。

  6.扎实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继续实施“守望行动”。夯实基础,积极做好第五批国家级传承人和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完成60项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公布工作。加大生产性保护力度,重点扶持瓯剧、瓯塑、瓯绣、瓯瓷、瓯菜等五大“瓯”字系列和黄杨木雕、石雕的非遗项目,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产业化的进一步融合。继续做好非遗宣传、弘扬工作,拓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文化礼堂的“三进”活动;积极做好非遗项目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扩大温州地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7.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实施各级各类博物馆、展示馆的数字化工程,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演示水平,增强文博的体验、互动功能。

  四、以推进机制创新为手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推进机制创新,夯实原有基础、整合文化资源,加强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高我市文化竞争力。

  1.夯实原有文化产业基础。做好顶层设计及产业规划布局,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命名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加大对县域文化产业的指导,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谋划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突出主导性的文化产业门类,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走差异化、错位发展之路,抢占产业发展的桥头堡。扶持新兴文化产业,继续推进微电影产业的发展。

  2.突出文化产业项目化运作。以“中非合作交流年”为契机,抓好中非文化合作交流项目;利用温商资源,引进1-2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着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引导民营资本投向文化产业领域,加大全市文化产业投资力度,每个县(市、区)促成1个文化产业项目落地,确保1个新建或改建的文化产业园区投入使用,完成文化产业投资30亿元。举办专题文创展会,组织参加义乌文交会、省域招商会等文化产业活动。

  3.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金融的融合,以构建新型文化产业融资体系和文化产业民间资本投融资平台为主线,通过规范创新民间金融投资文化产业行为,实现投融资信息、渠道畅通化,金融产品多元化,合作模式规范化,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最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继续推动温州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升东瓯文创园·非遗广场内涵,完善其经营管理理念,精准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学院的优势,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五、以加强舆论导向监管为抓手,积极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舆论宣传渠道、文化市场种类和内容日益多样化,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舆论导向和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1.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认真贯彻第二十八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开展“清源”“固边”“净网”“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非法少儿出版物、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各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查处经营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盗版教辅教材等各类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通过试点先行,健全网吧管理长效机制,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演出、娱乐等市场的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创造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2.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加强审读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报刊审读管理,编写《审读动态》,提高办报办刊质量,进一步完善舆论审读监督体系。做好新闻单位采编人员岗位考试及换证工作,规范报刊经营秩序。加强传播网络信息网站的著作权监管,保护知识产权。积极培育扶持印刷示范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以“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示范性企业100家、规范化企业300家,树立我市印刷企业标杆。完善实体书店扶持补助政策,助推图书发行零售业健康发展。

  3.加强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监管。以“创新创优”为抓手,督导广电台坚持新闻立台,积极推进节目创新创优。进一步开展广电评议工作,加强节目质量监管;抓好安全播出日常监管,完善安全播出管理机制,落实安全播出属地管理责任。

  六、以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目的,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以规范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手段,逐步解决“大锅饭”和“论资排辈”等问题,履行好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全面推行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从而形成“职称评聘分离、干部能上庸下、薪酬绩效挂钩、管理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新机制。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重点做好温州图书馆改革试点工作,理顺理事会人事、财务、管理等权利,建立理事会日常运作机制,对理事会行事的有效性建立评价与监管约束机制。强化图书馆公益属性,逐步构建以公益目标导向明晰、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为内容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确立全国领先地位。着力创新我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市同类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3.大力推进民办文化。通过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形式,探索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与文化活动组织,积极推进民办文化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举办试点单位现场推进会,继续加强民办文化机构组织管理和文化活动开展,推动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

  4.起草制定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做好新一轮发展的研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衔接省厅局的规划要求,制定好我市的文化发展规划。

  七、以抓好自身建设为载体,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拓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全系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以及市委“1+8”实施意见的规定,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文化干部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