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菜那些事儿 | |||||
|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这“一方人”却也创造出了“一方水土”——地域文化。而对于崇尚“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来说,了解一方的地域文化,吃——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温州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东海之滨的一所重镇,瓯文化丰富多彩,而瓯菜更是体现了这些年来温州人的生活方式。温州菜俗称“瓯菜”,与杭州菜、宁波菜、绍兴菜并称,是浙江菜系四大流派之一。瓯菜具有浙菜的共性,但又自成体系。“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具有比较明显的特色风格。”——短短几句话便高度概括了温州菜的特点。注重食材的本味,主副搭配从不喧宾夺主,演变过程中充分吸收外菜系的特点则是温州菜最“务实”的神韵。今天,小编将带你去看看一些那些年吃过的和没吃过的一小小部分瓯菜。
团圆年夜饭 红红的高脚碗,薄薄的胡萝卜(温州人称为“红菜”)片,鳗鲞、鱼饼、酱油肉,熟悉的十个冷菜整齐码放在高脚碗中。中间以炒年糕为首的十个热菜琳琅满目、色彩绚丽,是温州饮食民俗的精彩展示。三十岁以上的温州人,无论今天身在天涯海角,都会思念彼时除夕夜合家欢聚的情景。尽管现在的大酒店分岁酒宴层出不穷,但儿时的年夜饭,是记忆里最耀眼的章节。传统的年夜饭每道菜色香味形俱全,汇集了蒸炒煎炸烫等厨艺,而且构思巧妙寓含深意。 年夜饭冷盘菜单:酱油鸡、酱油肉、鳗鲞、鱼饼、芹菜猪耳朵、炸带鱼、红烧鱼、韭菜豆腐干、手花球、花蚶。 年夜饭热菜菜单:年年升高——炒年糕; 一炮打红——泡胶;开门红吉——红烧肉;官清万代——粉丝螟脯干;前程锦绣——针金鸡; 全家聚乐——三鲜汤;年年有余——红烧全鱼; 大年丰收——敲鱼汤;盘盘有财——盘菜肉; 新年红早——红枣八宝饭。
海鲜好滋味 温州人喜欢海鲜生吃是出了名的,久远的历史似乎已经无法追溯,濒临东海的温州人把牡蛎、醉虾、血蚶、江蟹生、海蜇皮吃的风生水起花样百出。 而以海鲜为主的热菜,更是突出菜品口味新鲜而著称。其中以三丝敲鱼、锦绣鱼丝、爆墨鱼花为代表,并称“瓯菜三绝”。
锦绣鱼丝:新创瓯菜,选用黑鱼脊背肉切成细丝,配红绿柿椒丝、黄蛋皮丝、棕色香菇丝等炒制而成。此菜色彩丰富似锦绣,鱼丝条不断、匀称,其味十分鲜美。
三丝敲鱼:温州民间传统佳肴之一,相传已有百余年历史。“敲鱼”是用新鲜鱼肉沾以淀粉,用木槌敲成薄片,入水汆熟后可做汤也可炒制。用鸡脯、火腿、香菇“三丝”加高汤、敲鱼烹制而成的“三丝敲鱼”,汤清味醇、鲜嫩爽滑,色泽调和,独具风味。
爆墨鱼花:在瓯菜中有一系列的墨鱼菜肴,爆墨鱼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是一道刀工、炉工并重的瓯菜名肴,脆嫩爽口,造型非常美观。
东瓯有腊味 农历上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在温州,每近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腌晒腊味以备过年的习惯。自古以来,晒腊味都是温州人迎春度节的重头戏,是最具有浓重的市井气息的一个全民活动。即使有些人家怕麻烦而懒于腌制,每每年关临近时,也总会买个几样回家,不然,只见邻居家的阳台窗口上挂得满当当的,心理上落差颇大。 腊味的品种最普遍的是酱油肉,即用酱油为主、料酒、白糖、味精为辅浸泡过的带一点点肥肉的瘦猪肉。这是相比其他腊味在价格与口感上颇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主流腊味。此外,常见的还有“酱油鸡”和“酱油鸭”。如果将温州腊味按位置排列,鳗鲞的档次显然最高,然后鸭舌、鮸鱼鲞、带鱼鲞等等则因人而异依次排列。
街头名小吃 温州知名的风味小吃约有四十多个,传统的除了县前头汤圆,还有强能的鱼圆、白蛇烧饼、陡门头的灯盏糕、八字桥的马蹄松、矮人家的松糕、长人家的馄饨……这些曾经是家庭作坊式的街头小吃,世代相传,独树一帜,伴随着岁月的反复磨练,而渐渐闪耀出了传统的小吃的光亮来。 美味在民间,温州菜那种可亲可爱的本色原味、浓浓的本地味道就在温州的大排档里、小吃店里、温州人家里烧出来的“私房菜”里。相对于赫赫有名的四大菜系,温州菜只是偏隅一方的“地方菜”,但是“秀色可餐”的瓯菜,以其“民以食为鲜”的个性和浓郁的人情味道在众多的食客口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