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红色苍南走一走 | |||||
|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没有革命先烈们英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哪来我们今天安宁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史上第一个“红色小长假“9月3日~月5日,这个假期怎么过?当然要“红”着过。 在苍南,来一场红色之旅
第一站 矾矿遗址 矾山镇位于浙南东海之滨,四周群山环抱,东高西低,是一个东西走向的葫芦形盆地, 因盛产明矾而驰名中外,素有“世界矾都”之称,明矾产量和品位均居世界之首,储量和产量占国内80%,世界的60%。 矾山开采明矾历史悠久,从宋朝末年发现,到明朝初期开采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如今,矾山矾矿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矾山明矾的发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相传四川难民秦福带着妻儿在鸡笼山一石洞下避雨,一家人搬来石头堆灶做饭。几天以后,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搭灶烧火的石块被雨水淋透后风化成了沙砾,其中还夹杂着许多透明的小珠子,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秦福放几粒到嘴里尝尝,味道酸涩,顺手扔到身边的水沟里,小珠子溶化了,沟里的浊水却澄清了。秦福的儿子中暑肚痛,喝下一碗小珠子溶化的清水竟然就好了。秦福认定它是一种仙丹妙药,取名“清水珠”。从此,秦福常常来这里烧制“清水珠”,拿去给人澄清浊水或解暑。消息传开,村人纷纷效仿,明矾宝藏就这样被人发现了。 在矾山,大大小小的矿洞数不胜数。在南洋312矿硐,井巷下四通八达、奇曲弯折、犹如迷宫般绵延几十里的矿硐尤令人着迷。从洞口进入,经百余米巷道,就可以来到面积约300平方米的地下室,室内入口的墙上还保留着毛泽东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语录。走进地下室,室内很平坦,有石凳讲台,可容纳数百人。讲台左侧悬挂着银幕般大小的一幅老照片,照片上人人手捧小册子在认真阅读。据介绍,“文革”时期,矾矿工人曾在此处开会学习,照片上工人正在学习毛主席语录。 出此矿硐,在井巷中继续前行,犹如走入时光隧道一般,昏暗的光线,曲折的巷道,不知目的的前行,行走的沙沙声与巷道中的回声让人恍恍惚惚,生出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之感。
第二站 矾山福德湾村 在矾山镇内,有一条百年老街,旁边是两排古香古色的木屋,就是现在有名的福德湾(原名苦竹庵)老街。福德湾村在2013年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榜上有名,后又被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福德湾村是一座随采炼矾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位于“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镇南侧,依鸡笼山北坡而建。村庄里古朴而有韵致的福德湾老街,依山而建,长100多米,宽3米,蜿蜒而上的石筑山岭就是小街的街市,山岭每上一步台阶,街市也高一级台阶,街面最高处与最低处有近10米的垂直落差。两旁建有1到2层高的民房60余间,建于明末清初,均为砖木构和石木构建筑,或背西,或背东,均开有背窗,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照耀,每间的房屋正面看去其貌不扬,进入室内则光线充足。福德湾是当年矾山采矿最集中的地方,南面的鸡笼山上,散落着许多炼矾煅烧炉等矾矿遗址。 在福德湾村还有个石宫窑主庙,该庙是由群众集资为纪念明矾始祖而建,因庙后有块大石,故取名为“石宫”。这个石宫还是“中共鼎平石宫支部旧址”和“韫山学校旧址”(原矾山一小)。1909年在石宫创办韫山小学,这所学校有着悠久光荣历史,据矾山一小校志记载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时期,白色恐怖下这所小学就是中共鼎平游击区地下党员联络站,并成立韫山小学党支部。1937年浙南第一个鼎平县妇女党支部也在这所学校里诞生。有党员教师10多人,女学生党员9人,他们都成为了矾山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
第三站 朱程故居 位于矾山镇王西村内山冰水窟的朱程故居,是建于晚清的一幢回字形单层石木结构的二进式平房,有三间正屋,两侧置厢房,陈列着朱程烈士生平的照片、生前书信和朱德、彭德怀写给朱程的信,还陈列着原冀鲁豫军区政委崔田民等同志的题词及烈士遗物。现故居有朱程铜像、物品陈列室、小型广场、碑坊和两个纪念亭等。1997年故居被列为苍南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授予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里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景色秀丽,村后山峦起伏,活像一头侧卧的巨狮,人称内山为狮穴,是个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朱程将军生平:1910年出生在苍南县矾山镇内山村,1929年黄埔军校第6期步科毕业,1934年留学日本,1937年回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由朱德、闻允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司令员。转战冀鲁豫边区,英勇抗击日寇,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威震太行,名扬豫北。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王厂与数倍的日伪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时年33岁,被誉为“铁军将才”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短片《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集中在《新闻联播》播出。据悉,全国有百名抗日英雄入选,朱程烈士就是其中一位。 2005年8月31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缮一新的朱程故居终于落成了,还建成了纪念馆、碑亭等,同时还举行了朱程烈士铜像揭幕仪式。当时,有500多名当地党员群众和烈士亲属,及当年烈士抗日牺牲所在地山东省曹县领导参加了仪式。那一天,所有的村民比过年过节还要高兴,英雄的事迹可谓深入人心,村里男女老少一天也没忘记过这位英烈,每年清明节,村里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第四站 蒲壮所城 浙南地区抗日战争可以追溯到明代,因苍南地处沿海,自明代起经常受到倭寇从海上来犯,为了抵御倭寇,时任千户总驻守夏积在此主持修建蒲城,如今给我们留下的,是满城遍地烽火的回忆。 蒲壮所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逾600多年,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抗倭海防城堡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状。城墙周长2公里,高3-7米,底宽6-8米,顶宽4-7米。均用条石和块石分内外各三层包砌,中间填以夯土。 城堡分东、南、西三门,各门均筑有瓮城和城楼。城内街巷排列成“四”字形。街街相贯,巷巷相通。城内古迹众多,有城隍庙、文昌阁、东林寺、西竺寺、守武真官墓。古谣称:“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庵堂,东西南北十字街,二十四井八戏台”。是对城堡结构的形象写照。 这里民风淳厚,民俗独特,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拔五更”以及“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独一无二,场面恢宏,蔚为壮观。 在苍南,不乏抗战英烈,在碗窑古村的博物馆里,就陈列着许多朱氏英烈的战功事迹。苍南地方方言号称最难懂的方言,就连当时的日本情报部也翻译不出来,为当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苍南还有许多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宝贵史迹,等你一一去探索、去发现、去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