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温州日报】“四水”添韵浙南水乡
时间:2016-12-21 10:47:02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黄娅凡|文:陈蜜 字号:[ ] 阅读量:

“快看,有野鸭!”在龙湾区瑶溪街道瑶溪河畔,街道党工委委员胡显东指着河面上荡起的一圈涟漪,兴奋地叫道。顺着手指的方向,一只小巧的鸭子灵巧地从水下探出身来,并不时用河水轻抚自己的羽毛。胡显东告诉记者,只有水质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吸引野鸭的“光临”。

而在三年前,同样的地点——如今瑶溪河犁头垟公园附近,墨色河水异味飘散,周遭是违法搭建的棚屋,脏乱差的环境之下,别说是水里的小鱼小虾,就连在岸边停留片刻人都要被熏跑。

水里的变化静悄悄,岸上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以“净水、洁水、护水、秀水”为主线,瑶溪街道把两拆两绿、三化双清、水岸同治、产业转型、文化培育、城市建设等多项工作统筹结合装入“治水”这个大盘子。目前,街道所辖30条黑臭河均已挂牌验收,灵韵水乡之美又重新回到人们身边。

瑶溪河潺潺流水,带动着犁头垟公园内水车缓缓转动,在周边高低错落绿景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乡韵美景。由于公园的建设结合瑶溪环境特点,因而定位为“综合性郊野公园”。景观小品、主题雕塑、水车、种植果树……一幅郊野农耕画面呼之欲出。作为瑶溪目前最大的公园,这里已然成为苏川村、朱宅村、底岭下村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在2014年以前,这个地块因为在变电所旁开发可能性不大,一直空置着,周边村民为贪图便利在周边随意搭建棚屋,有些还临时搭起了养猪棚,不仅成了脏乱的源头更破坏了瑶溪河的水质。

犁头垟公园的“横空出世”只是瑶溪治水的一个缩影。胡显东告诉记者,瑶溪境内共有56条河道,长度达67.176公里,是典型的浙南水乡。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支柱产业电镀、合成革等在贡献GDP的同时,也对区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全街道在省市挂名的黑臭河多达30条,“黄河”“多瑙河”“牛奶河”……都能在瑶溪觅得踪迹。

污染在河里,源头在岸上。瑶溪街道狠抓源头治理,拆除8万多平方米沿河违法建筑,严打非法排污,倒逼合成革生产线改造提升。“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排污口,以便于监测,同时企业污水收集池也改用不锈钢材质,规避了水泥材质处理池年久开裂容易渗透的污染隐患。”据瑶溪环境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街道已累计打击违法企业21家,倒逼转型15家。

近年来,街道还对龙湾河、轮船河(金岙段)后潭浃、草河、大王丼河、破袋河等河道进行疏浚,让水变干净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投入1400余万元对北上河片河网实施活水工程,改造、新建多处水闸,让河水“活”起来。同时,截污纳管、生态修复、河面保洁、河道监督巡查等环环相扣,灵韵水乡瑶溪逐渐回归到视野,一批(绿地)滨水公园成了市民的“后花园”。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瑶溪投资约2亿元,建成面积近36万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滨水公园、亲水平台20多个。

瑶溪风景区、大罗山自然风光……瑶溪是一个不缺景致的地方,而随着水环境日益改善,瑶溪街道做大做强旅游文章更有了底气。目前,他们已在谋划瑶溪旅游文化线路和瑶南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努力打造水乡文化,让水、文、游融为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大建设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

“对待污染源治理,以坚决不依不饶的态度一以贯之。”胡显东明确表示,为确保治水长效管理,街道将进一步规范河道“红领巡查员”一周一巡查,一月一例会制度。同时,突出治污重点,确保不漏盲区、不落死点。

白鹭低飞、岸边垂钓、绿水荡漾,这样的画面在如今的瑶溪随处可见,但瑶溪人还有更大的期望。胡显东表示,将瑶溪水网水质提升至仅次于楠溪江水的水准,是他们心中的努力方向。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