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打造浙东南首个全国研学游基地 | |||||
|
|||||
近两年来,雁荡山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火山地质科普资源,进一步推进研学游的发展。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525.98万人次,增长15.7%;2016年1-7月,接待游客319.43万人次,同比增长29.75%。 一是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以雁荡山博物馆为教育科普基地及学生第二课堂,设立岩石小课堂,增设“我是小小地质家”地质地貌知识抢答环节,共接待学生10多万人次。 二是积极开展“科普进高校”活动,在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举办“雁荡山流纹岩地貌发育特征和科学研究价值”等为主题的讲座5场次。 三是精心组织科普活动,每年开展“世界地球日”科普周活动,发放科普答卷、宣传折页、科普书籍等5万多份,受科普人数达10万多人次。在景区开展2期“第二课堂”,开展“我爱雁荡山”主题征文活动,收到征文稿1000多篇。面向全国招募地质科普志愿者25名,出版发行《火山与火山岩景观》科普读物,在景区增设科普长廊,融合新业态推出研学旅游线路。 四是加大交流活动,香港生态旅游培训中心、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协会、香港环境教育协会等地质生态爱好者、学生、专家多批次在雁开展地质考察活动。与世界各地地质公园缔结姊妹公园12家,开展广泛的交流,互促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