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阳栩到交洋土楼调研文物保护工作 | |||||
|
|||||
为促进泰顺交洋土楼的保护、挖掘和开发利用,3月24日,泰顺县委副书记、县长黄阳栩率队到交洋土楼文物古迹点实地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土楼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全力推进土楼保护维修工作。 交垟土楼位于罗阳镇上交垟村,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当地人称为“仓楼”或“四面厅”,为二层土木混合结构建筑,平面呈方形,东、南、北三面为防护用的水池,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福建土楼文化向浙江发展之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5年4月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以交垟土楼为核心的泰顺土楼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阳栩一行对交洋土楼及其附属建筑和周围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土楼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黄阳栩指出,作为国保单位,交洋土楼保存比较完整,周边环境和生态植被都非常好。政府要全力做好政策处理工作,主管单位要坚持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切实加大土楼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让土楼更好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要以文化项目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将其建设成集旅游、文化及商业为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 黄阳栩强调,要努力做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整体规划和论证工作,使之与全县城乡规划建设相融合;要做好名人文化,以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做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得益彰,切实发挥文物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