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关于印发《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7-03-31 15:59:54 来源:温州市 浏览次数: 字号:[ ]

各县(市、区)文广新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洞头区及各县(市)广电台,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广新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增强文化服务力,全面提升文化执行力,有效扩大文化影响力,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奋力谱写浙江新方位下温州发展的辉煌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主要抓好“十大工程”。

  一、文艺创作繁荣工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化促高峰化,开创温州文艺繁荣新局面。

  (一)抓精品创作。成立温州市文化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全市文艺创作的把关与审核,高度重视正能量、主旋律、具有时代特征、瓯越特色的精品创作,全年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中国梦”、庆祝建军90周年、香港回归20周年及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五水共治”等重大题材创作音乐、舞蹈、小品、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精品300件。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省精品创作扶持资金、“五个一工程”奖等。切实加强艺术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

  (二)抓草根文化。健全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长效保障机制,以系列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创作反映老百姓酸甜苦辣、基层群众喜怒哀乐和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200件。积极搭建平台,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作热情,扩大文艺创作的主体,提升全市文艺创作的多样性。

  (三)抓戏曲振兴。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工作部署,不断完善温州地方特色戏曲生态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体系。深挖温州人文元素,打造地域文化品牌。重视戏剧创作五年规划编制,积极做好剧目储备,加强对永昆、和剧、高腔、乱弹、木偶等濒危剧种的保护,全市全年新创或复排大型剧目6个、折子戏20个。

  二、文化服务提效工程。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标准化促均等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抓设施建设管理。一是完善市级“五馆建设”。完成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改造并对外开放;做好温州美术馆、温州非遗展示馆立项和方案设计相关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市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市文化馆改造装修的前期工作,完成温州博物馆、东南剧院安全维护工程等。二是加快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指导平阳县文化中心、永嘉县文化中心等场馆做好建设工作。三是夯实基层文化阵地。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整合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村民中心等资源,全年改造提升基层文化设施100个,建设精品农家书屋20个。四是拓展服务。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符合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融入文化驿站、书吧、非遗及城市礼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建设,丰富服务内涵,2017年选取20个县级以上文化场馆开展工作试点。五是规范管理。深入探索基层文化设施委托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文化馆干部网格化服务,重视文化社团培育,开展文艺沙龙、艺术培训等活动,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基层设施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同时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悬挂文化标识,强化文化阵地意识。

  (二)抓文化惠民。一是加强产品供给。举办市民文化节、2017全民阅读活动等大型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舞台、建设“书香温州”,让民间社团、市民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体。采取“订单式”、“点单式”服务等多元化方式,体现按需供给,注重向农村基层尤其是平时文化生活比较缺乏的农村、山区、海岛的资源倾斜,全年送戏下乡1800场、送展览讲座200场、文化走亲60场次。全面实施广电低保工程,以县级为单位,全年送电影下乡51288场。二是强化惠民举措。打通市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通借通还的技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提升数字化在博物馆、展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应用,增强民众参与互动和体验。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把精品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范畴,通借通还率达70%。全年举办各类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达400班次。

  (三)抓绩效评估。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展全系统普法工作,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抓好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确保群众能够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配合市人大适时出台《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二是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配合省文化厅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市县及薄弱乡村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做好第一轮重点市县考核验收及第二轮重点市县筛选和建设工作,确定11个薄弱乡镇(街道)、110个薄弱村(社区),予以重点推进和提升。三是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公共文化尺”。全面推开第三方评估工作,重点排查基层文化设施有效利用情况,严禁占用、挪用、闲置现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增加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

  三、文化品牌塑造工程。创新多元文化品牌培育机制,以载体化创品牌化,提升城市文化首位度。

  (一)抓标杆示范。把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作为支撑都市“15分钟文化圈”的两大主要载体、标志性品牌来谋划。借鉴城市书房机制,探索“百姓书屋”建设作为城乡文化一体有益补充的新品牌。一是规范城市书房建设。制订实施《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在优化布局、规范管理、长效保障的机制进行积极探索,以静态滋润、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全年新建城市书房6个。二是创新文化驿站建设。制订实施《温州市“文化驿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积极以“1+10+N”的模式来引领社会力量办文化驿站,以动态展示、互动交流的形式提高市民艺术品位,全年建成特色文化驿站10个。三是建设“百姓书屋”。在精品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建设20个(其中市本级10个)全民阅读基层示范点即“百姓书屋”,使其成为城市书房的延伸版和农家书屋的提升版,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二)抓品牌集聚。依托温州戏曲故里、书画名城、百工之乡、歌舞之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温州艺术节”“市民文化节”“村歌大赛”“周末剧场”“艺路同行”“籀园讲坛”“非遗学堂”“文化走亲”“全民阅读”等文化品牌,积极引导文创、民俗等各类民间文化活动,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文化服务品牌集聚效应。

  (三)抓宣传推广。一是建设“文化云”平台。以“一个总平台+若干个子平台”的模式建设运作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温州文化云”,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各类文化资源,设计覆盖公众服务500万人,数据库资源100T,年访问量达1000万次。2017年完成项目招投标及系统软硬件设计,同步推进内容建设并完成中心城区文化地图编制。二是抓好重点工作宣传。文广新工作量多面广线长,要整合、统筹、协调各类宣传资源和平台,结合市民文化节、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全民阅读、扫黄打非等各项节庆活动和专项行动开展多层面、立体化的宣传工作,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充分展示文广新事业的新成绩、新亮点以及文广新工作者的昂扬风貌和担当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大力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以属地化抓常态化,构建海内外温州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抓属地管理。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改变以往文物保护只是各级文物保护部门职责的片面认识,进一步落实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等属地政府的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努力推动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为主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注重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会同相关部门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对属危旧房类的文保单位进行及时抢救修缮。2017年新增省级文保单位20处以上,全市省保总数达105处以上。加强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全市业余文保员总数达900人以上。

  (二)抓保护利用。一是深入挖掘“瓯”系列文化。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强瓯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地方戏曲、书画美术文化艺术等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等工作,完善瓯越文化理论研究体系。合理利用现有各类历史文化街区,依托文保单位、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等载体打造专题博物馆、名人纪念馆,使之成为温州彰显历史底蕴、展示传统民俗、弘扬时代精神的窗口。2017年继续谋划做好专题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建设工作。二是丰富城市文化元素。组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专项工作办公室,配合住建、城投、园林等部门,积极将瓯越文化元素融入各类公园、广场和塘河沿岸、沿江景观带,使广大市民群众和外来游客在游玩休闲时能充分感受温州地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城市门户、主要街区等地凸显多元的城市文化特色,如在机场、火车站、轻轨站头装饰工程建设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形成强烈的地区标识感,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三)抓非遗传承。推动传统工艺振兴,梳理建立涵盖全市所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基地的电子数据库。健全传承人培养机制,开展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10大门类传承人轮训工作,在非遗传承“百工名师”中继续推行“带薪学徒制”。启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整理工作,完成10个省级项目传承人的口述史整理。严把申报关,探索非遗项目“退出机制”。

  五、文化产业提升工程。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以优势化抓特色化,丰富文化产业具体抓手。

  (一)抓政策引导。要配合市委宣传部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全面剖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短板,围绕我省“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万亿产业”的目标,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不断深化文化产业与科技、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等领域的融合,推进微电影等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做好城市礼品标志的设计和推广工作,做好城市礼品的认定和遴选工作。

  (二)抓平台建设。积极对接省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融入全省文化产业联盟,推动相关历史经典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着力推进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批市级重点产业园。举办全市性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组织做好第十二届义乌文交会等展会的参展和推广工作。

  (三)抓非遗生产性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如在保护继承发展传统“两瓯两雕”工艺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发新型的现代工艺品,切实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对接科技、旅游、体育和农业等相关部门,将我市非遗项目和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植入旅游点、特色小镇、农家乐、民俗民宿村等,推动这些文创企业和文创产品的发展。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传统工艺工作站(试点)建设,开展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评选。

  六、文化改革深化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以多面化促整体化,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一)抓体制改革。一是机关内设处室及职能调整。加强与上级部门、基层单位的衔接,设立宣传信息处、公共文化处、新闻出版广电处等。二是局属事业单位调整。推动市文化馆与温州大剧院管理处合署办公,单独设立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温州市文化传媒监测审评中心,温州市艺术研究所升格为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等。三是局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文投集团、影业公司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企业制度,使之成为政府办文化的重要补充平台。

  (二)抓机制改革。一是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完善以岗位管理、全员聘用、绩效考核三项制度为核心,其他相关措施为配套的事业单位综合管理体系。二是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全力推广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经验,完善基金会建设,力争进入中央深改办试点,同时启动温州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工作。三是深化专项改革。按照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等专项改革。

  (三)抓社会办文化。一是加强引导。积极拓展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渠道,吸引民间资本多形式投资、运营、管理公共文化项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加强对业余文艺团队的管理和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业余文艺团队发展成为文化类社会组织。比如在基层文化设施委托管理、文博美术场馆建设、文化服务购买、民间团队扶持等方面深入探索,积累经验。二是扩大参与。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民间场馆参与“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百姓书屋”等文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或挂名使用“艺路同行”“籀园讲坛”“非遗学堂”等文化品牌。同时大力吸纳高品质的社会文化活动进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载体,实现新兴休闲交流、个性时尚类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增点扩面。

  七、文化市场监管工程。建立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机制化抓有序化,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内生动力。

  (一)抓简政放权。强化审批事项动态管理,及时完成省、市政府及省三厅局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承接工作,根据“最多跑一次”的要求,突出行政审批“补短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审批”,所有审批事项除涉密外,都要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受理、网上办结,2017年提速率达70%。同时积极助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主动征求规划、住建、综合执法等部门对新设文化场所的审核意见,严把事前审核关。

  (二)抓文化市场监管。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充实完善市、县(市、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二是加大监管力度。积极做好对网吧、印刷企业、演出、娱乐等文化市场的常态化监管,规范网络文化产品交易行为,查处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三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组织好“净网”“清源”“护苗”“秋风”等专项行动,严厉查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非法少儿出版物、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各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查处经营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盗版教辅教材等各类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三)抓新闻出版广电管理。一是坚守政治底线。新闻出版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文化阵地,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政治安全底线。强化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全年编发《审读动态》10期。加强出版物发行市场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市图书批发市场的出版物审读工作,严把出版物进口关和出口关,杜绝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流入我市图书市场。二是强化规范引导。做好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的监管,配合做好“四假”的打击工作,加强记者证的审核发放把关,加强报刊编辑和记者从业人员的新闻道德和业务培训工作。出台《温州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发印刷企业五项制度电子台账远程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五项制度落实水平。三是保护知识产权。成立版权工作服务站,筹备成立温州市版权协会。着力保护知识产权,扎实开展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网吧软件正版化工作,同时运用高科技手段,加大打击网吧盗版软件、网络侵权盗版力度。协助成立浙南出版社有限公司,办好2017年城市书展。四是强化安全播出。落实好安全播出各项管理制度,推动落实安全播出属地管理职责;加强监测,及时按规处置突发情况。五是狠抓正确导向。以广电评奖、考核、评议为抓手,引导各广电台积极提升节目质量;加强对各类节目的评议,办好专题评议刊物,保证广播电视宣传的正确舆论导向。

  八、文化队伍培育工程。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以体系化促梯队化,提升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一)抓培养体系。一是文化管理人才培养。分期分批举办文化干部、后备干部、人事、财务、文秘、企业管理、文化创意等培训班,探索文化活动“策展人”制度,提高文化管理人才素质,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二是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继续实施培育拔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名家工程”、培养中青年文艺骨干的“星辰计划”、打造基层文化队伍的“春风行动”,壮大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打造“文艺温军”。其中2017年“星辰计划”定向培养15人左右,“春风行动”培训1000人次左右,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180人。三是文化社会人才培养。扶持成立各类民间文化社团,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依托“农村文化骨干培训计划”,全年培训文化社会人才5000人次。

  (二)抓培养方法。一是专管兼顾。注重专业干部与管理干部有所侧重又统一结合,确保学习培训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打造懂专业、会管理、善宣传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二是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选拔、培训、奖励等相关工作机制,加强群文、专业剧团业务考核,制订考核大纲及考核标准,激发文广新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九、文化平安建设工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载体化促平安化,积极打好平安建设这场硬仗。

  (一)开展公共文化平安行动。一是确保活动场所安全。要定期巡检排查各类活动举办地,及时配置必要的安全生产防控设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二是确保活动过程安全。要重点把控各类大型、集聚性公共文化活动,做到“有安全方案、有应急预案、有大事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各类活动“事前检查、事中巡查、事后核查”防控机制。

  (二)开展文化市场平安行动。一是开展党的十九大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紧紧围绕保障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互联网文化内容和歌舞娱乐场所作为专项整治行动主战场,着力打击各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二是开展“净网2017”专项行动。聚焦互联网,严厉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大力清理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有害网络游戏、小说、音乐、动漫等等。

  (三)开展广电播出平安行动。一是高度警惕。切实提高对安全播出工作的思想认识,强化安全播出的组织领导,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敏感性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演练。严格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按照“练为实战,以练促战”的要求,提高各类事件处置能力,按每年至少四次的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三是强化监管。做好对全年安全播出工作的部署,对安全播出各个环节进行排查,结合制度梳理,查实漏洞和隐患,并及时予以整治。

  (四)开展文化遗产平安行动。一是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积极申报并切实用好省文物平安工程专项资金,加快实施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库房、安全技防的新建、更新、改造项目。二是加强文保单位保护管理。妥善处理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关系,特别是要做好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对古建筑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三是加大文物安全监管和执法监察。深入开展“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2016-2018年)”,推进“天地一体”文物执法监管平台建设,强化文物安全法律实施和执法力度。

  (五)开展综合治理平安行动。一是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积极将“扫黄打非”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把工作重心向基层拓展延伸,实现“扫黄打非”全覆盖。二是抓好文化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文广新系统治安防控体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严防发生各类严重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案(事)件。三是抓好消防和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消防安全工作措施,实现年度无重大综治事件和消防安全责任事故。

  十、文化党建引领工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以制度化抓责任化,着力提升党建和党风廉政水平。

  (一)抓思想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入地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严明政治纪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制定系统党员学习计划,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抓党风廉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制订系统《党建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细则》,把党建工作与反腐倡廉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要求、一起考核。制定分级问责机制,着力构建文广新系统防腐工作机制。将2017年确定为财务制度落实年,杜绝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程建设领域的利益输送。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将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工作做在前面。

  (三)抓作风建设。以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为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工作上,要以“当战士不当绅士”的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在纪律上,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以及市委“1+8”实施意见的规定,提升文化干部的整体形象。在制度上,要健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公共资金管理、藏品征集等一系列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