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乐清日报】文旅融合 风情万种
时间:2018-05-16 9:44:59 来源:乐清日报 作者:黄晨希 文:董露露 字号:[ ] 阅读量: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乐清又将如何着笔,谱写乐清乡村新篇章?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子,今年确定了以“4+1”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建设,奋力开创乐清“三农”新局面。

今天,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带你走进“4+1”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中的“香馥田园·休闲文化”示范带。这条示范带贯穿清江、大荆、仙溪、龙西等4个乡镇,主打特色是明代名人、观光农业,重点推进仙溪镇生态旅游休闲区、果木场环村步行道、龙西石斛谷森林康养基地、马家岭古道等项目。

一、农村土地流转 集中资源办大事

让农村的资产变资金,让农民变“股民”,让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这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最终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清江镇北塘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

北塘村紧贴 104 国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全村以桂花树为绿化,打造以草莓种植为龙头产业,火龙果、葡萄等各类时蔬四季接续供应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是远近驰名的“桂花村”“草莓村”。在第三届中国草莓节上,北塘草莓荣获了金奖,在浙江省草莓擂台赛上,北塘草莓取得了第二名。曾获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温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乐清市文明村、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形成了一套具有北塘特色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体系。

在 5 月的北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红彤彤的番茄成熟了,50多岁的洪蓝友正在承包的9亩多地的大棚里小心翼翼地采摘。他笑着说,过去露天种水果,天气不好时,常常颗粒无收,如今在条件这么好的合作社大棚里种植草莓、番茄等水果,不用担心天气和销路,草莓、火龙果等水果成熟时,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采摘,有些水果还会快递寄给附近的城市,一年收入有10来万元。

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傅春旺说,2009年,村里成功流转800亩土地,加上隔壁村流转的400亩,引入社会资源,建成了这个占地 1200 亩的农业示范园区。同时,该村还成立了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发放土地流转田租 797.8 万元。今年,北塘村还给全体村民投保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为参加土地流转、满 60 周岁的本村和周边村民发放养老金。从农民到老板再北塘村党支部书记,苏德生对家乡始终梦萦魂牵,2008 年,投入巨大人力、财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北塘村的村容村貌,并带头成立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截至目前,该村共计发放土地流转养老金 1311.8 万元。此外,北塘果蔬专业合作社一年纯收入达100万元,增加了村民收入。不仅如此,清江镇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城乡环境卫生,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据了解,清江镇将在北塘村开始到石阵村沿线的 12 个村居的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提升、街面改造和选择有条件的农居进行美丽庭院打造。清江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邀请中国美院的设计团队设计方案。

接下来,清江镇以北塘村打造中心公园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前,投资300多万元、占地5亩的北塘村中心公园的路面已经铺平,进入招投标。公园将建长廊、凉亭、电子屏幕,还有一个休闲广场……“北塘村的6个自然村的村民都可以来这里散散步、聊聊天。” 傅春旺说,“村民对中心公园很期待。”

二、利用地理优势 打造吃住一条街

“松垟慢街项目,旨在打造乡村慢生活,街道总长 1.5 公里。将打造成兼顾音乐茶吧、咖啡馆、酒吧、小吃等丰富多彩的街区。”雁荡镇松垟村党支部书记金云进指着松垟村村口的道路说道。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看到,松垟慢街两旁的房屋建筑穿上了白色的新衣裳,正在进行统一的外墙立面改造,房屋前的地面人行道也换了一副模样,由原来的水泥地,变为火烧面白锈石与透水砖相嵌,一眼望去,道路整洁明亮。金云进说,过段时间还将在街道两侧种植花木。

值得一提的是,松垟慢街房屋的立面改造不仅限于看得到的街面,继续往村子里走,街后的居民楼外墙同样在毫不示弱、紧锣密鼓地跟上改造的步伐。除绿化外,整个工程投资共870万元,预计今年夏天完工。

为什么要打造松垟慢街?金云进说,“松垟村是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 级雁荡山景区的东大门。2016年还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我们想利用天时地利,留住来雁荡的游客。”

“每天来雁荡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就想着打造 一条类似乌镇、西塘,又有点小文艺的商街,让游客吃在松垟、玩在松阳垟、住在松垟。”金云进将这个想法和村民说了后,大部分村民都比较支持。

50 多岁的金良见在松垟街边经营养乐居客栈有些年头了,对松垟慢街,他举双手赞成。“本来整条街上开店的就我一家,很少人会来这里住,生意兴旺时年收入也就只有10 多万元。如果整条街房屋一楼都用来当店面,仅收租金就能带动村民收入,而且也更吸引游客。”

松垟慢街项目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道路两旁的民房户主有 30%不太支持。松垟村两委挨家逐户地做工作,为村民讲解政策处理,让他们知道土地不会被征收,门前道路的产权依然归私人所有。如今,村民不仅安下了心,还盘算起一楼的店面是要出租还是留给自己开店。

金云进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现在村民很多在景区、宾馆上班,或开民宿、农家乐为生。而如今打造特色街,不仅让更多来雁荡的人认识松垟,还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未来令人憧憬。

与此同时,雁荡镇松垟村以打造“松垟慢街”为契机,完成了全村排污排水管道和“三线”落地工程,改造了自来水管道和路灯网,拓宽了部分村内道路。

三、产业融合发展 可玩可买可康养

龙西乡东加岙村的石斛谷利用铁皮石斛及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搞起了康养基地,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石斛谷森林占地面积700多亩,小桥流水、7座小木屋、森林康氧冥想区……人们会发现这里的环境跟周边山上的环境没有多大区别,整个石斛谷的开发只是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有近千人来这里体验石斛康氧。也跟整体建设一样,被称为“近野生种植”,也就是把铁皮石斛种在树上和岩石上。浙江高鼻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谷项目负责人金传高认为用近野生种植方法种出的铁皮石斛,在各方面都要优于其他方式种植的铁皮石斛。

“我们公司从 2014 年开始决定走高端路线,利用近野生种植方式让铁皮石斛回归森林。在确保村民土地租金收益的同时,增加村民在公司的就业机会。现在全村有 200 多户村民从事铁皮石斛生产加工,约占全村农户的七成,年产值可达 2000 万元。”浙江高鼻子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员工金鹏飞说,石斛谷流转土地400亩,种植面积达到280亩。石斛谷能够顺利成长,跟村里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直接关系,所以让参与流转的村民受益,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目前整个公司就是一个景区,通过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全村发展。金传高说,目前石斛谷已通过考核,成为乐清首批森林康养基地,而该公司正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来客。

石斛谷内正在施工的一幢房子,未来这里将提供石斛大讲座、石斛药膳馆、住宿等,让市民更近距离体验了解石斛。

四、引入旅游项目 发展村集体经济

龙西乡仙人坦村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依托沓屏峰突出的地貌、秀美的风光,推动飞拉达项目落地。由村集体与开发公司签订协议,特许权期满后,将这些旅游项目的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村集体,由村集体进行经营。2017年,仙人坦村借此成功摘掉“省定薄弱村”帽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大关。

前段时间,龙西乡仙人坦村里又来了一批游客。他们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绳,攀上属于雁荡山脉的沓屏峰,在200多米高处的悬崖峭壁,倚靠崖壁做着瑜伽。这样的场景,龙西乡仙人坦村党支部书记潘克汉已经见怪不怪。

仙人坦村地处龙西乡,是乐清较偏远的山村。虽有优质的生态环境自然禀赋,但经济发展一直面临困局。2017年,乐清出台“南城北游”规划,村“两委”班子积极谋划,打算以生态做文章,利用闲置的山地资源,引入旅游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

在龙西乡党委的牵线搭桥下,帮扶企业与仙人坦村“村企结对”,共同制定“一村一策”的帮扶计划。党员干部穿巷走户,反复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结对企业永固集团向仙人坦村捐赠3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环境。几个月间,村里成功引进了“飞拉达”攀岩项目,一期投资额1000万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飞拉达”。

潘克汉说,原来村里连个小卖部都没有,如今炒个粉干都能卖钱。2017年“飞拉达”项目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7000多人,带动村内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超200万元。第一年,场地租赁合同的签订已直接为仙人坦村增创了8万元收入,今后每年村集体增收将不低于10万元。从2021年开始,仙人坦村集体将拿到“飞拉达”项目10%的股份,届时每年获得股份分红超过百万元,真正走上强村富民之路。

五、发展全域旅游 让人吃喝在明朝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温州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打造乐清美丽雁荡生态休闲产业带为契机,仙溪镇将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禀赋,打造仙溪全域旅游。围绕“仙溪之古”“仙溪之景”和“仙溪之灵”三大旅游战略积极挖掘南北閤古文化之韵,仙桥景区自然景观之美,发展现代休闲旅游,打造“印象仙溪休闲小镇”。

走进仙溪镇南閤村,眼前的石头路、低矮的木头房、古色斑驳的牌楼,让人恍如穿越到了明朝。南閤村是明代直臣章纶的故里,2010 年被住建部列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现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閤牌楼群,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每座牌楼閤结构均为三山顶六柱单间式,脊饰龙吻,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刚刚建成的 2000 多米的果木场村步行道,道路一改过去的狭窄,有6米宽,让来南閤村旅游的人多了一个游玩的好去处。仙溪镇南閤村村委会主任叶林青说,南閤村将以旅游生态为资源,作为一个景区村去打造。

南閤村作为示范带上的节点村,接下去,将挖掘明代礼部尚书章纶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南閤精品旅游线上的立面进行明代风格的改造,国保单位牌楼群的保护开发,章纶故里、新屋里等古建筑的修缮,村内道路进行石子路的复古等多方面的改造,进行南閤村古文化旅游景点的打造。

对于南閤旅游景点的未来,仙溪镇相关负责人有自己想象:让游客能够看到明朝的样子;还能在石西湖至牌楼门口吃到明朝的味道;挖掘修编章纶的少年中年和在任时的故事; 能够去玩射箭骑马等明朝游戏,最好还能让游客留下来,在南閤住一宿。为了打造“明代小吃一条街”,仙溪镇相关负责人正在村里向老人集思广益,挖掘旧时味道。

当然,全域旅游需要交通条件。仙溪镇的旅游环线二期工程,又称水下线仙溪段改建工程一期,其主线和支线各担重任。“这里将成为仙溪镇的主动脉。”仙溪镇相关负责人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出了路线图。新建的雁荡山旅游白线纵跨仙溪横溪头至上北段,全长 5.43 公里、宽 12 米。这条主线建成后,将会成为仙溪镇3.5 万人民的必经之路。支线则长1.71公里、宽8米,一直通达附近的龙西乡。旅游环线工程目前已完工50%。在交通沿线,仙溪花卉交易市场等多个项目也将有序建设。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