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绿道美景 散发古村魅力——“中雁绿道·乡村致富”乡村振兴示范带上风光秀美 | |||||
|
|||||
乐清的“后花园”黄坦硐,古朴的老屋、成片的竹林,以及与古村相融的民宿,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去游玩;下坭村的梯田里,水稻映着山色,和钟前水库、玉甑峰形成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中雁景区内,溪水潺潺,樱花年年盛开,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城北和中雁串联的交通绿道2号线上,一路皆有美景,观景台上游人驻足观赏乡间美景。在“中雁绿道·乡村致富”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细致而不张扬的改变,让本就风光秀丽的这一路焕发不一样的魅力。 一、 下坭村—— 天然的观景平台 前往位于白石街道隐于大山怀抱的下坭村,绕着盘山公路,两旁秀美风景迎面而来。下坭村如今修好了水泥路,可以一直到达位于村内高处的大炉水库。 “村双委与博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农业观光,近两年菊花盛开的时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除菊花观赏,村内旅游观光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跟进。现在这里正修建的长廊,将是村里观赏风景的最佳位置。”下坭村党支部书记钱志新对记者介绍道。在此远眺,眼前是种满农作物的层层梯田,远处的钟前湖和玉甑峰,山光水色让人不禁赞叹。虽然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远眺玉甑峰,但这一处不得不说是绝佳的好位置,视野开阔,是观赏中雁山景的天然观景平台。 现今,博园农业科技园目前有菊花基地300亩、油茶基地900亩、水稻基地200亩以及中药材、四季果园等,总规划2000多亩。园内种植了油茶、菊花、翠冠梨、蓝莓、黄桃等各类花果,游客可在不同的时间前来观赏采摘。 “中雁的美景亦可带动村内旅游,近两年,村内的基础建设、公园、休闲长廊、停车场等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钱志新介绍村里的建设情况。下坭村与之前相比变化巨大,路修好了,路灯也布好了,村里计划保留老房子进行修缮,让一些老建筑成为村里独特风景。村内还有一株611岁的木樨树,村民说,每年到花开的时候,花香满村,特别舒服。隐于大山的村庄如今依托自身独有的地势,凭借着新的思维,将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二、黄坦硐—— 隐于山间的“后花园” 青石、木屋、灰瓦……这是黄坦硐古村落最具魅力的特色。穿行在古村落里,时光仿佛随着步伐一起慢了下来,潺潺水流绕村行,老人家们随意坐在村里的石桩上闲聊着家常,在这热腾腾的夏日里,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格外凉爽。 老家下垟大宅是近两年在村内刚开设的民宿,民宿老板是村里人,兄弟几人将老房子在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修建,保留了老房子原有外貌的同时,也带着文化传承的目的,将老物件、非遗文化等融进了民宿的各个角落。坐在大宅屋檐下,透过大门看着对面的青翠竹林,感受凉风拂面,在山下最高温度已达38℃的日子里,这里竟让人有种回到了儿时夏天的感觉。 这几年村里将保护古村落和如何开发古村旅游作为探索和努力的目标,村里的建筑大多为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民宅,对这些建筑本身以及村内保留的老物件进行保护显得格外重要。黄坦硐曾是明清时期浙南最大最有名的靛青产地,拥有着从靛青提炼到印染工艺的“活化石”——夹缬生产最为完整的一套工艺流程,这也是黄坦硐的特色非遗项目。自从蓝夹缬工艺201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人对这项老技艺的关注有所提高,蓝夹缬的工艺制品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村里除了蓝夹缬外,还有手工纺织、酿酒等传统工艺都被保护了下来。村里计划打造民俗文化体验的地方,让这些老物件和技艺能被更多的被人了解和喜爱。 “今年将计划在黄坦硐入口,也就是章山村处建设入口形象工程项目,同时对通景公路两侧的美化绿化进行加强,还有水库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维护。”市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黄坦硐古村开始慢慢热闹了起来,旅游基础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在这热闹的同时,又要保护好古村魅力,是更值得思考的方向。 三、中雁景区—— 山水兼美的静谧之地 涓涓瀑布,潺潺溪水,绿荫如盖,穿过汀步,翻过小桥,穿梭林间小路,在这个闷热的季节里,西漈绝对是一处不错的游玩去处。夏日的阳光正好被树林遮挡,山间吹来的凉风抚平燥热的感觉,随便在溪边找一处阴凉的地方,对着满目山色发个呆,也是相当舒服的一件事。 宋太宗钦点的“第一峰”——玉甑峰,“一峰独出,万峰称臣。”现在念来还颇具豪气。相传北宋进士李少和曾在这潜心悟道,又让这多了几许灵气。坐着索道上了玉甑峰,眺望钟前三湖,登上拔萃峰,穿过云游关,攀上云梯谷,爬上一线天,在山巅之处俯览被绿意拥抱的山色风光,定会觉得不虚此行。 近几年,通往中雁的公路修葺完毕,让交通更加顺畅。市旅游局在西漈景区种上各色观赏植物,建设景区内游步道。整个中雁景区的游客量稳中有长,持续发展。许多项目正在审批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以去游玩体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