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苍南全域旅游发展——省景评赴苍南开展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评价 | |||||
|
|||||
7月30日至31日,浙江省建设厅景区管理评价小组(景评组)徐虹等一行人赴苍南对滨海—玉苍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开展管理工作评价。景评组先后到玉苍山、碗窑、渔寮、蒲壮所城、福德湾等景点进行现场考察。苍南县副县长曹丹艳,苍南县风景旅游局、各景区管理所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考察。
景评组详细查看了景区资源保护,景区核心区界桩、出入口标识设立,游览设施、接待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安全管理等有关情况。对滨海玉苍山各景区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对渔寮沙滩资源、玉苍山石景资源、蒲壮所城及福德湾人文资源给予高度评价。 7月31日下午,景评组又详细查阅了滨海—玉苍山景区管理工作台账并召开管理评价汇报会议。苍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德听参加了会议,并详细汇报了苍南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规划编制情况、管理工作成效和亮点、下阶段工作计划等有关内容。
景评组指出,苍南滨海—玉苍山景区管理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一是滨海—玉苍山风景区以规划为引领,连续编制了三版总规且详细规划全部覆盖,并按规划实施管理,保护工作,成效明显。二是景区资源价值高、类型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具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源条件,拥有古城、古村、矾矿等3个600年的人文历史资源,对不同游客人群都有吸引力,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机遇。三是景村发展融合,富有特色,蒲壮所城内城墙、街巷、历史建筑保存完好,碗窑古村生态修复、夜景打造富有特色,渔寮景区景中村改造和谐、环境优美。四是管理评价台账详实,条理清晰。
景评组认为,苍南要进一步改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完善景区管理制度,提升景区基础设施,保护和利用好滨海—玉苍山丰富的旅游资源,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和“两山”理论思想,落实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持续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提升景区发展实效。 滨海—玉苍山是1991年获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山海溪瀑俱秀,以“碧海金沙之壮、山巅石海之怪、所城窑寨之古”为特色,适宜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攀登探险和浙南风情体验的综合型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07.18平方公里,风景区外围影响地带面积为49.81平方公里,景区分为两大片区,包括滨海片和玉苍山片。滨海片由炎亭、渔寮和蒲壮所城独立景点组成,玉苍山片景区由玉苍山、莒溪和玉龙湖三大景区组成。核心景区总面积9.97平方公里。 苍南县自滨海—玉苍山景区设立以来,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一直致力于景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188个景源(其中特级景源1个、一级景源8个、二级景源55个、三级景源78个、四级景源47个),进行严格保护,重点监督,为今后景区资源的大开发、大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滨海—玉苍山风景区莒溪、玉龙湖(水库)等景区还处于严格保护状态。玉苍山、渔寮、炎亭、碗窑古村等景区的部分景点,初步建成必要的游览设施和接待设施并对游客开放。据统计2017年已开放景区游客量达220.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