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泰顺县
“非遗+旅游”,国家文旅部调研泰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时间:2018-09-29 15:03:08 来源:泰顺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廊氡度假区管委会) 作者:钱德旗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浙江省“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保护工作”实地调研在全省各地陆续开展。9月27日,由国家非遗中心管理保护部主任张勍倩、国家非遗中心管理保护部王艺睿,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肖克之、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马立明、江南大学教授张毅、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叶涛、浙江省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延飞等人组成的调研组到泰顺大安乡、泗溪镇、筱村镇等地就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泰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素琴、市文广新局文化产业处处长江树等相关负责人陪同。



调研组一行参观了泰顺手工制陶体验基地,了解非遗技艺传承和非遗产品研发情况,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药发木偶戏表演,对泰顺县“非遗+旅游”、传承人技艺入股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8日,调研组先后前往筱村镇、泗溪镇,实地查看了文兴桥、溪东桥、北涧桥及周边环境状况,听取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调研组一行还看望了正在修复南溪桥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郑昌贵等人,听取泰顺廊桥灾后修复保护过程中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运用与实践情况。



市非遗中心副主任季海波介绍,一年多的国保廊桥灾后修复保护工作中,除了省市文物专家团队,还有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及其团队、传统蛮石磡堆砌技艺传承人、砖瓦灰塑传承人、民间木雕传承人等全程参与廊桥灾后修复保护工程。从木构件收集、分类、选料、备料、施工,无不体现了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相结合的重要性;从桥台归位、梁架归位、廊柱归位、瓦片归位,无不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泰顺县是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地之一。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入选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泰顺县境内的溪东桥、北涧桥、三条桥、文兴桥共4座廊桥被列入“闽浙木拱廊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申报点。2018年,一批以旅游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以非遗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内涵的非遗体验基地投入运营,实践探索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泰顺样版。

9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保护工作”调研组一行到泰顺实地调研“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非遗中心管理保护部主任张勍倩、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馆员肖克之、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马立明、江南大学教授张毅等到国保廊桥——文兴桥展开实地调研,泰顺县副县长郭素琴等陪同。



市非遗中心副主任季海波向调研组详细汇报了文兴桥的保护修复历程。季海波介绍道,在整个修复过程中,省市文物专家团队,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团队,还有掌握传统蛮石磡堆砌技艺的传承人、砖瓦灰塑传承人、民间木雕传承人等团队全程参与廊桥修复工程。整个修复工程从冲毁木构件收集、选料、备料、施工,无不体现了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相结合的重要性;从桥台归位、梁架归位、廊柱归位、瓦片归位,无不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廊桥修复过程中始终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使用原构件,最大程度保留文物信息。

文旅部非遗司调研组一行对泰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并就泰顺的非遗工作进行了指导。泰顺将继续认真履行各项义务和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工作。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