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 平阳县
平阳县昆阳镇雅山村发现一尊明代石将军石刻造像文物
时间:2019-11-28 11:17:11 来源: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阅读量:

2019年11月26日上午,平阳县博物馆接到昆阳镇雅山村当地村民提供的线索:昆阳镇雅山村一建筑工地上出土一尊石将军石刻造像文物。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据实地调查了解并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初步断定这尊出土的石将军为我县明代著名历史人物——明广东按察使吕洪墓前的石刻造像文物。据测量,该石将军身高:174厘米 、面宽:68厘米、厚:52厘米;身披盔甲,手持宝剑;造型生动,形态逼真,雕刻线条浑圆流畅,惟妙惟肖;为研究古代历史名人文化和石刻造像雕刻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吕洪(1417—1485),明代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政治人物,字大正,号晋斋,平阳城西白石里人(今昆阳镇雅山村),登进士第。清雍正《浙江通志》选举、明万历《温州府志》选举有载,清乾隆《温州府志》、明隆庆《平阳县志》、清乾隆《平阳县志》及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吕洪自幼聪颖,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27岁的吕洪在浙江省乡试中举,夺得“经魁”,全省第三名,这是明代平阳科举史上唯一的“经魁”。陈汝元《明浙士登科考》自序中也写道:“吾浙当天下十五之一,而大魁名贤肩摩厘接,海内推为首藩。”景泰六年(1455),吕洪被明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十三道广东道监察御史,开始了其长达20多年的政治生涯。天顺三年至五年(1459-1461)巡察江西。七年(1463)回京,都御史委他监督会试,后又委任总理十三道题奏兼管三法司刑狱。八年(1464)英宗死,宪宗继位,升为云南按察副使,不久,因母丧回籍守制。成化五年(1469)任广东按察副使,八年(1472)升按察使。旧志称其“历中外风裁凛烈,赐上方剑便宜行事”,是一认真执法者。

吕洪生前关心故乡文献传播,曾先后刊行林景熙、史伯璇、陈高陈人文集。成化元年(1465),吕洪将苏伯衡编成未印的陈高《陈子上存稿》,托友人重加订正,次为卷帙,捐俸印行。明天顺七年(1463),吕洪据叶衡所藏的林景熙《白石樵唱》,补编为《霁山先生文集》,并诗为三卷,搜集佚文三十七篇,厘作二卷,共计五卷,雕板印行。为林景熙诗文合集的最初刊本,今藏国家图书馆。元代大儒史伯璇文集也由他次第刊行。

明成化十二年(1476),十二年(1476)致仕家居,回到平阳雅山,于居住别墅南建亭曰“怡老”。其人“为文温润如玉,赋诗浑厚如陶”,所著有《晋斋集》和《凤山诗》等若干卷。吕洪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卒。民国《平阳县志》古迹志载:广东按察使吕洪墓,在马鞍山北麓。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