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各地“放大招” 全域旅游发展亮点频呈 | |||||
|
|||||
12月25日,全省第四次全域旅游暨“百千万”工程推进现场会在雁荡山召开。 省文化和旅游厅、11个地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第一批景区城、景区镇代表,2019年评定的3A级景区村庄代表等齐聚温州,总结分享各地全域旅游创建中,在品牌打造、内容创新、文旅融合、营销提升等方面的新亮点和新做法;同一天,温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发布了温州全域旅游“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明确了接下来我市全域旅游建设的新目标与新规划,再次掀起了全域旅游创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热潮。 全省第四次全域旅游暨“百千万”工程推进现场会。梁琳 摄 小村不寻常 做强乡村“美丽经济” 乐清大荆镇下山头村,背靠国家5A级景区雁荡山,却远离核心景点,人均耕地面积少,靠山吃不到山,在当地曾有“金山头、银山头、嫁女不嫁下山头”的老话。 12月24日,全省第四次全域旅游暨“百千万”工程推进会现场观摩团一行走进下山头,只见占地200亩的“石斛森林”郁郁葱葱、长势正茂,有的寄生树上,有的悬挂栽培,宛若一株株精心培育的盆景。不远处,该村引进的“铁定溜溜”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将打造全球顶级的无动力溜溜乐园,开辟农耕乐园、石斛文创园、铁定溜溜园,让小山村走出“国际范儿”。“石斛观光区、体验区、亲子酒店、河畔餐厅、石斛酒厂等都将于元旦之后陆续开业。”从下山头村走出来的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CEO方玉友说。 下山头村铁定溜溜项目 通过创新“村企共建”模式,推进村党支部与乡贤企业结对共建、项目共创,下山头村逐渐形成了以铁皮石斛、特色水果为核心,农旅、文旅融合的新格局。同时与雁荡山等周边景区景点联动,推出了赏雁荡景、游石斛园、品石斛宴、购石斛美妆等康养休闲产品,为村里带来了好口碑与大流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4年前的10万元增加到如今的206万元,带动当地至少600人就业。 下山头村是温州乃至浙江实施全域发展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村庄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开发核心产品,完善旅游交通、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与服务,打造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温州共创成A级以上景区村792个、3A级景区村160个,乡村处处是景、村村有料、户户参与的愿景已初步实现。 比如乐清雁荡镇松垟村,打造“松垟慢街”,科学利用全村空置的老旧房屋改造后发展精品民宿、特色农家乐、茶楼酒吧、市井风俗小吃以及旅游特产的推广,充分体现“雁荡乡村特色和生活精神”;永嘉鹤盛镇岩上村以精品民宿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为全楠溪江首个精品民宿村,预计到年底达到360个房间,700张床位;泰顺竹里乡立足国学文化、畲族文化和竹文化三张文化金名片,陆续开办了14家民宿、8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45万人次,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碗窑雪景。董学安 摄 小城故事多 做大全域“幸福产业” 2019年,温州按照“一核两带三区”布局,突出“一县(市、区)一品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了“时时可游、处处见景、企业联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2020年,我市将实施全域旅游“千村百镇十城景区化”工程,指通过全域创建,力争到2022年全市有千个行政村、百个小城镇、十个县城和城区成为A级景区,努力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旅游新局面。 除了景区村庄创建如火如荼外,温州城(镇)景区化建设也加快步伐。今年,洞头、永嘉、文成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苍南矾山镇与泰顺竹里乡、永嘉岩头镇一起被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洞头申创省级4A级景区城,苍南霞关镇等6家单位申创省级4A级景区镇等等。这些别具特色的城镇,以一城一故事、一镇一特色的全新面貌,走进更多游客的视野,成为了温州旅游的新名片和新引擎。 洞头七彩渔村 洞头区着力打造“海上花园”,突出“陆海、两岸及旅居”三方面联动,实施蓝湾整治,打造主题岛,先后获得“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等荣誉称号。同时结合金岙101等旅游项目的招引落地、精品民宿推陈出新,丰富了海上业态与产业内涵,每年新增回乡创业1000余人,旅游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超20%,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实现增长20%左右。 泰顺县以“走走泰顺,一切都顺”为主打口号,加快推进华东大峡谷氡泉旅游度假区、“墟里·徐岙底”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矿坑冰城等旅游开发项目;苍南县则全面打响了“山海苍南”全域旅游品牌,矾山、桥墩、马站、霞关、炎亭等乡镇,分别以矿山文化、瓷韵文化、滨海抗倭、滨海绿能、滨海养生等风情主题,打造独具风情的旅游小镇。 泰顺华东大峡谷 他山之石 看看这些景区城(镇)的创新路子 此次现场推进会,新昌县、寿昌县等单位围绕景区城(镇)创建、文旅融合新时代的发展思路与举措等作了发言,交流经验做法。 其中,新昌县聚焦“谋、统、招、转”四篇文章,实施“城镇景区化、乡村景区化、道路景区化、河岸景区化、田园景区化、森林景区化”等“六化行动”。开元乡村旅游度假综合体、安缇缦生态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落户新昌;160 家民宿遍布全县乡镇街道;大佛龙井茶叶、小京生花生、迷你番薯、回山茭白等丰富优质的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通过三年努力,新昌创成以浙东唐诗名城为主题的首批省 5A 级景区城,省 3A 级以上景区镇(乡)全覆盖,把全县整体打造为一个大景区。 建德市寿昌镇则以本土味道为主线,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饮食和商业文化空间。通过塑立“寿昌味道·味道寿昌”旅游品牌,将中山路步行街打造为富有传统韵味的景区镇样板街区,设立乡村振兴一村一品馆,挖掘包装豆黄馃、千层糕、炒粉干等寿昌名小吃,保护展示面塑、竹篾、弹棉花和满月头等 8 项老工匠手艺,让一个个特色美食成为宣传城镇旅游的窗口。同时,新引进如颐酒店、翁宅高端民宿和特色店铺 36 家,助推原有业态转型升级12家,整街改造率达 55%。并将非遗“青火黄泥石”五龙包装打造为街区旅游IP,并设计五龙系列文创产品20 余种,颇受游客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