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8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9-03-22 16:45:12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8年,全市文广新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文化温州建设”为主线,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

(一)组织保障到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于4月份正式公布温州成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听取创建工作汇报。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31个市级部门和11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广新局,内设综合协调组、文字材料组、宣传信息组、后勤保障组,我局及时抽调相关人员在创建办专职办公。温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于9月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作动员讲话,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注重舆论宣传,每月形成工作简报,提炼工作亮点。

(二)规划设计到位。根据创建标准和我市实际,市两办印发《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和《温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8-2020年)》。成立温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组,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等专家专程来我市指导制度设计和课题研究工作。在实践中确定“温州市促进公共文化充分发展创新实践研究”为总课题,围绕百姓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更加充分,部门协调资源共享更加充分、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内生动力激发更加充分等子课题开展研究。

(三)认真学习调查。赴南京市江宁区、无锡市、嘉兴市,实地考察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赴上海、杭州、宁波考察学习文化云项目建设,为我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开展对基层公共文化相关指标数据的摸底调查,两次委托第三方机构分别于创建前期、年末在11个县(市、区)及温州浙南产业集聚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满意度评测工作。

(四)创建成果初显。“城市书网”以全国第一的佳绩通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验收。全市新增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个(瓯海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个(鹿城、乐清),省级文化强镇3个(瓯海丽岙街道、乐清柳市镇、平阳万全镇),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5个(龙湾永兴街道榕树下村、瓯海仙岩街道穗丰村、乐清磐石镇磐南村、平阳昆阳镇雅山村、文成黄坦镇后巷村)。温州“城市书房建设”和瓯海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定级”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项目,各获得省级200万元的经费补助。制订出台《温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温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8-2021年)》,2018年群众对公共文化总体满意度达79.05%。

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强化

(一)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温州非遗新馆、温州美术馆基本确定选址,温州市图书馆、温州市文化馆修缮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圆满完成年度政府投资任务。建成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并于11月9日对外开放。新建并对外开放城市书房20个、百姓书屋20个、文化驿站20个,全市总数达68家、41家和60家。完成67个省级中心镇或5万人口以上的镇的县级文化馆分馆建设。推进“十百千”工程,指导省第二批重点县洞头区的工作推进,完成49项指标中的48项,完成率高达98%,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完成乐清市岭底乡等15个乡镇、永嘉县陈坑村等185个村公共文化服务整合建设提升。

(二)加大文化产品供给。成功举办第六届温州艺术节暨第六届市民文化节,开展戏剧节、话剧节、音乐舞蹈节、美丽乡村系列、视觉艺术大展、青年文化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残疾人艺术周等13个大类的赛事活动共3667余场,20多万名演职员,现场观众近280万人次,积极打造“云端百姓大舞台”,线上观众400多万人次。举办2018“书香温州”全民阅读节,开展阅读风采展示、聚焦改革专题、少儿阅读推广、图书惠民服务、书香满城活动等五大板块活动3211余场。开展文化驿站活动926场,完成送戏下乡2546场、送书276392册次、电影51000场、展览讲座347场、文化走亲75场次。开展文化驿站活动926场,“乡村阅读彩虹计划”活动72场。认真组织办好2018世界温州人大会“乡音乡情”文艺晚会、“大建大美 同心同享”两线三片国庆市民体验系列文化活动、“亲情中华 传奇温州”艺术团赴欧洲演出、中国.温州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等重大文艺活动。瓯海区图书馆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乐清市图书馆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

(三)着力点亮基层“文化之灯”。深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研,努力破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难点问题,全国率先组建“乡村艺术团”,打造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公共文化供给新模式,获得浙江省第四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全市组建乡村艺术团1729支,入驻文化阵地1648个(综合文化站125个,文化礼堂872个,文化服务中心441个,其他210个),团员总数达53893人,开展活动4440场次,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得到褚子育厅长高度肯定并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广。平阳县雅山元洲乡村艺术团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第八届群文杯全国总决赛舞台,以“甜心辣舞”节目夺得第五名佳绩并荣获银靴奖。省文化厅厅长褚子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副市长郑朝阳相继作出批示肯定乡村艺术团组建工作。《中国文化报》以《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浙江温州掀起组建“乡村艺术团”热潮》为题报道建设情况,人民网、中国资讯网、中华网、中国网、今日头条等20多家媒体相继进行报道。

(四)信息宣传不断强化。全面建成并投用“文化温州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包括活动预约、场馆预定、文化地图、文化志愿者、文化社团等九个功能,在PC、微网站等渠道发布,有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全系统报送各类信息1904篇,其中综合类信息216篇、简讯类信息1662篇。被上级部门录用108篇,包括《中国文化报》采用10篇;被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厅简报》采用12篇;被市委办公室《温州信息》采用22篇;被市委宣传部《温州宣传》采用44篇;被市府办公室《温州政务信息》采用20篇。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持续4个月的“瓯江改革潮·温州文化人”系列微报道40篇,转发和阅读量达10万人次。陈伟俊、姚高员、褚子育、胡剑谨、郑朝阳等省市领导多次对我市文广新工作作出批示。

三、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一)艺术创作成果丰硕。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题材及“大建大美”“两线三片”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创作加工音乐、舞蹈、小品、书法、美术、摄影等各类文艺作品1332余件,获省级以上奖项130余件,其中音乐《畲香踏桥》、舞蹈《脚擂鼓》、曲艺《一杆秤》已被选为第十八届全国群星奖备选节目。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瓯剧《兰小草》弘扬温州大爱精神深受各界好评,入选浙江省第十三批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并积极申报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越剧《风乍起》《柳市故事》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并参加第四届中国越剧节赢得满堂彩。创排永昆《罗浮梦》,加工提升昆剧《孟姜女》并参加在苏州昆山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越剧《荆钗记》、永昆《孟姜女送寒衣》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蔡晓秋、吴鑫分别获得第二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新人主角奖,黄燕舞获第四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实现温州戏剧新突破。

(二)推动戏曲、书画艺术传承。加强东瓯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开展地方戏曲等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研究等工作。起草《古代戏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基地创建工作方案》。市瓯剧院、市越剧中心分别完成各类演出110场、86场。拓展书画办展形式,举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暨温州书画院第十三届书画展、中法艺术家美术作品联动展。举办温州市第二届“黄公望奖”青年美术作品大赛,在195件参赛作品中评出5件“黄公望奖”、10件“提名奖”和83件入展作品。《用刀如笔——林剑丹篆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

(三)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深入挖掘温州人文元素,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深度参与瓯江路道路及景观提升、塘河沿线开发建设等“两线三片”文化形象提升工作,建成南戏广场和南戏主题图书馆。配合住建、城投、园林等部门,积极将瓯越文化元素融入各类公园、广场和塘河沿岸、沿江景观带,积极向塘河指挥部提供文化提升建议方案。启动形象宣传资源库建设,精心打造不同层面的宣传平台。聚焦市民文化节、全民阅读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的亮点品牌和特色工作,在轻轨站头、BRT站头等城市窗口开展系列宣传,提升温州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国庆佳节、“两线三片”重点项目集中开放暨“大建大美·同心同享”市民体验活动,组织开展音乐、戏曲、非遗、展览等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参与人数达17万余人。

(四)加强文化交流。6月7日,温州首家异地“文化驿站”在深圳温州商会本部揭牌启动,文化驿站成为温州文化走向全国的重要载体。赴青海格尔木市、新疆拜城县、吉林省吉林市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荆钗记》开启全国11座城市巡演,市瓯剧院携《高机与吴三春》《橘子红了》等经典剧目参加2018“浙江戏曲北京周”活动以及赴上海演出。《用刀如笔——林剑丹篆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温籍民国女画家“鲁藻墨兰特展”暨《鲁藻画集》首发式在上海举办。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了义乌文交会、浙江省映山红奖表演类项目评奖活动、体育类项目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全国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并获得了浙江省映山红奖(表演类)金奖等奖项。以温州大剧院为平台,引进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世界经典舞剧《卡门》、布达佩斯交响乐团音乐会、致敬古典•萨尔茨堡爱乐乐团等海外高品位文化演出活动28场(次),大剧院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

(一)主动服务“拆建整美”专项行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完善未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动态管理”,指导各地落实排查、挂牌、评估、核销、档案整理等工作。举办“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文物保护培训班”,全市涉及城中村改造工作的47个乡镇街道、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学习。及时与市住建委、市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组织专家对城中村改造中涉及的文物建筑进行勘察、评估并出具指导意见,督促鹿城、龙湾、瓯海等三区配合做好“清零”工作,全市完成263处“三普登录点”评估工作,其中25处原地保护,25处异地保护,核销213处已经自然消失、损毁严重的“三普登录点”,有力破解城市有机更新与历史遗存保护的矛盾。

(二)文博基础不断强化。我市22处文保单位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第八批国保申报名单。大力推进“红色古迹修缮展示工程”,将省一大旧址等22处革命文物、红色古迹命名公布为第一批“红色古迹展示教育基地”,并举办红色文化题材展示活动,让红色文化精神引领乡村文化振兴。举办全市“文物保护业务培训班”,配合省古迹遗址协会做好2018年度文保实训班。开展全市文物安全检查,实现国保及古建类省保全覆盖;立案查处法人违法案件7件、罚没款100余万元,有效震慑了侵犯文物安全的违法行为。完成做好肯恩大学二期、温州藤桥渔儿山遗址、永嘉蕉下丁山等考古调查清理工作,如永嘉蕉下丁山古墓葬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8座(汉六朝墓59座,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200多件,其中玻璃碗、金珠、铜弩机、石砚、青瓷魁、画像砖等均系温州首次发现,特别是磨花玻璃碗玻璃碗(经检测为波斯萨珊王朝所产)的发现,更是为丝绸之路贸易增添了新证,该项目入选2018年度浙江省重要考古十大发现。完成平阳鳌江福星桥、栖真寺及鹿城区军事战争遗迹等7项遗址调查和资料整理。做好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截至已完成温州叶同仁中医药博物馆等26家,上报藏品36903件(套)(实际数量为55532件)登记备案。做好“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节日的宣传活动,开展温州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完成举办《光辉历程——中国梦·红色足迹主题展》、《名山文踪——雁荡山历史人文展》等展览,温州博物馆历史厅“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基本陈列、瓯海区博物馆“眼镜的故事”获得2017年度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池上楼等4处文保单位入选全省第二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数量居全省第1。

(三)强化非遗保护传承。我市14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入选人数列全省第1,全市国遗传承人总数增至37人。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调查,积极推进非遗数据库二期工程建设,新征集非遗数据库资料500多万字,导(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数据文字资料1020多万字,音像资料1000多小时,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数据库建设任务。认真做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做好彩石镶嵌、永昆等17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9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多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口述史拍摄任务,拍摄视频320多个小时,搜集相关资料130多万字。落实木活字印刷术、蛋画等3个非遗项目社会“认养”工作。确定蓝夹缬技艺、夏益锦戏曲头盔制作技艺等8个2018年非遗“带薪学徒”项目。着力完善融入人民生活的非遗传播机制,在全国创新性开展了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工作,建成鸣山陶院等22个非遗体验基地,联系29位传承人,全年举办活动1553场,17万余人次参与了体验,省文化厅专门发文将我市列为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之非遗体验点建设试点地区。围绕非遗红色之旅、见人见物见生活等主题,共组织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系统活动、年味非遗系列活动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219场次。

五、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一)文化市场平稳有序。召开全市“扫黄打非”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议,落实文化市场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文化市场行业协会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开展违法违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产品、问题地图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7024人次,开展“双随机”检查276次,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277家次,办结各类文化市场案件660件,受理举报96件;立案调查613件,责令经营单位改正718家次;警告经营单位498家次;责令停业整顿22家次,上报各类信息1051条。执法案卷数量、信息报送数量、队伍规范化建设均走在全省前列。成功举办温州、安康、吉林、海西网络文化执法培训及对口交流活动,承办了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培训暨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现场会,10月份,在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技能竞赛中取得团体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不断完善“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构建四级联防体系,建立185个乡镇(街道)工作站和村居(社区)工作点5400多个,基本实现了全市“扫黄打非”基层工作全覆盖,有效构筑“扫黄打非”工作群防群治新格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得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观摩会在我市瓯海区成功召开,我市的“扫黄打非”工作经验及成效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新闻出版监管切实加强。全面落实印刷业五项制度远程管理措施,2176家出版物和包装装潢企业列入远程管理系统监管,上报电子台账36939份。加强图书、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审读和评议,编发《审读动态》17期、《视听监测与评议》31期。严把出版物进口关和出口关,杜绝非法政治性出版物流入我市,截至11月底,共审读图书1729种,20263册,查缴盗版图书17种,187套。完成全市公开出版发行的8种期刊、9种报纸的公开年检工作。处理公开报刊的违规行为4起。全市实体书店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有力地满足了偏远地方群众阅读的需要。

(三)广电安全监管到位。切实健全安全播出工作制度,开展安全播出问题查摆整改工作。全面完成79个各地自查安全问题和2个总局督促整改问题的整改工作。全市共举行安全演练21次,移动监测17次,查处取缔“黑广播”8个。圆满完成累计58天的重要保障期广电安全播出保障工作,全市参与广电安保工作7302人次,发布预警信息21215条次,收到“零报告”合计1400份。加强电影行业管理,对全市82家电影院的放映情况巡查达256家次,及时发现整改违规问题86个。加强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管理,逐步将视听网站纳入与广播电视安全保障同等重要的位置。完成了2018年温州广播电视政府奖、新闻奖、温州纪录片“丹桂奖”、广播电视论文奖、文艺奖、播音主持奖、广告奖等7大类的评比活动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省政府奖和省新闻奖。共收到2017件作品,获奖110件,推荐送省74件。获得市一等奖22件,二等奖42件,三等奖58件。截至11月底,雁荡院线共放映电影73.87万场,同比增长12.92%;观众1044万人次,同比增长14.12%;票房收入3.04亿元,同比增长6.28%;平均票价29.13元,同比下降6.88%。

(四)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不断加大版权登记宣传力度,推进版权登记再上新台阶。截至11月底,全市共受理2570件,已经发证1623件。与浙江省版权局共同主办浙江省第六届“知识产权杯”创意设计大赛,大赛历时4个多月,征集了640余件参赛作品,评出了174件作品,较往年有了长足进步,并及时对相关作品开展版权登记工作。

(五)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组织温州文化企业参加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结合温州“百工之乡”文化品牌和各类国字号文化金名片,充分展示温州的文化产业特色,展示温州的时尚、文创和科技新产品,展现了温州底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我市参展的企业瑞安采成蓝夹缬的作品“唐代双鸾”获得本届文交会工艺美术金奖、何氏夹伫漆器的“东方韵˙伫麻时装III”获得银奖,平阳鸣山陶院的“温州文人瓷瓶”获得铜奖。温州市文广新局荣获第13届义乌文交会优秀组织奖。温州海西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温州澳珀家俱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列为全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开发试点单位。

六、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精神,积极参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不断优化文化行政审批“全市通办”模式。目前,市县两级文化行政审批100%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00%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全市100%事项基本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真正实现群众“只跑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全市文广新系统共受理审批事项4090件,其中文化类508件、新闻出版类3424件、广电类69件,文物类42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100%,所需总次数从为改革前的8180余次减少到3400余次,提速近4倍。

(二)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继续开展法人治理结构工作。完成市图书馆理事会换届工作,完善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建设,积极申请落实税前抵扣政策。成立市文化馆、温州博物馆理事会,不断建立健全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推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文成博物馆发挥当地华侨多、侨领多的特点,吸收8位华侨、侨领参加理事会,颇具特色。我市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在“文化浙江-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嘉兴南湖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得到李国新等专家们高度评价:“到目前为止,这项文化体制改革是全国最难,没有之一,温州是全国做的最好,没有之一”。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对《事业单位内部岗位聘任实施办法》进行补充,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着力推动文化国企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并执行《局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三)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温州文化干部培育基地”和“温州文化人才培育基地”作用,切实加强文化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全年落实2018年局机关及局属单位专题培训计划10期,专技人员年度继续教育培训912人。调研制定全市文化人才“512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积极参与“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引进和社会公开招聘工作,招录各类人才22名。在四川长征学院举办全市文广新系统管理干部培训班,30余人参加培训。落实全年“星辰计划”专项资金15万元,培养对象15名,举办名师讲坛4场次以上。深入实施“春风行动”计划和农村文化骨干万人培训计划,培训农村文化员、社会团队骨干、文化志愿者162443人次。我市文化驿站创新团队、群文音乐创新团队等6个团队入围2018年浙江省文化创新团队。数量居全省近六分之一。

七、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全程留痕、全程监管,局党组、党组成员在市纪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全程纪实平台记录履责情况,截至11月底共上传各类履责情况共159条。召开“转作风、优环境、抓平安、筑底线、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平安、队伍建设大会和全系统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暨全员评议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党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作风建设、系统全员评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于新时代温州文化新发展过程中。开展“强基础、固根本”专项行动,深化基层党支部“四化”创建活动。全力配合市委巡察组做好相关工作,落实问题整改。

(二)学习教育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订实施《市文广新局2018年度党组中心组及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实施办法》,明确了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学习计划。通过赏析大型朗诵演唱会《中华好诗词唱响中国梦》、聆听讲座《习近平用典》、举行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强大动力。温州博物馆等5个单位被市直机关工委列为党员教育基地,为各级机关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党性基地和活动内容。强化服务品牌建设,精心组织开展“红七月·服务月”“四千结对”“双百结对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非遗红色之旅暨非遗走进革命老区活动,共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11场,惠及7个县11个镇老区群众20000余人。

(三)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落实新时代“清廉温州”建设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推进“净化文化环境,引领清廉风尚”工作,实施清廉文化共建工程和清廉品牌培育计划。坚持廉政提醒三分钟制度、谈心提醒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信息媒体,向系统党员干部推送党建、党风廉政相关学习资料。截至11月底已累计开展各类谈话138人次,其中局领导约谈97人次,诫勉谈话4人次,机关纪委日常提醒谈话37人次。

(四)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开展“铁腕纠四风、重拳治怠政”作风建设活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有力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切实强化日常作风巡察。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管理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招标采购工作。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均向市委宣传部纪检组备案。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三公经费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再度降低,截止到11月底,远程公务交通专项支出10.64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02万元,会议费支出7.68万元,出国(境)费支出5.31万元。开展违规发放津补贴专项检查及整改工作,定期组织正风肃纪检查,重点检查工作秩序、上班考勤以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强化财务监管和资产管理工作,我局被评为年度资产管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