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藤牌舞节目献演“非遗薪传”——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活动 | |||||
|
|||||
在鼓点的轻重缓急下,舞者以藤牌遮身,矮子步过场,一场抗倭夜幕偷袭战仿若眼前。6月26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非遗薪传”——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活动在景宁县文化中心小剧场热闹上演,由瑞安市文广旅体局选送的《藤牌舞》节目生动演绎了戚家军抗倭故事,现场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藤牌舞融舞武于一体,在现场鼓点中,从出场造型、六首操、打对子,到偷营劫寨、庆功唐牌结束,生动再现了戚家军运用藤牌成功抗倭致胜,把观众的心情扣得紧紧。随着“出刀”而发出的吼声,真有士兵杀声如雷之感。 为充分展示本土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再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藤牌舞的独特风采,瑞安市自4月起就开展紧锣密鼓的创排工作。此次节目由藤牌舞温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巧平、瑞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晓堂(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巧青之子)任指导教练,联合温州大学藤牌舞俱乐部,组织体育、武术特长生参与节目排练。经过前期专家评选,藤牌舞节目顺利入围参加展评活动,并受邀参演28日“非遗薪传”一一浙江传统舞蹈展演展评活动颁奖暨综合展演。此次参加展评的非遗传统舞蹈项目有藤牌舞、余杭滚灯、海盐五梅花、青田鱼灯舞等15个来自全省各地的非遗传统舞蹈项目,充分展示了我省各地传统舞蹈的内涵和魅力。 瑞安藤牌舞,于2007年7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用肢体语言演绎抗倭故事的民间舞蹈。明嘉靖年间,倭患不绝。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藤牌并组织新军训练。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自此,倭患遂平。由于藤牌兵功绩卓著,百姓很喜欢看藤牌兵操练,于是瑞安籍的清兵和团勇把练兵中讨人喜欢的情节组成藤牌阵,在清明庙会时表演,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表达去邪保太平的愿望。此即为藤牌舞的前身。民国初期,瑞安以打藤牌闻名温州五县,舞台也从庙会拓展到了大户人家。《瑞安历代诗选》曾有“艾褐家绸阔阔裁,携幼扶老看灯来,戚家兵子藤牌阵,倭寇闻风心胆摧”的诗句,其时盛景可见一斑。藤牌舞既有古代士兵校场操练动作的继承和提炼,也有对民间武术动作程式的吸收和消化,动作要领可概括为“人矮腿屈隐牌中,蹲身急滚刀生风。运牌圆滑全身遮,以短制长藤牌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