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专题 > 归档专题 > 永远跟党走【归档】 > 岗位建功
模范机关·书香文旅 悦读先行——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好书③:《十日谈》
时间:2020-12-09 15:06:59 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字号:[ ] 阅读量:

本期推荐: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由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和温州市文化旅游信息中心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联合推荐。




推荐理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薄伽丘的《十日谈》赞颂人文精神的真善美,讽刺封建蒙昧的假丑恶,在封闭的中世纪开启了人们的心灵,反映了人民对精神解放的热切期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挺身而出的抗疫战士、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乐观积极的人民群众,在这一特殊时期,体现出了乐观、勇敢、聪慧、积极向前的精神风貌。总书记认为,《十日谈》代表了文艺复兴初期的时代风貌,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今天我们重读《十日谈》,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当前疫情的困局中解放思想,开拓局面,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号角。

作品影响

乔万尼·薄伽丘所著的《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十日谈》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意大利近代著名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书中的故事批判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经典摘抄

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虽然被世俗的谬见所掩蔽了,可并不是就此给抹煞掉,它还是在人们的天性和举止中间显露出来;所以凡是有品德的人就证明了自己的高贵,如果这样的人被人说是卑贱,那么这不是他的错,而是这样看待他的人的错。

命运往往让品德高尚的人从事卑贱的行业,而造化也常常在丑陋的相貌下面隐藏非凡的才能。

对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种德行。谁都应该具有这种德行——尤其是那些曾经渴求同情、并且体味到同情的可贵的人。

读后感:

夏文祥 温州市非遗中心青年干部



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10名男女在乡村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于是就有了《十日谈》。《十日谈》的行文以朴素的口语为特色,叙述简洁明快,生动紧凑,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独特形式,对欧洲当时的文艺复兴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弘扬了人性的光明与智慧,每一个故事就像我们在山区旅行一般,千辛万苦爬过险峰后,眼前展现出一片美丽的风景。万众同心抗疫征途中,重读《十日谈》,重读德行与人性。


郭烨烨 温州市文化旅游信息中心党务干部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十日谈》写于瘟疫背景下,是一部宣扬新思想、反对封建制度的杰作。这部著作曾被列为禁书长达数个世纪,后来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呼唤人性解放的代表作。

作者反对教会鼓吹的神爱和天国幸福,倡导追求现世生活;谴责教会违背自然规律的禁欲主义,赞扬男女间纯真的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和等级观念,宣传自由平等新观念。此书写出了人生百态,也道透了人性的复杂,人之为人既有高尚、勇敢的品格,又具怯懦、自私等缺点。

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时刻重读此书更有体会。我们目睹着人间真情,也慨叹于谎言虚妄。由此觉得薄伽丘《十日谈》在这非常时期值得一读。


陈美辉 温州市文化旅游信息中心青年干部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长篇小说,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1348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每每面对灾难,人们思考的除了“如何活下去”外,也许还有关于理智、善良、逃避、谎言等等复杂的人性。

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每人一天讲一个故事,10天时间100个故事,囊括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