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青瓷窑址专题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 ||||
|
||||
为了解温州地区瓯窑遗址的分布范围,对温州古青瓷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考古学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乐清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苍南县博物馆,对乐清、苍南两地共36处古窑址进行了考古专题调查,并对温州其余地区5处古代窑址进行了走访。其中,瓯窑窑址32处,龙泉窑址2处。其余类型包括白瓷窑址2处、青花瓷窑址2处、缸窑2处、韩瓶窑址1处等。 乐清瑶岙窑址采集青瓷小碗标本 乐清市位于温州市东北部,北接台州温岭、黄岩,南邻瓯江,西接永嘉,东临乐清湾,全市陆域面积1286.90平方千米。北部和西部多山区和沿海丘陵,植被茂密,高岭土等制瓷资源丰富;东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河网交叉,出海便利,为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发达的航运条件。 乐清瑶岙窑址采集碗底 此次在乐清调查窑址共12处,以瓯窑类型为主。年代范围为五代至南宋,北宋时期窑址为最多见。产品类型以碗为最多,此外还有较多的四系罐、壶等。釉色整体呈淡青,不过在大荆寺前潘岭山、屿后窑址所见瓷片釉色略浅,与其他地区产品釉色相较,略显青白,应为乐清北部瓯窑的地方特色。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采集到较多如北白象密川做工质量较低的白瓷、乐成砺灰窑的龙泉青瓷、淡溪平窑的酱釉韩瓶等其他古代瓷器标本。 苍南县位于温州市最南端,东与东南濒临东海,西南毗连福建省福鼎市,西邻泰顺县,北与平阳、文成两县接壤。全县面积1261.08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多山,地势高峻;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是河网密布的平原。这样的自然环境满足了制瓷业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和水源等各项条件。 苍南木林窑址现场采集到的瓷片标本 此次在苍南调查的24处古窑址,其年代包括了从唐代到清代的一千多年。其中以宋代最为鼎盛。唐代的大观下窑窑址,堆积层见有罐、壶等器形,灰胎,内外壁施青绿釉,施釉不及底。青绿釉中含芝麻点,呈酱色,为研究唐代瓷窑烧制提供了实物资料。位于观美镇的木林窑址产品有青瓷和青白瓷,采用泥点叠烧、覆烧和匣钵装烧等三种烧造方法。其青白瓷,釉层开片且滋润。产品装饰主要以素面为主,少数碗类内壁刻画蓖梳纹或卷草纹,外壁刻划数组斜线纹。是典型的瓯窑风格产品,推测其年代为北宋时期。此外,在此次调查中还采集到许多其他古瓷器标本如凤阳窑址群中所见部分精美的白瓷等。 瓯海江南山窑址堆积层 此次调查使我们对瓯窑遗址在温州境内南北端的分布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获取的大量标本为之后瓯窑与青瓷的专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古代温州制瓷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瓯海江南山窑址采集双系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