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三举措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发展新格局 | ||||
|
||||
近年来,苍南县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整合文化特色资源,深入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实现“文促旅游、以旅彰文”效果。2019年度,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622.6万人次,同比增长20.24%;旅游总收入155.62亿元,同比增长21.67%以上。2020年初,苍南县被列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试验区”培育名单。 一、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基础提升。根据地域特色,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全面完善景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展示“处处风景处处风情”的苍南旅游面貌。一是挖掘特有滨海文化,充分利用特有的滨海文化,先后建设了金乡卫城文化客厅、修复开放蒲壮所城十大景点,启动开发了金乡城门、棕榈湾营地等海防文化旅游景点,落地开工了温德姆酒店、引入游艇俱乐部等重大项目,引入了游艇文化产业打造渔寮游艇俱乐部等重大项目,打造集爱国文化、游艇文化、渔家文化为一体的滨海度假目的地。二是完善景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碗窑古村落和福德湾村两大历史文化古村创成国家4A级和3A旅游景区,扎实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三是引进主题文化项目,在矾山镇引进了“茶通天下”、“矾都左舍”、“矿上人家”等工业文化风情的精品民宿,建设了一系列以矿工矿石矿洞为载体的600年矾矿开采发展史的展示馆群,开展主题文化旅游线,推进特色工业旅游开发。 二、打造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进景区行动。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开展文化进景区行动,通过文艺演出与景区景点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文化影响力,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开展文化进景区行动。研究制定《苍南县文化进景区评定标准(试行)》,开展“文化进景区”标准化建设,以A级旅游景区为主体,大力推进文化进景区行动,将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文化、夜景文化、节庆文化等与旅游有效融合。先后组织了渔鼓、提线木偶、布袋戏等十大非遗项目进入碗窑、福德湾、炎亭等景区展演,为群众认识了解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技艺提供平台。二是开展节庆活动,在旅游景区景点地举办“瓷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节”、“拔五更”等文化旅游融合节庆,通过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提升来苍游客文化体验感,激发文旅市场强劲活力。三是加大文旅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文创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承办2019苍南-龙湾山海协作成果大型联动展演活动,进一步深化苍南、龙湾山海协作。赴上海举办苍南文化旅游推介会,进一步打响“山海苍南”的品牌知名度,增强影响力。 三、整合文化资源,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模式,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文旅融合新格局。一是阅读与旅游相融合,在旅游景区植入“旅友书吧”、“景区半书房”、“名人书屋”、“手工陶艺馆”等阅读体验载体,让旅行与阅读完美结合,展现“书香苍南”的山海旅途。二是开展多元融合服务,在矾山恢复建设了福德湾历史文化街区,培育了矾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挖掘了矾山肉燕等特色美食小吃,打造非遗一条街、矾山文创产品研发、炼矾VR技术体验等各类产业,提升矾山文旅多元融合服务。三是打造“三个600年”的文旅苍南旅游线,包括以600年的碗窑陶瓷文化为内涵打造浙南瓷韵风情小镇旅游线、以600年的矾矿开采工业遗迹为内涵打造“世界矾都”风情旅游线、以600年的明代海防五级军事体系为载体打造文旅融合的黄金海岸线,通过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服务供给,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方位彰显苍南文旅融合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