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专题 > 最新专题 > 温州·山水诗发祥地之旅 > 第四章·温州山水诗之旅
塘河文化
时间:2021-11-12 09:56:51 来源: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字号:[ ] 阅读量:

塘河文化属于山水诗,山水诗是塘河文化、瓯越文化的一部分,谢灵运当时在市区南塘、积谷山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踪迹,成为了塘河文化的一部分。 温州塘河分为两段。从鹿城小南门到瓯海瞿溪,称为西湖,也叫会昌河。从鹿城小南门到瑞安,称为南湖,也叫温瑞塘河。

南塘,城南之堤塘也,成名始于南宋,历史悠久距今逾千年,属古代温州文明的初始地。南塘河因其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郊野环境,自唐代起就吸引了无数饱学之士和殷实之户在此定居,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王羲之赏荷之旅令南塘名声大噪,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也曾写下“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的名句,北宋杨蟠《南塘》令十里荷花成为南塘的代名词。南塘河畔的白鹿洲公园里还有余光中题字的“山水诗发祥地温州”碑石。


南塘一景


杨蟠(约1017-1106),字公济,别号浩然居士,宋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人。与苏轼既是同僚,又是诗友,唱和甚多。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知州,作《永嘉百咏》及《后永嘉百咏》等诗篇,盛赞温州名胜风光。


《南塘》

出门日已晚,棹短路何长。

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


南塘风景 朱颖婷摄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郡守沈枢将七铺塘河及其东岸改造成温州最重要的水路通道(陈傅良《温州重修南塘记》),南塘始成街肆,乡贤名士纷纷在此落户。而永嘉学派集大成者陈傅良也作诗赠呈沈守。


《观南塘四首呈沈守》

(一)曾不容舠咫尺间,谁知救溺合缨冠。今从枕席人行过,最好翻盆雨后看。

(二)夹道欢呼百里间,不论扶杖与胜冠。公年几许颜何似,迟放牙樯待我看。

(三)乐在宜休水竹间,十年黄帕裏朝冠。却乘五个花文马,来与江村妇子看。

(四)别乘潘郎伯仲间,朅来公适去弹冠。更将未尽公碑意,收入新诗为并看。


位于温瑞塘河塘下段北岸颖鹤公园内的陈傅良纪念馆


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不独有《南塘即事》诗留世,塘河赏荷诗也不少。


《南塘即事》翁卷

半川寒日满村烟,红树青林古岸边。

渔子不知何处去,渚禽飞落拗罾船。


《同徐道晖赵紫芝泛湖》翁卷

山雨曾添碧,湖风不动尘。

晚来渔唱起,处处藕花新。


《塘河风情》 陈伟标 摄


面对南塘如此美景,徐玑更是多次作诗吟诵:


《湖》

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

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


《梦成》

向晚菱歌起,风平水不流。

鸳鸯两相逐,飞过采莲舟。


《访湖友》

城中日日望南湖,乞得閒来访隐居。

渐有秋霖篱菊长,才无暑气渚莲疏。


“永嘉四灵” 中的赵师秀在南塘居所写下“四灵”中最好的一首诗《约客》。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古时会昌湖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从市区旧货市场后门的温瑞塘河由东向西,经过水产批发市场、浙南农贸市场,过西山南路,一直到瓯海新桥永庆街,这一带水面就属于旧时会昌湖的西湖。在南宋会昌湖畔别墅群里,有一座水云庄和一幢与造物游楼,庄主暨楼主都是陈谦。陈谦,号水云,温州市区人,官任南宋宝谟阁待制,世称“陈待制”,他与永嘉四灵等一众文人都有密切联系,一起出行观景作诗,多次出现在各自的诗词中。


《陈待制湖楼》赵师秀

何处飞来缥缈中,人间惟有画图同。

两层帘幕垂无地,一片笙箫起半空。

岩竹倒添秋水碧,渚莲平接夕阳红。

游人未达蒙庄旨,虚倚栏干面面风。


徐照《题陈待制湖楼》:莲枯收绣段,松静发琴声。

徐照还有一首描写温州会昌湖的《题张提举西墅》诗:

渡头风景如前日,谁种桃花在两边?

未晚人家门户闭,鹭鸶闲立钓鱼船。



元代,平阳的郑昂和陈高有诗《舟至南塘》和《客南塘》。明代,探花王瓒在南塘河畔筑瓯滨郊墅,并在南塘日新寺主编完成《弘治温州府志》。曾主政四省的侯一元,晚年建南塘楼居,与兄弟侯一麟等作诗唱和。有清一代,在南塘河畔低吟浅唱的诗人更是层出不穷。

温州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拥有千年历史的护城河九山河,温州的母亲河温瑞塘河,一路见证着温州城市的变迁,是温州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

元曲大家张可久曾经来过温州,并至少写下七首作品,其中就有跟九山河密切相关的一首《双调·落梅风·东嘉绿野桥》:

渔榔静,雁字斜,柳阴疏藕花初谢。

小栏杆画桥横绿野,忆西湖月明秋夜。



温州摄影家邵度在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籀园风光》照片,一渔夫在小西湖上划船。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温州时,在《小苍山房诗集》壬寅卷,一首题目绵长如流水的《馆头呼萝茑船,渡江至永嘉,河最狭,穿过数十人家屋下,乃至郡城》诗就如实描述了水城温州给他的第一印象——

十里人家尽跨河,疏花密石傍篱多。

柴门颇有朱门意,要客低头屋下过。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