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文广旅体局打造“图书馆之城”擦亮书香瑞安文化品牌 | ||||
|
||||
今年以来,瑞安市文广旅体局紧盯“图书馆之城”创建目标,打造以图书馆总馆为龙头,镇街图书分馆、城市书房、百姓书屋为骨架,农家书屋、心兰书苑阅读点为支脉,汽车图书馆为补充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统筹推进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城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构建“15分钟”高品质阅读服务圈,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满意图书馆”,各项服务业绩指标多年稳居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前列。 一、聚焦服务设施建设,构建“15分钟”阅读服务圈。 一是建立全覆盖网点。今年,创建忠义街、虹北锦园、湖岭镇大岭垟等4家城市书房(百姓书屋),新增瑞安市委办、海警大队、信达蕙兰苑等13个图书流通站,完成首批9个心兰书苑阅读点改造提升项目,推进基层服务网点布点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10家镇街图书分馆、19家城市书房、11家百姓书屋,设立134个图书流通站,提升150家农家书屋以及首批9个心兰书苑阅读点。二是推动适儿化改造。以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为契机启动“1+2”改造行动,对市图书馆总馆以及外滩、祥和社区城市书房进行适儿化改造提升,其中图书馆对亲子阅览室、儿童借阅室的环境装饰、阅览桌椅进行更换升级,2家城市书房对儿童借阅区进行阅读氛围改造,塑造愉快阅读与趣味空间相结合的儿童阅读空间。三是打造特色化场馆。创建全省首家寓言主题城市书房,集寓言文学展示、多媒体交互、图书展示、主题沙龙、文创产品展示等功能为一体,擦亮瑞安“寓言大市”金名片,谋划建设瑞安方言、甲骨文、南戏主题书房,实现多元化阅读体验。在温州率先打造交通枢纽阅读场馆,建设瑞安动车站以及绕城高速陶山服务区城市书房,推出“阅读在路上”新服务,让出行的旅客在路上也能尽享阅读时光。 二、聚焦服务管理规范,推动图书馆“一体化”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规章保障。加快制订《瑞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办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拟对建设乡镇(街道)图书分馆、城市书房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给予1500元、2000元补助,并按照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年度考核评级给予1至3万元补助。同时,实施《瑞安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瑞安市图书馆服务点管理服务规则》、《瑞安市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实施细则》等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管理。二是构建服务共同体。向学校“聚”力、向社会“引”力,联合瑞安中学、马鞍山实验小学、永久机电学校等建设5家学校图书分馆;联合市政公园、文保单位、产业园区等创建心兰书社、动车站城市书房,高新小微园百姓书屋等一批图书服务点,探索实践“图书馆+公园+交通+企业”服务模式,构建开放融合的图书馆服务共同体。三是打造统一服务平台。打造“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通过统一业务技术标准、服务规范,推行一证通行、统一采编、统一配送、统一检索和通借通还,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共建共享、互通互连”。截至12月,全市已有46家图书馆和服务点纳入统一服务体系,镇街图书分馆、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加入统一服务比例达到100%。 三、聚焦服务供给创新,打造“图书馆之城”阅读品牌。 一是科技赋能图书借阅。在温州地区率先上线远程办证功能,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让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办证过程仅需1分钟。推出图书转借平台,读者无需到馆就可轻松实现图书转借。推出预借服务,升级读者荐购平台,设立24小时自助预约取书柜,让读者随时取阅图书。大力推广“信阅”服务,为市民提供在线选书借阅、快递到家的“点单式”借书服务。截至12月,持证读者达16.8万人,接待读者167万人次,外借文献103.8万册次,各项服务业绩居温州各县(市、区)前列。二是数字集成云端资源。搭建“瑞图数字资源服务”等平台系统,上线“移动图书馆”APP,推出“扫码看书”“扫码听书”数字阅读服务,并推出云直播、云讲座、云展览为市民奉上海量的数字资源及精彩的线上文化盛宴。截至12月,数字资源访问量达105万人次,下载量达7.2万册,开展“云系列”服务218场次,观看市民达80多万人次。三是品牌提升服务效能。连续举办七届“书香瑞安”全民阅读节活动,创新推出书香市集、心兰reading等形式新颖的阅读活动,深耕打造玉海讲坛、心兰读书会以及“小蜜蜂采书蜜”绘本故事等10多项服务品牌,大力推进阅读活动下沉至社区、学校及偏远山区,吸引更多群众体味读书之美,享受阅读之乐。今年已举办各类读者活动506场,参与读者合计4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