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山论艺,笔墨抒情——国画名家瓯海泽雅写生创作记 | ||||
|
||||
12月16日,由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瓯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纸山论艺——温州国画名家写生创作”活动在泽雅举行。活动为时两天,著名书画家陈树冈、薛铁章、吴绶镐等十四人,在泽雅水库、唐宅、庙后等地,以现场写生、集体创作等方式,用笔墨为千年纸山再添韵味。 1998年,泽雅水库下闸蓄水,为保护水源,纸山的造纸行业大部分退出历史舞台。遍布山间的水碓等,成了这段历史的物证。在画家写生的唐宅,工作人员表示,这里是2010年国家重点项目“指南针计划”——泽雅传统造纸生态博物馆的落户点。唐宅曾是造纸传统村落,如今古碓、腌潭、捞纸坊等造纸遗存仍在。而利用这些遗存,村里设置了古法造纸体验场所,有非遗传人现场展示造纸主要流程。古老的建筑、悠久的作坊,给了画家创作灵感,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画具,将远山近景、水碓捞纸等,通过艺术手法记录于纸、留存在心。 著名国画家吴绶镐表示,他的老家在湖岭,与这里差不多一山之隔,那里的居民早年也大都从事造纸工作。对于水碓造纸流程,他是极为熟悉,而通过这次采风能重温儿时记忆,感觉非常亲切。 除纸山文化外,古村落也是泽雅重要的文旅资源。在前来采风的画家眼里,庙后无疑是最具人文底蕴的古村之一。这里有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依山而建的民房,隔水而居的村民,都被画家或纳入镜头或再现写生本上。该村一棵有着七八百年历史的红豆杉,树高二三十米,树干直径近1.5米,寄生着枫树、漆树、榆树、桂花、松树、藤蔓和香樟等七种树。被称作“七寄树”的这棵红豆杉,自然也成了诸多画家笔下素材。在庙后,少不了提到潘国纲(1882-1938,字鉴宗)和他的养女琦君。潘国纲被村里的老人称作潘师长,是位有传奇色彩的军人。他的养女琦君原名潘希真,在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师从词学家、温州人夏承焘。她后来移居台湾,从事写作,有散文集、小说集等多部出版。这些均为这次“纸山论艺”的画家,尤其是擅长人物创作的画家,提供极好的素材,他们表示有机会将为此创作系列画作。 泽雅风光寓眼,纸山文化入心,十多位画家铺纸泼墨,将勃勃画意挥呈纸上。山水如泽雅云烟、溪流兀石;花鸟如竹影拒霜、红叶遒枝,以及诸多历史人物,数十件书画作品为纸山文化增添新蕴。这次”纸山论艺“活动国画家写生、创作的作品,拟于明年三月份展出。 近年来瓯海区提出打造“中国纸山文化”品牌,开启瓯海文化发展新篇章,“纸山论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经过数年开展活动,参加“纸山论艺”的画家已近百多人次,国画和西画兼具。此外,他们还不定期组织举办“纸山文化”发展论坛,为纸山文化的健康发展扞实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