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解码优秀文化基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 ||||
|
||||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是浙江文旅事业发展的“筑基工程”,是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点举措。苍南县结合县域文化多样性特点,立足苍南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力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助推地方文旅融合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文化基因解码机制保障 苍南县文化基因解码学习座谈会 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开展以来,苍南各级高度重视,县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整体部署和重点督促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文化基因解码工作,协调统筹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下步工作计划,为全县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县文广旅体局连续两年把文化基因工程列入局“1+10”行动计划。组建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专班,聘请温州大学文旅领域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邀请资深媒体人、教师、自由撰稿人等乡土人才加入解码队伍,采取“高校专家+本土专家+本系统专家”三强联合的方式组建起“1+3+1”五个文化基因解码工作专班。各乡镇政府、农业农村、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县总体安排,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负责各自职责和辖区范围内文化基因的实地调查和材料收集等工作。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基因解码“五大主题” 苍南地处浙闽交界,两地文化交融渗透,独特的山海地貌与特殊的移民历史,造就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文化。我县精准把脉,确立了文化基因解码的“五大主题”。 红色革命主题。苍南是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有17个革命老区乡镇。全县共有770名烈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依托朱程、陈式纯、王国桢、张培农、朱程、林夫、陈百弓等为代表的革命人物,重点布局朱程纪念馆、陈式纯纪念馆、林夫纪念馆、王国桢故居等红色阵地建设。 朱程故居 抗倭文化主题。苍南县抗倭和明清海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有城堡、墩堠、寨台、巡检司等众多军事遗迹。依托金乡卫城、蒲壮所城及其附属建筑(壮士所城、巡检司、白湾堡等)等众多抗倭文化遗址,着力推进蒲壮所城、渔岙历史文化村落、金乡卫城综合保护利用等抗倭文化建设。 蒲壮所城 时代发展主题。苍南是民营经济发展先发地区和“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相继缔造了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第一家私人钱庄、第一份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第一家农民包机公司等十多个全国改革第一,先后获得 “中国矿山井巷之乡” “中国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集散中心”等“国字号”金名片。依托这些苍南县一级改革风向标式的辉煌,重点推进绿能小镇、灵溪大县大城等建设。 绿能小镇 传统历史主题。苍南地处浙闽交界,两地文化交融渗透,独特的山海地貌与特殊的移民历史,赋予了苍南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禀赋。依托古朴雅致的滨海老街、山野古村、瓷矿遗址等,重点打造168黄金生态岸线、矾山福德湾景区、碗窑古村落、霞关老街等建设。 福德湾老街 民间信俗主题。苍南人口多为闽地移民后裔,闽、越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形成了苍南多元民间信俗文化。依托蒲城“拨五更”、金乡财神祭、妈祖信俗、平水王信俗和刘基春秋两祭等,重点打造百里平水公园、刘基文化园、妈祖文化园建设。 百里平水公园 三、凸显地域特色,培塑基因成果转化“苍南模式” 苍南重点做好文化基因“用”字文章,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与核心性的文化元素,凸显苍南优势特色,大力推动一批具有发展活力与市场潜力的成果转化。主要坚持三个方向:一是结合文旅融合促进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和风情小镇等,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活动,开发夹缬主题民宿与非遗、红色研学游等系列产品,真正实现文旅市场互联互通。二是结合文化标识建设文化地标。利用具有显著地域文化基因解码成果,为文化地标建设精准赋能。解码纺织文化,培育宜山纺织城建设。解码县域改革、新能源建设,推进绿能小镇、浙江南大门城市地标建设,为先进性文化注入更多时代发展内涵。三是结合文化产业实现文旅效益转化。借助市场化的深度加工,打造夹缬缬韵、矾山肉燕、桥墩月饼等一批精品化的文化IP,涵盖人们生活的“吃穿住行”,为文旅融合增加可持续的市场转化效益,努力打造转化率高、创新性强、应用性广的“苍南模式”。 “战山河”木雕 市级传承人陈庭裕作品,金丝楠 宜山纺织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