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三次打卡温州雁荡山! | ||||
|
||||
昨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迎来第八期,以《徐霞客游记》为主线,带领观众感受了一场穿越时空、古今对话的“霞客行”。节目中多次提及《游雁宕山日记》等篇目以及徐霞客三访雁荡山的故事,燃起了诸多观众对这一东南名山的浓厚兴趣。 点击播放视频 《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热门人文综艺,以独特的「戏剧+影视化」模式,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中国经典典籍的力量与伟大。节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并成功“破圈”,引发了众多网友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弹幕狂欢”。 昨日《典籍里的中国》第八期,带领观众识读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之作《徐霞客游记》。其中《游雁宕山日记》被屡次提及,他“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他笔下的玉女峰,“顶有春花,宛然插髻”;他盛赞“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这既是地理学上的珍贵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古往今来,引得无数游客慕名前来。而这背后,还有一段徐霞客三访雁荡的佳话。 公元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农历四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徐霞客首游雁荡,时年28岁,登灵峰、游灵岩、观大龙湫瀑布;1632年(崇祯5年)农历三月廿一日至四月十五日徐霞客第二次游雁荡山;同年四月廿八日至五月八日又开启了第三次旅程。 徐霞客游浙江第一站天台山之后 就辗转向雁荡山出发 于1613年作《游雁宕山日记》 其后1632年 徐霞客再次游浙江 写有《游雁宕山日记后》 ▼ 《徐霞客游记》的《游雁宕山日记》 描述了雁荡山玉女峰 “项有春花 宛然插簪” 栩栩如生 ▼ 为了验证山志中所记“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这句话是否属实,徐霞客经过了一番荒榛野径、危崖绝壁的攀陟,几次涉险,终于登上雁湖之巅。这才发现,大小龙湫的源头并不在雁湖。通过又一番溯源,最终确定大龙湫源头藏身于绝顶之南、常云之北的夹坞之中;小龙湫的源头,在雁顶东南的铁板、屏霞二嶂的绝壑里,由此纠正了宋朝以来“大小龙湫之水源于雁湖”的谬说。 雁荡山大龙湫 雁荡山管委会 供图 三次寻访雁荡山,徐霞客足迹遍及“二灵三绝六胜”之地,细细观察、层层梳理雁荡山的各种景观,山形水势、来龙去脉、人文风俗等历历在目,宛如展开一幅精细的旅行攻略。 雁荡山管委会 供图 下面, 跟着徐霞客一起打卡风光旖旎的雁荡山吧 温州雁荡山是“三山五岳”之一, 也是浙江省十大名山之一、 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森林公园。 同时,雁荡山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历代题咏极多, 现存7000多首诗文和400余处摩崖石刻。 龙鼻洞摩崖石刻 李国朋摄 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辖区 内有净名、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 等五个林区9个护林点, 森林蓄积量8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94%-96%,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 山场总面积13897亩, 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大于等于2.6万个以上。 大龙湫景区 叶金涛 摄 雁荡山管委会 供图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 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 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 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叶金涛 摄 何磊 摄 三百多年后, 徐霞客走过的地方依旧是雁荡山热门打卡点。 以“瓯江山水诗路”建设为契机, 近年来,雁荡山进一步梳理文化遗产, 打响徐霞客IP主题产品, 先后推出了中高山线、 雁荡山文化旅游度假区、 雁湖岗景区开发等多个文旅项目, 推动传统“谷底看山”观光模式向 “立体游览+山顶度假”休闲旅游新模式转变, 吸引更多人重走徐霞客之路, 感受这位千古奇人 “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人生理想, 以及追根溯源、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雁荡山管委会 供图 叶金涛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