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索引号 001008003015022/2022-00069
组配分类 通知公告 发布机构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生成日期 2022-01-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2022-01-06 15:25:34 来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温文办〔2021〕59号


各县(市、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教育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在温各高校,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双减”政策,助力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学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赓续历史文脉,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各大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一、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展温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我市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三、基本原则

(一)普及性。在全市各大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普及非遗教育及传承、传播活动。根据院校特点和学生的年龄、专业等特征,分别开展非遗普及性活动。

(二)传承性。既要体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又要注重与时俱进,创新方式和方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

(三)公益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是我市文化与教育融合的一次提升,是对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与传播。面向全市各院校、中小学校,免费开展非遗进校园的各项传承传播活动,免费提供非遗相关课程体系建设、非遗工作站建设等各项指导工作与项目推荐。

四、总体目标

着力推动温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保护和传承温州市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广泛开展非遗教育普及活动,通过开设非遗选修课、非遗特色课程、创建非遗示范学校等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丰富拓展校园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全市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在校园”系列活动;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遗传承特色学校;与大中专院校联合开设具有温州特色的非遗相关专业、非遗课程、非遗工作站等,在校园中营造保护、传承和传播非遗的浓厚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基础教育方面。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指导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设施,组织本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通过培养校内美术、实践老师的方式,加强非遗传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更多的孩子能接触到非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设非遗相关主题的拓展课程、第三课堂;建成一批非遗传承教学示范学校。

(二)高等教育方面。推动高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依法自主开设非遗相关本科专业,加强非遗相关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鼓励各大院校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工作站、非遗项目研究所、非遗展示馆、非遗专业学院、非遗传承基地等多种形式的非遗保护传承场所;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讲坛,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分享保护传承经验。

(三)职业与成人教育方面。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等要求,将非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培育非遗传承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进职业院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

五、主要措施

主要实施以下“四大工程”:

(一)实施“非遗在校园”系统构建工程。定期在全市各学校开展“非遗在校园”系列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学生非遗保护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让“学非遗、用非遗、秀非遗”在校园生根发芽,主要开展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举办非遗展演活动。围绕非遗保护和传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每年组织提线木偶戏、温州鼓词、瓯剧、永昆、和剧等传统戏剧、曲艺类非遗展演项目进校园,让学生现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享受非遗的视听盛宴,提高艺术鉴赏力,增强对非遗的理解。

二是引进非遗体验项目。在学校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形式的课外实践小组,展现和体验剪纸、瓯绣、瓯塑等具有地域特征的非遗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非遗,了解非遗。在体验的基础上,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全市非遗项目技能比赛,评选若干名“非遗小小传承人”;获奖作品还可安排在“非遗在校园”成果展上进行展示。

三是开展非遗校外研学游活动。可组织学生到当地非遗馆、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体验基地、非遗特色小镇等场所开展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等,让学生边游边学,在实地游学的过程中,场景式体验非遗的项目内涵和生存环境,深入了解非遗。

四是开展校园非遗系列讲座活动。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非遗相关专家、学者来校园开展非遗专题讲座,向学生深入解析非遗项目的历史脉络、传承谱系、核心技艺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是开展有关非遗场馆建设。与各大中专院校联合建设非遗工作站、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项目研究所、非遗展示馆、非遗专业学院、非遗传承基地等多种形式的非遗保护传承场所。

(二)实施特色鲜明的非遗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全市各大高校、职业教育学院开设非遗特色专业,重点以市场潜力好的生产性非遗项目为主,教育部门做好相关教材的开发,文旅部门协助做好教师的推荐。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充分发挥温州市非遗资源优势,组织人员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需求,进行非遗校本的课题研究,专题编写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乡土教材、普及课本等非遗教材,将非遗纳入中小学特色课程、乡土教育课程。重点安排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尤其是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作为美术课、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非遗的热爱之情,坚定温州文化自信。

(三)实施非遗传承教学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各县(市、区)教育部门与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积极合作,共同建设非遗传承教学示范学校和非遗传承基地。根据各个学校的课程特色和优势资源,有计划地培育一批非遗传承教学示范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非遗特色教育活动。三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三个以上非遗传承教学示范学校,全市40个以上,同时全市大中小学新建传承体验基地不少于10个。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和展示交流等方面,组织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实施非遗传承教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非遗教学人才培养,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非遗教学师资队伍。支持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活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为中小学非遗教学人才提供重要保障。全市开展非遗教学人才研习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在校美术、实践老师进行非遗项目的特色培训,提升技艺水平以及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定期组织非遗交流观摩系列活动,不断提高非遗教学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温州市“非遗在校园”工作,是我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文化教育系统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紧密配合,及时沟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协同机制。成立温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联络员,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研究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相关事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院校基地创建申报、评估考核、公示公布等各项工作。

(三)保障经费投入。将温州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的活动经费和基地、课程、教材能建设资金。各地教育、文化部门可出台相关扶持奖补办法,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以相应的资金倾斜。

(四)加强宣传引导。定期提炼工作亮点和先进工作经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及各大新媒体平台对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并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分享优秀的理念,引导整体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温州市教育局

2021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