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筱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 ||||
|
||||
泰顺县筱村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覆盖,至今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让设施遍布乡镇社区 文化服务更完善更便捷 筱村镇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多平台、多模式开展,贴近群众、走进群众,使群众在自家门口,不出社区,就能方便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公共文化积极发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传播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依托网络平台,为公共文化建设献计献策,认真做好分享、互动、体验三部曲。同时,筱村镇在提档升级丰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频频发力,共设有徐岙村、北坑村、五蒲村、东垟村、长垟村以及枫林村6个品质文化生活圈,建有文化礼堂20个;实体运行镇级综合文化站,开放文化驿站、百姓书屋、乡镇图书分馆,并对书房阅读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大大丰富了社区群众的阅读生活,进一步筑牢夯实基层文化阵地。 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热情是高涨的,但对于文化活动的宣传信息相对接收匮乏,为此,筱村镇在加大宣传力度上采取多种方式并进。在宣传内容上强调独特性,满足公众猎奇、好胜等心理。在宣传方式上灵活多样,利用三微一端进行线上宣传,并充分利用车站广告牌、社区宣传栏等提前发布活动信息,在文化驿站、城市书房、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场所发布近期文化活动一览表,并在线上开展话题讨论,营造全民参与的活动氛围,既为活动造势,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活动的宣传。 以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精神文化更充盈更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筱村镇公共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最广泛的公众群体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满足于开展阵地服务、传统服务,积极丰富服务方式与内容,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与个性化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用网络的方式去享受文化。为此,筱村也正在通过“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同时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大投入力度,持续组织六月六禳神节活动,坚持举办徐岙底研学20余场,亲子公益活动200场,开展好古村音乐会活动,继续推进跟着24节气游乡村、跟着阿姨学美食、跟着师傅学手艺等活动,有效提升基层群众自觉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目前镇内各个文化礼堂均已安装免费Wi-Fi及电子阅览室,通过微信、网络直播“瓯越三月三”、群众文艺汇演、畲歌演唱大赛等县级大型文化活动,开展云展览、云讲座、云走亲、云旅行等在线公共文化活动,提供慕课、博看网、中华诗词库、云阅读平台等多家数字资源平台,让公共文化服务以更为直接的方式惠及广大农村群众。 用艺术展现美好生活 人民生活更充实更精彩 让小康生活更具“滋味”,不断完善、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筱村镇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主题,创作了诗歌、小品、舞蹈、情景剧等文艺作品。其中,小品《继父》获温州市第八届市民文化节银奖,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得“红东浙南•舞动初心”百家文化礼堂广场舞比赛金奖,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获“永远跟党走”泰顺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银奖,群舞《洪湖岸边是我家》入围2021年温州市群众广场舞大赛。选送节目《创意灯管舞》参加文化大使才艺大比拼活动荣获最佳风采奖。“喜迎二十大•奋进共富路”泰顺县2022年文化礼堂广场舞比赛片区赛荣获优秀奖,决赛荣获金奖和最佳组织奖。 在政府层面的文化引导、宣传推广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始呈现题材更加丰富、作品更加专业化、群众参与度更高、参与者更加年轻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单独建团、邻片组团、互补连团”的方式,鼓励吸引乡村文艺爱好者加入艺术团,目前,筱村镇已建立了37支文体团队,团员360人,实现全镇20个村(社区)全覆盖。接下来,将整合各乡村艺术团资源,采取艺术团结对、艺术团“走亲”等方式,达到共享资源、互补技艺、共同提升,打造“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享受”的文化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接下来,筱村镇将继续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根本,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宗旨,以文化品牌塑造工程为抓手,以增强文化自信为目的,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创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面实施精品文化惠民,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期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