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美哉!央视黄金时段聚焦温州!“风起雁荡”惊艳亮相
时间:2022-11-28 15:46:00 来源:温州发布 字号:[ ] 阅读量:

诗言志,画寄情。11月27日晚上黄金时段8时,央视一套(CCTV-1)播出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九期。节目中,《雁荡山图》卷惊艳亮相。

该卷内容为剧组实地拍摄,取景自温州雁荡山大龙湫、显胜门、雁湖、三折瀑、灵岩等多个景点。《雁荡山图》摇身一变,成为一幅可视、可听、可感的“立体画卷”,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精选中国画经典佳作和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讲述诗画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精神,以诗、书、画、乐合璧的全新样态描绘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长图。

本期《雁荡山图》卷的拍摄采用了实地取景,剧组抓取了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的传说,以及大雁忠贞不渝的爱情象征,通过琵琶演奏与双人舞蹈的交叠演绎,进一步展现雁荡山的独特魅力。

《雁荡山图》卷

明代叶澄所作

纵35厘米,横290.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雁荡》(节选)

宋·杜范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巨灵排屃赑,妙力开鸿蒙。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

分岑献万状,转盼无一同。

或叠如锦缬,或铸如青铜。

或前如舞凤,或却如飞鸿。

或伏如卧虎,或矫如游龙。

并如兄语弟,差如儿对翁。


林茂招 摄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雁荡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相传其主峰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

南归的大雁常栖息于此

因而得名“雁荡”

昂然耸峙于江海之畔的它

以山水奇秀壮阔闻名天下

有着“东南第一山”的美誉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墨客为雁荡山赋诗绘卷

明朝叶澄所作的《雁荡山图》卷

便是一幅对景写生的佳作

画卷中的雁荡山

时而巍峨高耸,时而秀美多姿

《诗画中国》主持人撒贝宁说

观此画就能体会到雁荡山的奇特

品此画便知文人为何频频描绘它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小峰介绍

《雁荡山图》卷虽为长卷

但从构图上看

有一个核心聚焦在画面两座山中间

符合现代人的观景感受

可以看出

写实的山水并非被动描摹自然

而是包含着艺术家自己的想法

这幅画契合了

当时社会对名山大川的期待

也表达出画家本人

对于名山大川的见解 



在画作诞生的明朝,旅游文化盛行

《雁荡山图》卷

展现出一个既空灵又实在的世界

也成为游客识读雁荡山的重要“工具”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在观此画卷时

我们会随画家设定的路线

跟随水、石、天及舟船之间的关系而游走

近观画作

既可从中领略雁荡山石亿年前由岩浆喷发

所形成的独特质感

也可看见其兼具江南景致的秀美灵动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表示

以前人们常说写诗有江山之助

对于画家来说也是如此

雁荡山结合着刚健与柔美两种风格

画家的作画之法便借了江山之势



雁荡山激荡出无数的创作灵感

直至今日也未曾枯竭

在《诗画中国》的镜头中

雁荡山巍峨挺拔

琵琶演奏家方锦龙

坐于山岩之间,栖于飞瀑之下

目向苍翠林海,拨动琵琶琴弦

带领观众品山中画,赏画中山

高山流水,天地浩荡

云雾弥漫,恍若仙境

观众时而穿梭于山岩之间游历群峰

时而飞上九天俯瞰连绵群山

在山之间、水之畔、云之巅的妙音中

雁荡山的奇绝一览无余



同时,优美的琵琶声中

青年舞蹈家朱晗携舞伴

在山间舞出大雁齐飞之景

衣衫随风动,心随琵琶起

两人的舞姿遍布于

群山下,山林间,芳草上

通过柔软的身姿演绎雁南归的景象

诉说着雁荡山名称的由来

展现栖居山中的生灵之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有登上峰顶,亲眼见证奇观

才能在“江山之助”下

绘就《雁荡山图》卷这般传神的画作

而这也给予我们启示:

要顺着内心的求索

去观览,去体验,去亲身寻找答案

去绘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