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39位画家200多幅作品!“雁荡的山”美术研究作品展在温开展 | |||||
|
|||||
山止川行,陶然坐望。奇秀的雁荡山在每一位画家笔下呈现怎样的百态奇姿?12月22日,“雁荡的山”美术研究作品展在温州文化馆正式亮相,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出席并宣布展览开幕。 该展览作为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和温州市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中描绘雁荡山的美术作品的展览,首次集结温州本土与国内著名画家39位共200多幅作品,以美术的语言解构温州地域文化特色,解读山水家园背后的文化基因。本次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6日。 “雁荡山是中国画家必访的大山,雁荡的逼仄带来观看的无尽变化,最能体会山川意象的生动。”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许江通过视频分享他对于雁荡山的特别情感。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美艺术家结队雁荡写生。潘天寿先生并未拿笔,而是在灵岩一带缓行攀援,与山寺长老交谈,又写诗纪怀。这种诗意的写生,将雁荡之韵,揽入心中。数年之后,抽然而出,画就《雁荡山花》《小龙湫一角》等不世杰作,让潘天寿的文名与雁荡山交织在一起。童中焘先生有一幅《龙湫崖壁》,古墨苍郁,万笔纵横,无愧雁山版的笔阵图。雁荡的山对绘者的薰养由此可见端倪。“青山绿水如何在绘画中表现?这需要我们用心下功夫做研究,只有与这片山水长相浸润,在内心留下具有远久意义的塑造,才能表达出浙江的青山,中国的青山,这个时代的绿水青山。”许江说。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温州市雁荡山管委会主办,温州市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油画院、最葵园艺术中心、温州市文化馆、乐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从去年到今年,两地艺术家多次赴雁荡,实地写生,展出的作品涵盖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这些作品以美术的力量宣传雁荡山水以及中国山水的精神,我心归处是吾乡,生动呈现山水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韵、艺术之韵,让作品的魅力引领观者重新关注山水家园的时代意义。这是一场集中描绘雁荡山的美术作品研究与展览,也是一场以地域名称命名、集结国内著名画家创作的艺术盛事。 山水笔墨油彩间,闪现着温州人的文风鼎盛,风物秀美,山水润泽下的温州人既有沂水春风般的风度,亦有务实、创新、拼搏的践行精神。 对于本次展览的意义,许江认为有三。一是面对雁山的实境,采撷雁山的风貌,用雁荡的山来打开油画的山水视域,磨练师造化的功夫。此所谓造化塑我。二是追寻先师足迹,领会中国山水的笔墨风味,用中国山水绘画的视域来开启油画山水、水彩山水的风神,此所谓师古人是也。三是应物而无累于物,紧扣雁荡的山,依托中国山水的情怀来打开自己,师心独见,雁荡山的奇异与神秘,赋人以高洁脱俗遗世独立的美质。山止川行,陶然坐望,雁荡的山,开启着中国油画表现的生趣。 作为本次展览项目负责人、省美协副主席、市美协主席张成毕投注了无限的热情,他表示,“雁荡的山”从雁荡出发,再从杭州到温州到雁荡,是一次以地域名称作为主题的重大美术创作工程,从活动的谋划、作品的创作、展览的呈现,温州美术界学到了很多,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以此为新的起点,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上,有更多的实践和进取,更多的探索和向往。 据悉本次展览是杭州首展之后的第二站,下一站还将赴雁荡山等地举办巡回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