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视点
【新华网客户端】让“平行线”变成“同心圆”——浙江温州探索“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路径
时间:2022-03-28 09:47:27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作者:朱建波 黄冬冬 字号:[ ] 阅读量:

日前,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与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接下来,双方将以院校传承的方式,共同开启瓯剧“非遗”传承人的培育新模式。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之美誉,现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3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779项,市级保护单位966个,项目总量数名列浙江省前茅。木活字印刷、木拱廊桥建造技艺、细纹刻纸、黄杨木雕、发绣、瓯塑等传统工艺和技艺项目更是闻名海内外。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瓯塑作品。温州市非遗中心供图


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温州市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式和途径,充分发挥高校、中等职业院校等教育阵地优势,培养“非遗”传承人,不断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让“平行线”变成了“同心圆”。

“我们以正规的教育方式,实现‘非遗’传承人培养的创新与突破。”温州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纳入院校、学堂的正规教学,是温州市近年来培养“非遗”后继人才的一大新模式。

据介绍,温州市先后以当地的高校与中专学校为依托,开办富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学院。如在泰顺县职业教育中心、温州理工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开设石雕艺术学校、瓯窑学院等传统工艺专业院校。运用艺术类学校的招生方法,招收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传统工艺专业课,培养既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又有专业理论素养和较高文化修养的新型传统工艺传承人。

同时,温州市还在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乐清职业中专学校、洞头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开设漆艺、黄杨木雕、贝壳雕塑、石雕等“非遗”特色专业班;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瓯塑、瓯绣、瓯窑、木活字印刷等专业选修课程;在温州大学开办发绣、剪纸等研究所……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发绣作品。温州市非遗中心供图


近年来,温州市还在各大院校开设“非遗”特色专业班和专业课程,聘请传统工艺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任教,将各大院校的正规教学和传统技艺的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培养了一批富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工艺人才。

在大力推进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学院化的同时,温州市还通过举办“非遗讲堂”、开设“工艺大师工作室”等形式,让传统工艺爱好者学习和传承困难的传统工艺技艺,促进了传统工艺的发展,给传统工艺的振兴夯实了人才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近五年来,温州市通过高校和中专院校等教育阵地,培养了瓯塑、瓯绣、瓯窑、漆艺、石雕、黄杨木雕、竹丝镶嵌、贝壳雕塑等十多种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近千名,为传统工艺振兴提供了人才储备,开创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温州模式”。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