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三举措为共同富裕蓄文化发展之能 | ||||
|
||||
近年来,苍南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以品质化文化阵地建设夯实共富“精神家园”硬件基础,数字化文化产品牵引重塑文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亲民化文化服务浸润全民艺术素养激发内生动力。截至2021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3785.15平方米,已基本实现县、镇、村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覆盖,文艺精品创作持续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更为丰富完善,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努力交出苍南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必答题的文化高分答卷、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样板提供文化支撑。 一、文化阵地建设驱动,绘就高品质文化阵地人气地图。一是“常规型”公共文化设施美丽蜕变。“三馆一站”三融模式“融”出新动能。苍南图书馆“融服务”获评第一批浙江省“满意图书馆”,苍南非遗馆“融设施”入选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单项试点单位,苍南文化馆“融活动”入选第一批温州市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融理念、融载体、融资源,100%获评浙江省上等级站,特级站总数温州山区五县第一(文成并列),引领13个村(社区)获评“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总数蝉联温州市第一。二是“共建型”文旅设施利好频传。全县累计建成新型文化空间城市书房3家、百姓书屋7家。苍南首家“政府+社会”共建型城市书房玉和分馆和首家“旅游主题”城市书房华美达分馆开门迎客让苍南群众在家门口可以就近享受到有“小而精、小而美”的高品质公共空间、公共阅读服务;累计建成主打“时尚化、休闲式、体验版、互动型、文艺范”的特色文化馆分馆文化驿站16家,年均开展活动超200场,其中金乡卫城文化驿站入选“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成温州唯一“最美乡村文化空间”。三是“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点亮生活。以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1.5公里”半径为着力点,打造为人民群众提供以场地服务为核心、流动服务为补充、数字服务为提升的体系化、多样化、高品质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生活圈,是构建文化创新发展高地的有力抓手,灵溪镇会龙门居、钱库项东村等苍南首批6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将于2022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验收,让“精神富裕”成为“共同富裕”的最亮底色。 二、数智服务牵引,打造数字化文化服务苍南样板。一是深化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借助“智慧文化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发“文化三馆”活动、场馆“一指化”微信公众号预约平台,实现文化活动、功能室场馆从预约“零”跑到使用全程智慧管理,极提升“三馆一中心”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建设。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场地预约”、“入馆预约”等功能的推出,不仅满足了百姓日常预约需要,也优化了文化场馆的管理水平,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县图书馆馆藏数字电子资源约为37万册,年均线上服务人次达40万人次。二是优化文化产品数字化供给。县文化馆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官方号等大力推出艺术慕课,2016年,苍南文化馆率先开展线上直播活动,近年来又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开启线上公益培训E学课堂抖音小课程;创新文化走亲形式,共计开展20余场云端文艺交流、文化走亲互动,丰富多彩的“文旅云游”活动,开展“云演艺”、“云赛事”、“云展览”、“云课堂”等活动,2021年度“七一”表彰文艺演出单场就创下95.55万人次的线上浏览量,数字赋能使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三是深入文化服务数字化改革。近年来,苍南文体类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快速增长,总量已达87家,在贯彻省市数字化改革精神,以“苍南县文体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联审监管”为切入点,创新项目应用入选第一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被列入温州市数字化改革“一本账”,探索重构文旅行业领域跨部门审批联办新业务、新模式。建成县级“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投用“文化旅游大数据驾驶舱”,通过文旅数字驾驶舱综合应用建设打通信息壁垒,创新县域文化旅游市场“大数据决策+线上整合营销+线下活动执行”的综合服务模式,现文旅资源数据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 三、“文化种子”播撒,厚植全民艺术普及精神涵养。一是成果共享,凸显群众文化大繁荣。以“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了苍南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节、“周末剧场”、“名家讲坛”、“百姓舞台”、“红杜鹃学堂”等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培育打造一大批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广泛性、常态性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满足我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每两年开展苍南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10届,惠及群众70余万人次;年均开展送戏下乡400多场次,每年送电影下乡9000多场次,送书送展览讲座1000多场次。二是全民参与,实现全民艺术全覆盖。深入实施“文艺繁星”计划,着力推进散落在全县各地的文艺人才由业余型向专业型转变,以文艺团队为纽带,进驻文化阵地、走到群众身边,常态化组织开展文艺创作、文艺下乡、慰问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自我参与、自我创造、自我享受”的文化新模式,助推乡村文艺繁荣发展。截至目前,苍南已组建乡村艺术团386支,文艺团体(含三团三社)1389支,团队人数达11154人,年均开展群众文艺社团活动6800多场。三是需求导向,扩展公益课堂功能链。为扩大全民艺术普及力度,“文化三馆一中心”和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以群众美好品质生活准求的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免费向群众、文艺团体提供文艺特长、全民阅读、文物知识、非遗技艺传承等公益培训。文化馆公益课堂、图书馆绘本课堂、博物馆青鸟课堂、非遗课堂等受到群众热捧,全县每年开展公益培训活动300多场次,培训群众15000余人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数百万人次。其中“美育课堂”“彩虹计划”等活动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蓝TV等主流媒体报道宣传,美术公益课获全省“十佳美育课堂”称号及“我最喜爱的美育课堂”人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