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苍南县持续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 | ||||
|
||||
建设乡村博物馆是留住“乡愁”、留住“根”的有益探索,为乡村社会发展与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文化力量。今年,苍南县乡村博物馆建设被列入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三级“十大民生实事”,县文广旅体局协同各属地政府,提前布局,选择了25家符合乡村博物馆资质的场馆作为备选库,并邀请专家,根据场馆、陈展、管理、安全等条件,最终择优确定8家场馆,包含了革命纪念类、民俗文化类、自然生态类、科普教育类等多样化的展览主题。 一、展现乡土文化,创新文旅业态。2014年改建而成的苍南县金乡博物馆主要展现金乡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物,突出明代抗倭文化、民国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温州模式”发源地文化,既是苍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金乡人民接受本地历史文化教育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建筑别具一格,为民国时期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系苍南县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金乡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之一,记录着拥有六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卫城故事。馆内陈列内容分瀛洲兴乡、卫城兴镇、金舟兴市,主要展现了金乡历史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物,主题突出明代抗倭文化、民国革命文化以及改革开放“温州模式”发源地文化。这些具有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都推动了苍南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抓好对口帮扶,制定一馆一策。多个展馆均与温州市博物馆、苍南县博物馆确定对口帮扶,根据帮扶指导意见制定一馆一策,丰富了藏品体系,优化展览布局,推出多样化配套服务。如金乡博物馆对展陈内容和体系进行全新规划,对本地资源、物产、历史、宗族社会的社会结构、乡土风貌进行全面系统的反应。同时,在展板中加入二维码,做到展板内容清晰简约,后台内容丰富有趣;宜山镇针纺织博物馆收藏了一批针纺织生产器具和物品,迅速实施场馆改造动工,完成展板、灯光、展品及标牌布置等整改提升,重新梳理了宜山镇针纺织行业的概况、起源、文化等内容。 三、强化资金保障,提升展馆品质。苍南县文广旅体局积极争取补助资金80余万元,用于乡村博物馆提升整改、日常运营管理等工作。召开“浙文惠享”系列省民生实事市县视频连线会商调度会、县政府民生实事(浙文惠享)培训会等,提高县、乡镇、展馆负责人等思想认识,提升业务水平。增加多个展馆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并对讲解词进行梳理优化,加强讲解员业务培训,力求为观众带来更深入全面的参观体验。多个展馆推出研学和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教育及文化传播功能。如岱岭畲族乡畲族博物馆推出“一起成长·七彩童年”活动、“畲语教学”活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五岱山纪念馆推出“探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党史革命历程”等系列研学课程都为提高博物馆各方面水平添砖加瓦。经过努力,苍南一批批具有乡土味、更有品位的乡村博物馆会相继建成,在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释放巨大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