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文旅资讯
Ta从《天工开物》中走来,讲述不尽“纸”和“水”的故事~~
时间:2022-08-30 10:21:48 来源: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作者:宋瑶瑜 字号:[ ] 阅读量:

@云上世界-郑高华


藏匿于温州瓯海的泽雅镇

一项古老的技艺在这里传承千年

绵延的风光里

尽是纸的故事


@云上世界-郑高华


让我们一起走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连碓造纸作坊


陈立群/摄


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地处温州市西部,距市区48公里,瓯江支流戍浦江上游。东邻藤桥镇,南为瑞安金山乡,北倚崎云山。现存造纸作坊主要分布在石桥、横垟、唐宅三个村。


四连碓@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温州泽雅一带,造纸历史悠久,唐宋时已生产蠲纸。蠲纸的生产原料,四川用麻,北方用桑皮,剡溪用藤皮,濒海用苔,江浙用竹。蠲纸一直为浙江的贡品,故明初在温州永嘉县瞿溪(今属瓯海区)设置造纸局。


腌塘@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直至明宣德五年(1430年),温州知府何文渊为体恤民情,奏称水质浑浊,不宜再产蠲纸,明廷有鉴于此裁撤了造纸局。蠲纸虽停产,但由福建传入,同样以毛竹为原料的屏纸却发展迅速。尤其是清初迁界以后,随着居民人口的增加,泽雅屏纸生产规模更是得到极大的发展。


水坝@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至20世纪30年代,纸农(亦称槽户)已有10万余人,约占当地人口的80%。并于1937年在泽雅成立了“永瑞土纸生产合作社”,在温州城内建立了“永嘉县纸类运销处”,以及一批当时著名的老字号执行,产品有四六屏、九寸、松溪、长镰、生料纸等。屏纸运销一度远至上海、江苏、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水碓房@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捞纸坊@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目前,泽雅一带还在从事屏纸手工生产的有石桥、林岸、唐宅、横垟、垟坑、水碓坑、黄坑、上潘等村。保存水碓19所(包括其他配套设施、水渠、水坝)、腌塘292个、纸槽126座,目前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坊设施大部分已经弃置不用,只有部分当地人还在从事这项造纸工作。


作坊纸料锅炉@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连碓是泽雅造纸设施中的佼佼者,建于明代,位于龙溪之上,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整个环境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明代纸农为了反复利用水力资源,顺流分级连建四座水碓,故名“四连碓”。四连碓顺着龙溪建造水渠,分布水轮、碓坊、纸坊。


造纸工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水坝顺流而建,自东向西逐渐升高,以引进上游溪流。碓坊分成两组:第一组,共三座碓坊紧连在一起;第二组为一座碓坊和纸坊连在一起,便于连续生产。


造纸工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水碓是用于捣刷这道流程的,通过水碓对“刷”进行舂捣,同时加水搅拌,形成絮状的纸绒。水碓建筑风格较为粗犷,所用木、石材料均为自然材,注重实用性。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单开间,开间4.5米左右,进深3.5米左右,三面或两面石墙,石墙有明显的收分,石墙上开有通风口,木构架多为四架五檩,屋面覆小青瓦。


造纸工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坊(纸槽)是捞纸和压纸的场所,数量较多,大小不一,作坊里主要布置着两个大小纸槽和压纸的设备,小的用于踏刷,大的用于捞纸,捞纸的工具主要为纸帘。作坊体量小,数量多,平面多呈长方形,单开间,一面石墙,三面通透,石墙有明显的收分,石墙上开有储物的墙洞,木结构为四架五檩,屋面覆小青瓦。


造纸工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温州泽雅完整保存了传统造纸术的工艺技术、生产工具、生产设施、生产环境、生产者的生活居住环境,屏纸的生产工艺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基本吻合,有些工艺甚至较之更为古老。

现今,四连碓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古代造纸作坊遗存,是中国古代造纸术实物遗存的代表,堪称造纸术的“活化石”。


造纸工序@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1年,四连碓造纸作坊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好去处

                                       

七瀑涧

                                                                                                                                                                       

郑高华/摄


@云上世界-航拍神州


七瀑涧是泽雅风光精华之所在。一件自下而上分七瀑,第一瀑深箩漈似从天而挂,吼声如雷;龙虎瀑、九条漈、落霞瀑三瀑相连,高达120余米,形态各异,气势磅礴,一折高一折,一瀑胜一瀑,蔚为壮观。


泽雅传统生态造纸专题展示馆

                                                                                                                                                                       


瓯海区泽雅传统生态造纸专题展示馆位于泽雅镇唐宅村,建筑面积602平方米,展厅面积500平方米。


@瓯海文化旅游


展馆通过先进的多媒体、视频、声音、图片、文字、插图、流程演示等多种媒体形式向游客全方位展示泽雅造纸历史、文化、工艺流程。并结合周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造纸作坊现场展示包括演示造纸的全部过程,让观众可以亲身经历从纸浆生产到抄造纸张全部过程。


琦君故里



琦君,原名潘希珍,温州瓯海人,出生于泽雅庙后,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散文家。琦君散文,和庙后的灵山秀水一样,她的文字也如行云流水般舒放自然,字里行间尽洒故乡思亲。



琦君故里位于泽雅镇庙后村,由原庙后小学改建。琦君纪念馆、琦君文化公园、琦君故居集中展示琦君文化,使人们全面了解琦君生平、经历、成就。


龙溪艺术馆


@瓯海泽雅-陈明铭


龙溪艺术馆位于泽雅镇源口村龙滩公园内,是全市首个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乡村艺术馆。该馆以被誉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的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为设计灵感,充分结合龙溪山水自然风光,实现“一步一景,望山亲水”。


@瓯海泽雅



组图@瓯海泽雅-陈明铭


馆内布局水碓、纸槽、烟囱和腌塘等造纸文化元素,全馆以纸文化为核心,与传统造纸博物馆交相辉映,让纸山文化焕发新生。


美食推荐


泽雅包头鱼


@泽雅老家


泽雅水库的包头鱼,可是远近闻名的农家招牌菜。鱼头可以红烧、可以剁椒、也可以做清汤。所用的鱼是从泽雅水库钓上来的,鱼头颜色黑,鱼肉鲜嫩润滑,连鱼骨嚼起来也鲜美,绝无半点鱼腥味。更让人称道的是,厨师还将包头鱼鱼肉做成了传统的温州鱼丸,和鱼头一起来煮汤,为这道菜增色不少。


豆腐鲞


@温州深夜食堂


豆腐鲞是瓯海泽雅当地农民用祖传的“老豆腐”制作而成。这种豆腐在口感上更有韧劲,更具豆香,豆纤维等营养成分也更丰富,所以被称为“老豆腐”。

把老豆腐切成薄薄的片状,放进锅里两面煎得“滋滋”响,当豆腐表皮微露淡黄色后,豆腐的香味也就随即飘散开来,夹起一块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咸中带着清香,那股浓浓的乡土味直入心脾。


家烧本地鸡


小红书@胖嘟超会吃


家烧本地鸡是瓯海的农家名菜。纯正的本地鸡用自家酿的老酒配合农家烹调技艺,慢慢炒制入味,成品漂着一层薄薄的黄油,入口皮爽肉滑,香味浓郁。


美宿推荐


外水良·艺境



组图@外水良艺境民宿


外水良·艺境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山居的原貌,石墙木饰,与周围山色融为一体,渗透着泽雅的古朴气质与灵秀之气。院子古色古香,自然又有禅意。内部采用天然、温柔、环保的原木,营造一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栖息之地。

地址: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外水良村

电话:13868807916


泽雅岚院



组图@泽雅岚院


远离城市的喧嚣,这座民宿被绿竹包围,每一口空气都很清新~加上露天泳池、帐篷营地、自带超大草坪的后花园,户外娱乐活动多多,每一片风景都很好出片!

地址:瓯海区泽雅镇锦上村岩门

电话:13075713700


泽雅源栖谷·马鞍岩森林康养基地




组图@温州现代服务


泽雅源栖谷·马鞍岩森林康养基地位于泽雅风景区,周边山清水秀。这里有一座座被命名为云源、云谷、云栖、云漫、云祥的民宿显得格外亲切,加上理疗、瑜伽、健身、茶道、泳池、SPA等配套服务,来此入住的宾客,均能享受舒心自在、闲云野鹤的度假时光。

地址:瓯海区泽雅镇马鞍岩2号

电话:0577-88356677,19957767350


— END —


*本文图片来源温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瓯海区文旅主管部门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