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动态
永嘉3项非遗项目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时间:2023-01-31 10:09:58 来源:永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字号:[ ] 阅读量: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省共有110项非遗项目入选。其中永嘉县永嘉麦饼制作技艺、永嘉陈氏蛇伤疗法、苏吴氏骨伤疗法3项入选,数量居全市首位。截至目前,永嘉县已有11项非遗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传统戏剧、传统舞蹈、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曲艺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6大类别。


王大妈麦饼店提供2.jpg


永嘉麦饼是以小麦粉和水为原料,加入辅助佐料揉制而成的面皮,以猪肉、咸菜、梅干菜、萝卜丝、本地可食用野菜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作馅料,经包制加工成型,烘烤成熟的具有表脆黄亮、油而不腻、鲜香可口等特点的永嘉本地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其用料考究,工艺独特,营养美味,便携易储,承载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人文情怀。永嘉麦饼从朱氏先人唐代时迁居到永嘉花坦村起,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晚清时期,关于永嘉麦饼有一首诗:“四月村村麦饼香,村姑争说裹糖霜。明朝郎要入城去,胜抵三餐贮布囊。”改革开放后,麦饼的商品化经营开始兴起,尤其到20世纪80年代,永嘉麦饼个体经营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王大妈、孝老头、老师母等品牌麦饼店。2020年,永嘉县成立了麦饼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成永嘉县麦饼协会,统一规范了《永嘉麦饼团体标准》,实现生产原料、制作工艺等加工全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举办麦饼技能培训班,强化麦饼技师人才储备,带动全县小麦种植、生猪养殖、蔬菜种植等麦饼辅料生产制作产业,辐射全产业近万人就业,永嘉麦饼全国门店到2021年增至500余家,2021年产值增至5亿元,永嘉麦饼已逐渐从街边零散的麦饼小作坊华丽转身,发展成为具有“永嘉地标”的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永嘉陈氏蛇伤疗法传承人陈俊标为病人治病.jpg


永嘉陈氏蛇伤疗法积淀700多年历史,历经11代经验积累、6代传承,是综合利用浙南本土中草药,结合传统针刀穴位疗法,对毒蛇咬伤患者有显著疗效的传统民间医术。清末,陈益角重组了历经11代经验积累的蛇药秘方,悬壶救治贫民百姓,誉为“蛇伤神药”;其以父带子言传身教与带徒进行传承,后经其后裔陈绍进、陈明坚两代蛇医实践,重组蛇药组方,疗效更著;陈明坚子陈恩良于1985年创办永嘉县蛇类研究所,蛇药组方日臻完善;陈恩良子陈俊标、儿媳汤丽丽为“永嘉陈氏蛇伤疗法”集大成者。该疗法针对蛇毒的分类特性,研制出血循环毒蛇药、混合毒蛇药、神经毒蛇药;针对不同的蛇伤症状,研制了“蛇伤镇痛酊”“拔毒清溃蛇药”“蛇伤祛腐生肌散”等蛇药;该疗法内服、外用结合使用安全、见效快,利用无毒副作用“蛇伤镇痛酊”纯中医治疗替代西药提高安全性;面对重症感染,取中草药鲜汁内服、鲜药外敷,有效降低伤口组织腐烂、坏死。2009年,以“温州市蛇类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了永嘉蛇伤专科门诊,该疗法以永嘉蛇伤专科门诊部为实践主体,已形成“陈氏蛇伤疗法”7人团队群体,参与陈氏蛇伤疗法临床的医护人员26人。该疗法以疗效好、疗程短、成本低吸引全国蛇伤患者,三十年来,共治愈蛇伤患者32051例,年接诊救治达到1000多例。


苏吴氏骨伤疗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苏立雷为传承人传授中药的配剂法.jpg


苏吴氏骨伤疗法传承至今已有133年历史,早在清光绪十五年,第一代传人苏步莱在永嘉县碧莲镇创办了苏同德堂,运用传统正骨手法接骨,制作竹片固定,采用中草药自制“伤膏”敷贴,治疗各类跌打损伤引起的骨折和伤筋。至第三代传人苏禀赋,在与吴氏伤科传人吴阿玲结为夫妻后,博采二家之长,整理出一套具有特色的“苏吴氏骨伤疗法”。第四代传人苏立雷,现任永嘉苏吴氏骨伤专科医院院长,中医师,他将现代医术和苏吴氏祖传经验相结合,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在整骨、复位手法有独到之处,且在中医用药和膏丹制剂方面也有特色疗效。苏吴氏骨伤疗法对骨折的治疗理念主张早复位、早固定、早用药、早锻炼的“四早”原则,并以传统武术南拳为练功基础,以接骨理筋、动静固定、治血为先、引导练功等四法为特色,强调中医手法整复和功能锻炼,形成了脊柱锻炼法、四肢锻炼法、医疗健身八法等自身锻炼方法。对颈、腰、腿疼痛,四肢、关节等骨折以及西医中某些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如手术内固定后骨折不愈合等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法以永嘉苏吴氏骨伤专科医院为实践主体,有4人组成的传承群体,平均年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不仅吸引了本地人,众多外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受众不仅辐射到浙南、浙北的台州、仙居、黄岩、温州等地,也影响到广东、广西、上海等外省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